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38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框架、灯反射罩、灯管、背光源背板、面板驱动电路及设置在该面板驱动电路上的驱动芯片,其中,所述框架的框架包裹部及所述背光源背板的背板包裹部,在设置有所述面板驱动电路处开设有缺口,使所述灯反射罩从所述框架及背光源背板露出。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在设置有COF的地方,去掉了现有框架的框架包裹部及现有背光源背板的背板包裹部,使得灯组件不由背光源背板和框架包裹,因而缩短了COF与灯反射罩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了COF的长度,降低了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背光源的结构,属于液晶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液晶平面显示器主要采用的液晶显示背光源都是侧发光源式,其主要组成如图1A及图1B所示包括具有多层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1 、框 架2 、灯反射罩3 、 一对灯管4、背光源背板5 、两组灯线6 、面板驱动 电路(以下简称C0F)7及设置在C0F7上的驱动芯片(简称CHIP) 8。其 中,灯反射罩3、灯管4及灯线6可统称为灯组件;框架2具体包括背 板框架主体部21、框架包裹部22及框架卡止部23;背光源背板5具体包 括背板主体部51、背板包裹部52及背板卡止部53。其中,框架卡止部 23与背板卡止部53相互卡接,从而将该液晶显示背光源组装在一起。从 图中可以看出,现有液晶显示背光源所采用的灯组件和背光源背板的装配 方式为两组灯线6分别位于灯反射罩3的顶端两侧,在灯组件的侧端即 灯线6的棵露部分采用背板包裹部52进行包裹以保护灯线6;框架包裹部 22包裹灯组件的上端,以保护灯线6。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采用包裹式装配的背光源背板5、框架包裹部22 及背板包裹部52虽然可以起到保护灯线6并加强背光源背板5等组件的作用, 但由于C0F7上还设有CHIP8,因此还必须要留出一定的多余长度,从而使 C0F7要具有较长的长度,相对于C0F高额的材料费用而言,这种模式变相地 增加了液晶显示背光源的成本,并且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证液晶显示背光源各组件的装配及显示性能 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COF的长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背光 源,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框架、灯反射罩、灯管、背光源背板、面板驱 动电路及设置在该面板驱动电路上的驱动芯片,其中,所述框架的框架包 裹部及所述背光源背板的背板包裹部,在设置有所述面板驱动电路处开设 有缺口,使所述灯反射罩从所述框架及背光源背板露出。通过本专利技术,由于在设置有COF的地方,去掉了现有框架的框架包裹部及 现有背光源背板的背板包裹部,使得灯组件不由背光源背板和框架包裹,因 而缩短了 C0F与灯反射罩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了 C0F的长度,降低了产品 成本。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图U为现有液晶显示背光源的立体示意图1B为现有液晶显示背光源的横截面示意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的立体示意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的横截面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的横截面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的横截面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如图2A所示,包括液晶显示面板l、框架2、灯反射罩3、灯管4、背光源背板5、 COF7及设置在COF7 上的CHIP8。其中,框架2的框架包裹部22及背光源背板5的背板包裹部 52在设置有COF7处开设有缺口 24,使灯反射罩3从框架2及背光源背板 5露出。如图2B所示,相当于将框架包裹部22及背板包裹部52从别从框 架2及背光源背板5上去除。框架2及背光源背板5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 以一体成型或组装在一起,但一体成型的优点是强度更高,使得框架2及 背光源背板5都可以做得很薄。并且,框架卡止部23与背板卡止部53如 图1B所示互相卡接设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灯管4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灯线6也 可以有一组或多组,本实施例中仅以两个灯管4及两组灯线6为例进行说明, 对于其他数量的灯管及灯线的情况,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图2B中,两组灯线6与背板主体部51均并排设置于灯反射罩3的 一侧外部,且灯线6位于背板主体部51的上部,具体地,灯线6可以采用 多种方式固定,例如可以通过图2中的胶条11粘贴固定;框架主体部21 位于与灯线6相对的灯反射罩3的另一侧外部;框架主体部21的顶部高度 低于灯反射罩3的顶部高度。通过本实施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的结构,由于框架2上在设置COF 的位置去掉了现有技术中的框架包裹部22,相应位置的背光源背板5上也 去掉了背板包裹部52,使得灯组件在设置COF位置处不再由背光源背板5 和框架2包裹,因而缩短了 C0F7与灯反射罩3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了 C0F7的长度,降低了产品成本。经过实验,通过本实施例使C0F7的长度 减小了将近4. 86mm,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结构主要是为了减小C0F7的长度, 但在实际的液晶显示背光源上并非处处都设置有C0F7,对于未设置C0F7的地 方,既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结构也可以采用图1B所示的现有技术所示结构, 这两种方案都是可行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 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沿露出的灯反射罩3的顶部还敷设有绝缘保护胶带9。 当灯反射罩3的一侧还设有灯线6时,可以沿灯反射罩3的顶部外边缘及 灯线6不与灯反射罩3相接触的外边缘还敷设有绝缘保护胶带9,将灯反 射罩3的顶部及灯线6包裹在一起。具体地,绝缘保护胶带9的一端敷设 于背板主体部51的顶部外侧;另一端敷设于与灯线6相对的灯反射罩3 的另一侧的顶部外侧。由于通过绝缘保护胶带9将灯线6包裹覆盖,因此能够防止灯管受 Chip8和灯反射罩3摩擦碰撞产生的静电影响,保护灯线及保证灯管正常 发光的同时,保障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性能。 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 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背光源中,在灯反射罩3的顶部还进一步设 有一凹槽IO, CHIP8设置于凹槽10中。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凹槽10的位置, 可以参见图5,其中,长条形的阴影部分即为凹槽10的位置。通过本实施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的结构,除了具有实施例l所述结 构的优点的之外,由于将CHIP8设置于凹槽10中,因此可以使C0F7的长 度进一步缩短,以便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设置绝缘保护胶带9的作用与实施例 2类似,都是为了保护灯线及灯管免受静电影响。但本实施例中的绝缘保 护胶带9对于缩短COF7的长度并不是必需的,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其 他方式以达到上述目的也是可能的。以下介绍本实施例所述液晶面板背光源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步骤一,冲压形成图4所示背光源背板5的结构按照现有的冲压工艺基准,逐步通过冲压折弯打孔等工艺实现背光源背板5的基本结构,关键是在于与灯线6等灯组件的交叠部分,除去现有 COF对应位置处背光源背板5包裹灯线6的装配方式,把不必要的框架包 裹部及背板包裹部除去,减少不必要的阻碍COF 7缩减的背板面积; 步骤二,组装图4所示的灯线6等灯组件;背光源背板5加工完成后,安装灯组件,包括灯管4、灯反射罩3和 绝缘保护胶带9等。步骤三,组装框架2:在组装完背光源其他组件后,组装背光源框架2。其中在与背光源背 板5和灯线6等灯组件装配处除去COF对应位置处现有的包裹方式,留下 必须的部分,用于防止漏光等,以减少阻碍C0F7缩减的无效面积;步骤四,组装其他背光源组件,组成液晶面板背光源。另外,还可以将 液晶面板组装在背光源上,组成液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框架、灯反射罩、灯管、背光源背板、面板驱动电路及设置在该面板驱动电路上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的框架包裹部及所述背光源背板的背板包裹部,在设置有所述面板驱动电路处开设有缺口,使所述灯反射罩从所述框架及背光源背板露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利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