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25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包括管体、固定板和加强筋,还包括吸头机构,所述吸头机构包括支撑环、连通槽和防堵槽;所述连通槽开设在所述支撑环上;所述防堵槽开设在所述管体锥形端的内部,所述防堵槽靠近所述支撑环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防堵槽远离所述支撑环一端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管体上设置开设有连通槽的支撑环,利用支撑环对絮状物的反复按压,可以将成团的絮状物分割为较小规格,以使絮状物可以被吸入管体,同时,通过在管体内设置防堵槽,增大了管体端面的最大容纳长度,提升了装置端面所能通过絮状物的规格,从而保证了装置所吸取培养液浓度的准确度,提升了微生物浓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了微生物浓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了微生物浓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


[0001]本技术涉及微量吸头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

技术介绍

[0002]微量吸头,也叫移液枪头,是配合移液枪进行微量或少量液体移取的装置,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为了监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需要使用微量吸头和移液枪对培养液进行移取,以对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浓度进行测定。
[0003]目前常用的几种微量吸头均类似于公开号为CN216654611U技术所公开的一种移液枪头,枪头本体为管状结构,且其内腔从上至下为渐缩结构,枪头本体移液端的口径相对较小,而由于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絮状物,在对含有絮状物的培养液进行吸取时,成团的絮状物会被较小口径的移液端所阻隔,导致微量吸头所吸取溶液内微生物的浓度要低于实际值,影响了微生物浓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能够保证装置所吸取培养液浓度的准确度,提升微生物浓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包括管体、固定板和加强筋,其中,
[0006]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圆管形,另一端为锥形;
[0007]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管体圆管形的一端,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管体为一体式结构;
[0008]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管体的一侧,且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管体为一体式结构;
[0009]还包括吸头机构,所述吸头机构包括支撑环、连通槽和防堵槽,所述支撑环设置在所述管体锥形的一端,且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管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通槽开设在所述支撑环上;所述防堵槽开设在所述管体锥形的一端内,所述防堵槽靠近所述支撑环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防堵槽远离所述支撑环一端的内径。
[00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连通槽为C形的槽状结构。
[0011]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通槽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连通槽绕所述支撑环的中心线圆周阵列设置。
[0012]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堵槽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防堵槽绕所述支撑环的中心线圆周阵列设置。
[0013]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通槽与所述防堵槽相连通。
[00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易装机构,所述易装机构包括支撑板和驱动杆,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加强筋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且所述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加强筋和所述管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驱动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
且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支撑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相对于所述驱动杆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在所述管体的周向上发生位移。
[0015]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杆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驱动杆绕所述支撑环的中心线圆周阵列设置。
[0016]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为圆锥状。
[001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支撑环为截面呈圆形的圆环状结构。
[0018]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通槽的内壁为曲面状结构。
[0019]本技术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通过在管体上设置开设有连通槽的支撑环,利用支撑环对絮状物的反复按压,可以将成团的絮状物分割为较小规格,以使絮状物可以被吸入管体,同时,通过在管体内设置防堵槽,增大了管体端面的最大容纳长度,提升了装置端面所能通过絮状物的规格,从而保证了装置所吸取培养液浓度的准确度,提升了微生物浓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0021](2)通过将防堵槽设置为进口小、出口大的渐变式结构,可以防止絮状物在防堵槽的进口处产生积聚,从而提升了装置的防堵塞性能;
[0022](3)通过将支撑环设置为截面呈圆形的圆环状结构,将连通槽的内壁设置为曲面状结构,当装置按压絮状物时,可以防止装置与培养皿发生磨损,从而提升装置的防护性能;
[0023](4)通过在管体上设置易装机构,当将移液器的连接端竖直插入管体并向下按压时,驱动杆会发生弯曲,以驱动支撑板及管体发生转动,从而提升了管体与移液器的连接紧密度。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的立体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中支撑环处的立体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中防堵槽处的立体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中易装机构处的立体图。
[0029]其中:1、管体;2、吸头机构;21、支撑环;22、连通槽;23、防堵槽;3、固定板;4、加强筋;5、易装机构;51、支撑板;52、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包括管体1、吸头机构2、
固定板3和加强筋4。
[0032]其中,管体1的一端为圆管形,另一端为锥形;管体1圆管形的一端用于与移液器进行连接,而其锥形的一端用于吸取溶液。
[0033]吸头机构2包括支撑环21、连通槽22和防堵槽23,支撑环21设置在管体1锥形的一端,且支撑环21与管体1为一体式结构;连通槽22开设在支撑环21上;防堵槽23开设在管体1锥形的一端内,防堵槽23靠近支撑环21一端的内径小于防堵槽23远离支撑环21一端的内径;通过在管体1上设置开设有连通槽22的支撑环21,利用支撑环21对絮状物的反复按压,可以将成团的絮状物分割为较小规格的絮状物,从而使絮状物可以被吸入管体1内,以防出现因絮状物被管体1端部阻隔,而造成所吸取溶液内微生物浓度低于实际值的问题;通过在管体1内设置防堵槽23,增大了管体1端面的最大容纳长度,提升了装置所能通过絮状物的规格,从而保证了装置所吸取培养液浓度的准确度,提升了微生物浓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通过将防堵槽23设置为进口小、出口大的渐变式结构,可以防止絮状物在管体1的端口处产生积聚,从而提升了装置的防堵塞性能。
[0034]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连通槽22为C形的槽状结构;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C形的连通槽22,支撑环21的底部和侧壁都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包括管体(1)、固定板(3)和加强筋(4),其中,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圆管形,另一端为锥形;所述固定板(3)设置在所述管体(1)圆管形的一端,且所述固定板(3)与所述管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强筋(4)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靠近所述管体(1)的一侧,且所述加强筋(4)分别与所述固定板(3)和所述管体(1)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头机构(2),所述吸头机构(2)包括支撑环(21)、连通槽(22)和防堵槽(23),所述支撑环(21)设置在所述管体(1)锥形的一端,且所述支撑环(21)与所述管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通槽(22)开设在所述支撑环(21)上;所述防堵槽(23)开设在所述管体(1)锥形的一端内,所述防堵槽(23)靠近所述支撑环(21)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防堵槽(23)远离所述支撑环(21)一端的内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22)为C形的槽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2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连通槽(22)绕所述支撑环(21)的中心线圆周阵列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微量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槽(23)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防堵槽(23)绕所述支撑环(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泽为黄崴黄宪石榴徐燕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合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