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线供电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无线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电梯经由控制电缆对设置于轿厢的负载供给电力。越是超高速或者高扬程,控制电缆的重量变得越重,也越难以设置,所以正在研究导入不使用控制电缆的无线供电技术。作为导入这样的技术的例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非接触地供电的电力积蓄到设置于轿厢的蓄电池,用蓄电的电力来供应设置于轿厢的负载装置的消耗电力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专利文献1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根据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的耦合系数以及负载装置的要求电力,调整驱动的送电器的台数,由此能够从多个送电线圈和多个受电线圈安全且同时非接触地传送电力。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
1692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那样的无线供电系统中,仅在设置于移动体的受电线圈停止在与送电线圈相向的位置时非接触地进行供电,所以在将该系统应用于电梯的情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线供电系统,对在电梯的升降通道上移动的轿厢非接触地供给电力,该无线供电系统具备:送电单元,设置于所述升降通道侧,非接触地供给电力;受电单元,设置于所述轿厢侧,非接触地接受从所述送电单元供给的电力;控制部,控制所述送电单元以及所述受电单元;以及蓄电部,将利用所述受电单元接受的电力进行蓄电,并且对设置于所述轿厢的负载装置供给电力,所述送电单元具有沿着所述升降通道设置的多个送电线圈和对多个所述送电线圈的各送电线圈供给电力的至少1个送电装置,所述受电单元具有设置于与所述送电线圈相向的所述轿厢的面的多个受电线圈和从该受电线圈的各受电线圈接受电力的至少1个受电装置,多个所述送电线圈至少包括第1送电线圈和第2送电线圈,所述轿厢的行进方向的所述第2送电线圈的长度比所述第1送电线圈的长度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其中,所述第2送电线圈设置于相对所述轿厢进入所述供电层的方向比所述第1送电线圈更近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供电层中在所述轿厢移动的过程中对所述蓄电部积蓄电力的情况下,从所述送电装置对所述第2送电线圈供给电力;在所述供电层中在所述轿厢停止的状态中对所述蓄电部积蓄电力的情况下,从所述送电装置对所述第1送电线圈供给电力。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其中,所述第1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相向时的耦合度大于所述第2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相向时的耦合度。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所述蓄电部的蓄电剩余量或者所述轿厢的运行状况来决定了在通过所述供电层时是否对所述蓄电部积蓄电力的情况下,从所述送电装置对所述第2送电线圈供给电力。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供电层中所述轿厢对所述蓄电部积蓄电力且所述蓄电部的蓄电剩余量是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从所述送电装置对所述第1送电线圈供给电力,并且从所述送电装置对所述第2送电线圈供给电力。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其中,所述送电单元还具有切换部,该切换部切换将所述送电装置和所述第1送电线圈电连接还是将所述送电装置和所述第2送电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部切换所述切换部,控制从所述送电装置对所述第1送电线圈供给电力还是对所述第2送电线圈供给电力。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真梨子,坂下友一,美浦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