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及断路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3448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及断路器,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和灭弧栅片,灭弧室沿第二方向设置于运动区域的一侧,灭弧室包括多个侧壁,多个侧壁形成灭弧腔室,灭弧腔室与运动区域相连通,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灭弧栅片包括设置于灭弧腔室内的栅片组,栅片组与侧壁对应设置,栅片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栅片,栅片的层叠方向与对应设置的侧壁的延伸方向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相同灭弧室容积情况下,布置更多数量的栅片,从而大幅度提高断路器的灭弧能力,保证断路器在高电压和大电流情况下的分断可靠性。情况下的分断可靠性。情况下的分断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0001]本申请涉及断路器
,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通常采用灭弧室来熄灭电弧,具体地说,灭弧室中的栅片以一定的堆叠方式排列来切割电弧,迫使长电弧切割成多段短电弧,实现电弧的分压和冷却。现有产品中,灭弧室所在空间容积固定,并且灭弧栅片的排布方向单一,因此在灭弧栅片的数量有限,在高电压等级下,无法保证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及断路器,能够在灭弧室容积一定的前提下,增加栅片数量,提高断路器的分断电流的能力。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断路器包括触头系统,触头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动触头引弧件、动触头以及静触头,动触头设置于动触头引弧件与静触头引弧件夹设形成的运动区域内,且与静触头可分离地接触。
[0005]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和灭弧栅片,灭弧室沿第二方向设置于运动区域的一侧,灭弧室包括多个侧壁,多个侧壁形成灭弧腔室,灭弧腔室与运动区域相连通,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
[0006]灭弧栅片包括设置于灭弧腔室内的栅片组,栅片组与侧壁对应设置,栅片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栅片,栅片的层叠方向与对应设置的侧壁的延伸方向相同。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灭弧腔室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灭弧腔和第二灭弧腔,第二灭弧腔位于第一灭弧腔远离运动区域的一侧,第一灭弧腔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br/>[0008]栅片组包括设置于第一腔体内且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栅片组,设置于第二腔体内且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二栅片组,以及设置于第二灭弧腔内且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三栅片组。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栅片组与第二栅片组之间设置有空腔,以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电弧通空腔移动至第一栅片组内。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灭弧系统还包括第一引弧件,第一引弧件设置于空腔内,且沿第二方向延伸。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灭弧系统还包括第二引弧件和第三引弧件,第二引弧件位于第一栅片组与第三栅片组之间,第三引弧件位于第二栅片组与第三栅片组之间。
[0012]第二引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第一栅片组层叠设置,第二弯折部与第三栅片组层叠设置。
[0013]第三引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与第二栅片组层叠设置,第四弯折部与第三栅片组层叠设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第一弯折部与第三弯折部之间的距离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沿第二方向,第一栅片组与第二栅片组之间的距离呈逐渐减小趋势。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远离第三栅片组的一侧,以及第四弯折部远离第三栅片组的一侧均设置有侧吹通道,其中侧吹通道与外界连通。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灭弧系统还包括第一引弧件,第一引弧件设置于第二引弧件与第三引弧件之间,第一引弧件与第二引弧件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引弧件与第三引弧件之间的最短距离。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侧壁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均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侧部分别连接于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且位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远离运动区域的一端。
[0018]第三侧部朝向第二灭弧腔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且与第三栅片组对应抵接,相邻隔板之间形成送气通道,送气通道与外界相连通。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三栅片组与运动区域之间的距离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0020]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灭弧系统。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动触头包括相互连接的动主触头和动弧触头,动弧触头位于动主触头靠近灭弧室的一侧,静触头包括相互连接的静主触头和静弧触头,静弧触头位于静主触头靠近灭弧室的一侧。
[0022]其中,动主触头与静主触头对应设置,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对应设置。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及断路器,栅片组与灭弧室的侧壁对应设置,且栅片组中栅片的延伸方向与对应侧壁的延伸方向相同,相比于传统断路器中灭弧系统的布置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相同灭弧室容积情况下,布置更多数量的栅片,从而大幅度提高断路器的灭弧能力,保证断路器在高电压和大电流情况下的分断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灭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灭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图4所示灭弧系统中气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31]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图7所示断路器中动主触头与静主触头刚刚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图8所示断路器中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刚刚分离时的一种电弧路径示意图;
[0034]图10是图8所示断路器中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刚刚分离时的又一种电弧路径示意
图;
[0035]图11是图8所示断路器中动弧触头靠近第一引弧件时的一种电弧路径示意图;
[0036]图12是图11所示断路器中动弧触头与动触头引弧件接触时的一种电弧路径示意图;
[0037]图13是图11所示断路器中动弧触头与动触头引弧件接触时的又一种电弧路径示意图。
[0038]标记说明:
[0039]1、灭弧系统;11、灭弧室;111、侧壁;111A、第一侧部;111B、第二侧部;111C、第三侧部;112、灭弧腔室;1121、第一灭弧腔;1122、第一腔体;1123、第二腔体;1124、第二灭弧腔;;22、灭弧栅片;121、栅片组;121A、第一栅片组;121B、第二栅片组;121C、第三栅片组;1211、栅片;122、空腔;13、第一引弧件;14、第二引弧件;141、第一弯折部;142、第二弯折部;15、第三引弧件;151、第三弯折部;152、第四弯折部;161、前气流通道;162、中间气流通道;163、后气流通道;164、侧吹通道;165、隔板;
[0040]2、触头系统;21、动触头引弧件;22、动触头;221、动主触头;222、动弧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所述断路器包括触头系统,所述触头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动触头引弧件、动触头以及静触头,所述动触头设置于所述动触头引弧件与所述静触头夹设形成的运动区域内,且与所述静触头可分离地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沿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运动区域的一侧,所述灭弧室包括多个侧壁,多个所述侧壁形成灭弧腔室,所述灭弧腔室与所述运动区域连通,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灭弧栅片,包括设置于所述灭弧腔室内的栅片组,所述栅片组与所述侧壁对应设置,所述栅片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栅片,所述栅片的层叠方向与对应设置的所述侧壁延伸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腔室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灭弧腔和第二灭弧腔,所述第二灭弧腔位于所述第一灭弧腔远离所述运动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灭弧腔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栅片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栅片组,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二栅片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灭弧腔内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三栅片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栅片组与所述第二栅片组之间设置有空腔,以使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电弧通过所述空腔移动至所述第一栅片组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引弧件,所述第一引弧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引弧件和第三引弧件,所述第二引弧件位于所述第一栅片组与所述第三栅片组之间,所述第三引弧件位于所述第二栅片组与所述第三栅片组之间;所述第二引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栅片组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三栅片组层叠设置;所述第三引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栅片组层叠设置,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三栅片组层叠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里浩黄兢业孙健焜雷士杰周荣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