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分层心肌模型的冠脉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管阻力获取
,尤其是涉及基于分层心肌模型的冠脉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所致的冠脉狭窄。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之比,可以简化为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的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Pd)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Pa)的比值。FFR可表明冠脉狭窄病变对远端血流产生的影响,用于评估心肌是否缺血,FFR已经成为冠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公认指标。
[0003]确定FFR的时候,需要基于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的血流速度和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通过不同的手段获取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来计算FFR。目前,FFR的获取方式多为侵入式,风险较高,而且费用昂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结合冠脉CTA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的FFR无创测量方式;
[0004]如授权公告号为C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分层心肌模型的冠脉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医学影像,提取建立冠脉血管模型、主动脉根部所在的横截面以及心肌总体积;S2:在所述冠脉血管模型中每个冠脉的上游和下游生成侧支血管;S3:将所有所述冠脉和侧支血管均视为主体血管,获取每个主体血管出口的位置坐标和血管半径;S4:根据所述每个主体血管出口的位置坐标,并通过椭球面方程,拟合构建心肌外壁方程,然后结合所述主动脉根部所在的横截面,获得心肌外壁面;S5:基于心肌外壁面与心肌内壁面相似的原理,根据所述心肌外壁面,构建心肌内壁面,并使得心肌外壁面、心肌内壁面和主动脉根部所在的横截面三者围成的体积与心肌总体积相等,从而构成心肌模型;S6:在所述心肌模型的内部分层使用椭球面进行插值,并为每一层分配厚度;S7:对所述心肌模型的各层分别进行网格划分,获取每层的点云文件;S8:在所述心肌模型的最外层点云文件中随机选取点P,将该点P与各个主体血管出口预连接,根据生成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从该预连接中,选出连接生成一段血管,作为微循环血管;S9:重复步骤S8,直至每个主体血管出口均生成一段微循环血管;S10:在当前层以及当前层外侧的心肌模型点云文件中随机选取点T,筛选出与点T最近的m根微循环血管进行预连接,针对每根预连接的微循环血管,根据同一个主体血管出口下的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和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选取点K分别连接点T以及该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新生成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并结合面积分岔幂律规则设定新生成的每根微循环血管的血管半径;比较所有预连接后构成的血管树的总体积,保留血管树总体积最小的预连接情况,所述血管树包括冠脉、侧支血管和微循环血管;S11:重复步骤S10,直至在该层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中,新生成的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的分岔数量达到预设的分岔次数;S12:以当前层内侧的一层作为当前层,重复步骤S11,并逐步推进到最内层,直至所生成的血管树中所有血管出口的半径都小于预设的血管阈值;S13:根据步骤S12获取的血管树,计算主体血管各个出口的阻力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层心肌模型的冠脉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从内到外以线性变化的方式为每层分配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层心肌模型的冠脉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结合面积分岔幂律规则设定新生成的每根微循环血管的血管半径具体为:生成的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包括K
‑
上游血管、K
‑
下游血管和K
‑
T血管,所述K
‑
上游血管的血管半径等于主体血管出口的血管半径,所述K
‑
下游血管和K
‑
T血管的血管半径相等,所述K
‑
下游血管和K
‑
T血管的血管半径的计算表达式为:式中,R
T
为K
‑
T血管的血管半径,R
P
为K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