【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径向防侧翻装置及具有其的代步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径向防侧翻装置及具有其的代步车。
技术介绍
[0002]三轮车,具有呈等腰三角形状分布的三个车轮,由于三轮车具有生产制作过程简单、驾驶技能要求低、车辆行驶管理相对宽松、适宜人群广、载荷量大、使用经济性高、机动灵活性高等特点,三轮车在交通运输工具中一直具有较大的市场保有量。
[0003]当前,三轮车的用途主要有二,一是作为小型载货工具使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快递运输、同城送货上门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城市中三轮车的数量日益增长,使得三轮车成为了城市道路交通车辆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作为老年人、有小孩家庭的代步工具,相较于两轮车而言,三轮车的稳定性更高,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平衡,驾驶者仅需要把控车速和方向,因此对驾驶技能的要求更低,较适用于反应速度变慢的老年人群,同时,相较于两轮车,三轮车能够搭载更多的乘客,能够为有小孩等家庭的出行提供便捷,因此,选择三轮车作为代步工具也成为了当下成员人数较多家庭的主要选择。
[0004]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向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防侧翻装置(8)包括:重心调控单元(82),在所述重心调控单元(82)内设置第三活塞(824),所述第三活塞(824)垂直于车辆前进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活塞(824)的前侧设置气囊(827),在所述第三活塞(824)的后侧设置减振单元(825);车辆转弯时,所述第三活塞(824)能够向后移动、压缩所述减振单元(825),实现车辆重心的一级后移;同时,所述气囊(827)能够通过充气膨胀推动所述重心调控单元(82)向后移动、实现车辆重心的二级后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心调控单元(82)包括:外壳体(821);内壳体(823),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821)内,所述第三活塞(824)设置在所述内壳体(823)中,并将所述内壳体(823)的内部空间分隔成靠近车头的前部空间和靠近车尾的后部空间;在所述后部空间内并列设置多个所述减振单元(825),每个所述减振单元(825)包括:若干第二质量块(825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质量块(8252)前、后两侧的第九弹簧(8251),所述第九弹簧(8251)和第二质量块(8252)交替设置,沿平行于车辆前进的方向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减振单元(8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防侧翻装置(8)还包括:驱动单元(83),在所述第三活塞(824)的后侧设置活塞杆(8241),所述活塞杆(8241)与所述第三活塞(824)垂直连接,在所述活塞杆(8241)的端部设置第二拉绳(8242),所述第二拉绳(8242)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8241)固定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驱动单元(83)的驱动轴上,当所述驱动单元(83)的驱动轴正向旋转时,所述第二拉绳(8242)不断缠绕在所述驱动单元(83)的驱动轴上,同时拉动所述第三活塞(824)向后移动、压缩所述减振单元(82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径向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心调控单元(82)包括:回复单元(822),当所述驱动单元(83)拉动所述第三活塞(824)向后运动时,所述回复单元(822)中的弹性件被拉长;当所述驱动单元(83)停机后,所述回复单元(822)中的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辅助所述第二拉绳(8242)带动所述驱动单元(83)的驱动轴反向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空间内设置:气囊腔(826),所述气囊(827)设置在所述气囊腔(826)内;推拉件(828),其固定安装在车辆上;单向进气单元(829),其能够向所述气囊(827)内充入气体;通过所述单向进气单元(829)向所述气囊(827)内充入气体,所述气囊(827)的体积膨胀、推动所述重心调控单元(82)向后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华,陈根华,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瑞迪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