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35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该多筒结构体系包括由剪力墙围成的筒体,筒体包括核心筒和边角筒,核心筒位于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中心处,边角筒分设在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边角处。多筒建筑结构体系由于把筒体布置在边角、中心处,再通过梁板楼盖把所有筒体连结,因而形成了一个整体受力性能优良的结构,同时可以在筒体外的主体平面均可获得良好的采光、视野以及灵活的使用空间布置。视野以及灵活的使用空间布置。视野以及灵活的使用空间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工程
,特别是涉及筒体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超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巨型框架)

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以及束筒结构。每种结构都各有优缺点:(1)框架

核心筒结构采光好,核心筒外围具有视野开阔,但框架与核心筒两者刚度相差明显,导致协同工作性能较差。(2)筒中筒结构体系在受力上比框架

核心筒好,但内筒体位于楼层结构平面中心,同时外筒的围闭较多才能形成筒体,严重影响了建筑功能采光及景观视野。(3)束筒结构体系受力好,但要求整个平面布满筒体,每个筒体的围闭都要足够密集,对建筑采光、空间布置等使用功能影响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改进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围成的筒体,筒体包括核心筒和边角筒,核心筒位于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中心处,边角筒分设在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边角处。多筒建筑结构体系由于把筒体布置在边角、中心处,再通过梁板楼盖把所有筒体连结,因而形成了一个整体受力性能优良的结构,同时可以在筒体外的主体平面均可获得良好的采光、视野以及灵活的使用空间布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体,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围成的筒体,所述筒体包括核心筒和边角筒,所述核心筒位于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中心处,所述边角筒分设在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边角处。
[0005]优选地,所述核心筒和边角筒的周壁上均匀设有洞口。
[0006]优选地,所述核心筒和边角筒的壁厚均为300~2000mm。
[0007]优选地,通过梁板楼盖把所述核心筒和所述边角筒连结,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核心筒和边角筒可为圆形或矩形,所述圆形筒体的直径D或矩形筒体的边长B为所述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最短宽度A的1/5~1/2。
[0009]优选地,所述梁板楼盖,梁截面为300x500~1000x1200 mm,板厚为100mm~300mm。
[0010]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1]1.本技术中的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该结构体系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围成的筒体,筒体包括核心筒和边角筒,核心筒位于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中心处,边角筒分设在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边角处;多筒建筑结构体系由于把筒体布置在边角、中心处,再通过梁板楼盖把所有筒体连结。
[0012]2.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围成的筒体,相当于一个(5~20m边长)巨型柱,自身具备极强的承载力及抗侧向作用刚度。
[0013]3.边角处的筒体与中心处的筒体通过梁板楼盖连结为整体,各个筒体的构造、材
料相同或相近,因而抗侧向作用刚度接近,在平面上分布均匀,根据结构力学原理结构构件抗侧向作用刚度成正比,因此每个筒体共同进退、一致抗击外部作用,整体协调工作性能良好,形成刚性平面。
[0014]4.在形成刚性平面后边角处的筒体,根据材料力学原理,使楼层结构平面的惯性矩大幅提高,进而使应用此种体系的建筑结构具备较强的抗侧向作用刚度(包括整体抗倾覆能力)及承载力。
[0015]5.由于仅在角部和中心布置了筒体,其余空间可以留给建筑功能使用,具有良好的采光和景观视野效果。
[0016]6.因而形成了一个整体受力性能优良的结构,同时可以在筒体外的主体平面均可获得良好的采光、视野以及灵活的使用空间布置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类型Ⅰ圆形筒和类型Ⅰ布梁方式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示意图;
[0019]图2为类型Ⅱ圆形筒和类型Ⅰ布梁方式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示意图;
[0020]图3为类型Ⅰ圆形筒和类型Ⅱ布梁方式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示意图;
[0021]图4为类型Ⅰ圆形筒和类型Ⅲ布梁方式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示意图;
[0022]图5为类型Ⅰ方形筒和类型Ⅰ布梁方式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示意图;
[0023]图6为类型Ⅱ方形筒和类型Ⅰ布梁方式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示意图;
[0024]图7为类型Ⅰ方形筒和类型Ⅱ布梁方式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示意图;
[0025]图8为类型Ⅲ圆形筒和类型Ⅳ布梁方式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示意图;
[0026]图9为类型Ⅲ方形筒和类型Ⅳ布梁方式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核心筒;2、边角筒;3、洞口;4、梁板楼盖Ⅰ;5、梁板楼盖Ⅱ;6、梁板楼盖Ⅲ。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如图1至图9所示,包括由剪力墙围成的筒体,优选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筒体包括核心筒1和边角筒2,核心筒1位于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中心处,边角筒2分设在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内角处,多边形建筑结构可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其中核心筒1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边角筒2的截面面积,以保证核心筒1具有足够的抗弯效率。本多筒结构体系,抵抗外部作用由核心筒1和边角筒2承担,而核心筒1和边角筒2的构造、材料相同或相近,因而抗侧向作用刚度接近,在平面
上分布均匀,抗侧向作用刚度成正比,整体协调工作性能较好,同时边角筒体2布设于楼层结构主体平面角部,使楼层结构平面的惯性矩大幅提高,进而使应用此种体系的建筑结构具备较强的抗侧向作用刚度及承载力,而处于楼层结构主体平面中心的核心筒1平面外围区域留出了较多的外墙空间可以提供良好的采光及景观视野,且该多筒结构体系因为只有核心筒1和边角筒2的墙体是固定的,平面其它位置均可灵活分隔,从而确保了建筑功能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
[0030]本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核心筒1和边角筒2的周壁上均匀设有洞口3。作为优选地,剪力墙上的洞口3设置在核心筒1和边角筒2的周长的等分点(约3~8等分)上,洞口3宽度1000~4000mm,洞口3高度2000~4000mm。
[0031]本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核心筒1和边角筒2的壁厚均为300~2000mm。
[0032]本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围成的筒体,所述筒体包括核心筒和边角筒,所述核心筒位于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中心处,所述边角筒分设在多边形建筑结构主体平面的边角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筒和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嘉冯叶文黄船宁杨泽辉林俊发林志威王姝媛郑金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