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477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及电子设备,包括耦合元件;第一接收元件,第一接收元件与耦合元件沿着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接地枝节,接地枝节的一端与耦合元件和/或第一接收元件相接,接地枝节的另一端接地,耦合元件、第一接收元件和接地枝节中的部分结构形成耦合结构;接地枝节与耦合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等于距离阈值,以使得经过耦合结构的信号的阻抗、耦合元件的阻抗以及第一接收元件的阻抗相匹配,进而使得经过耦合元件和/或第一接收元件的信号的带宽的范围变广,提高耦合结构的适用范围。提高耦合结构的适用范围。提高耦合结构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天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天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多频段、多制式的基站天线越来越成为通信行业所应用的主流天线。在基站天线馈电网络中,经常需要信号层耦合连接以实现移相、连接的功能,然而信号经过耦合结构时在电路中引入等效串联电容,导致工作带宽变窄,驻波恶化。如何提升耦合结构中的传输信号的带宽特性对基站天线馈电网络是很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天线结构中出现耦合连接导致信号的工作带宽变窄,驻波恶化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耦合结构,该耦合结构包括耦合元件、第一接收元件以及接地枝节,该接地枝节用于调整经过耦合元件和第一接收元件的信号的阻抗,从而使得调整后的信号阻抗与耦合元件和/或第一接收元件的阻抗匹配,进而使得经过耦合元件和/或第一接收元件的信号的带宽的范围变广,提高耦合结构的适用范围。
[0004]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耦合元件;第一接收元件,第一接收元件与耦合元件沿着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接地枝节,接地枝节的一端与耦合元件和/或第一接收元件相接,接地枝节的另一端接地,耦合元件、第一接收元件和接地枝节中的部分结构形成耦合结构;接地枝节与耦合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等于距离阈值,以使得经过耦合结构的信号的阻抗、耦合元件的阻抗以及第一接收元件的阻抗相匹配,其中耦合区域为耦合元件在第一接收元件的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第一表面为第一接收元件上的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的表面。
[0005]在上述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地枝节与耦合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等于距离阈值包括:接地枝节与耦合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为耦合区域与接地枝节在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内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其中第二方向平行于信号在耦合区域内第一接收元件中的流向;距离阈值为0.25倍的波长,其中,波长与经过耦合结构的信号的最高工作频率相对应。
[0006]在上述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地枝节呈现条状,接地枝节的一端与耦合元件和/或第一接收元件相接,接地枝节的另一端延伸至地层,并与地层相接。
[0007]在上述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地枝节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与耦合元件和/或第一接收元件接触电连接;接地部,接地部与连接部相连,且接地部与地层耦合电连接。在上述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
[0008]在上述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耦合元件包括第一耦合片、第二耦合片和连接片,其中第一耦合片、第一接收元件以及第二耦合片沿着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位于连接片的同一侧,并分别与连接片相连。
[0009]在上述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地枝节呈现平板状,天线还包括接地组件,
接地组件与接地枝节接触电连接,并与地层相接。
[0010]在上述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天线还包括同轴线缆和螺帽;耦合元件开设有信号孔;同轴线缆穿设于信号孔,并通过螺帽将同轴线缆与耦合元件相连接,以实现同轴线缆与耦合元件的电连接。
[0011]在上述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天线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设置于耦合结构中的耦合元件与第一接收元件之间。
[0012]在上述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天线还包括:第二接收元件,第二接收元件、耦合元件和接地枝节中的部分结构形成第二耦合结构。
[0013]在上述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天线包括移相器、合路器、滤波器和辐射单元;移相器、合路器、滤波器以及辐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中包括耦合结构。
[0014]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天线。
[0015]在上述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电子设备为基站。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天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18]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的一种移相器的俯视图;
[0019]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中的移相器的部分元件的俯视图;
[0020]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中的移相器的侧视图;
[0021]图3d为图3a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
[0022]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立体图;
[0023]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主视图;
[0024]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俯视图;
[0025]图4d为图4c中的B区域的放大图;
[002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立体图;
[0027]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立体图;
[0028]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主视图;
[0029]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俯视图;
[0030]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立体图;
[0031]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侧视图;
[0032]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俯视图;
[0033]图7d为图7c中的C区域的放大图。
[0034]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爆炸图;
[0035]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立体图;
[0036]图8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部分结构组件的立体图;
[0037]图8d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天线中的耦合结构的俯视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基站天馈系统;
[0040]10:天线;20:抱杆;30:天线调整支架;40:接头密封件;50:接地装置;60:馈线;
[0041]11:移相器;12: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3:传动网络;14:校准网络;15:天线接头;16:反射板;17:合路器和/或滤波器;18:天线罩;25:馈电网络;
[0042]100:耦合元件;200:第一接收元件;300:接地枝节;400:馈电单元;500:转轴;600:第二接收元件;
[0043]230:基板;240:两层慢波微带线;
[0044]35:耦合结构;45:耦合区域;70:绝缘层;
[0045]110:第一耦合段;120:第一传输段;130:第二耦合段;140:第二传输段;150:输入段;
[0046]D1:接地枝节300与耦合区域45的最短距离;
[0047]35A:耦合结构;45A:耦合区域;80A:地层;
[0048]200A:第一接收元件;100A:耦合元件;300A:接地枝节;
[0049]210A:第三耦合段;220A:第三传输段;
[0050]110A:第一耦合段;120A:第一传输段;
[0051]L2:耦合区域45A的在x轴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元件;第一接收元件,所述第一接收元件与所述耦合元件沿着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接地枝节,所述接地枝节的一端与所述耦合元件和/或所述第一接收元件相接,所述接地枝节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耦合元件、所述第一接收元件和所述接地枝节中的部分结构形成耦合结构;所述接地枝节与耦合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等于距离阈值,以使得经过所述耦合结构的信号的阻抗、所述耦合元件的阻抗以及所述第一接收元件的阻抗相匹配,其中所述耦合区域为所述耦合元件在所述第一接收元件的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第一接收元件上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枝节与所述耦合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等于距离阈值包括:所述接地枝节与所述耦合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为所述耦合区域与所述接地枝节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内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信号在所述耦合区域内所述第一接收元件中的流向;所述距离阈值为0.25倍的波长,其中,所述波长与经过所述耦合结构的信号的最高工作频率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枝节呈现条状,所述接地枝节的一端与所述耦合元件和/或所述第一接收元件相接,所述接地枝节的另一端延伸至地层,并与所述地层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枝节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耦合元件和/或所述第一接收元件接触电连接;接地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超刘新明徐春亮亓浩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