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加强结构、汽车车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238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加强结构、汽车车门及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门加强结构设于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车门加强结构包括连接在车门内板上的加强管梁和多个防撞梁,加强管梁和各防撞梁均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加强管梁设在车门内板的上部,多个防撞梁位于加强管梁下方,并沿车身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门加强结构,通过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设置加强梁和多个防撞梁,加强管梁和各防撞梁均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实施,而且能够在车门的不同高度上提高车门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能够减少车门在侧碰时的变形量,进而利于提升车门的碰撞性能。撞性能。撞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加强结构、汽车车门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加强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门加强结构的汽车车门,以及具有该汽车车门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汽车车门碰撞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因此,为提高车门的耐碰撞性能,车门加强结构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的车门加强结构都依托汽车的A柱、B柱等结构,以此来使得碰撞力更加分散,传力效果更好,从而减少车门的损伤。但对于一些车型,并不能够较好的利用A柱和B柱结构来加强车门强度,例如敞篷汽车等,导致在侧碰时需要车门承受较多的碰撞能量。此时,车门的结构强度对侧碰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门加强结构,以提升车门的结构强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车门加强结构,设于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所述车门加强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上的加强管梁和多个防撞梁,所述加强管梁和各所述防撞梁均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强管梁设在所述车门内板的上部,多个所述防撞梁位于所述加强管梁下方,并沿车身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为三个,并包括沿车身高度方向依次布置的上防撞梁、中防撞梁和下防撞梁;所述上防撞梁和所述中防撞梁设于所述车门内板的中部,所述下防撞梁设于所述车门内板的下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设有窗框加强板,所述上防撞梁通过所述窗框加强板与所述车门内板相连,且所述上防撞梁连接在所述窗框加强板面向所述车门外板的一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防撞梁具有拱出部和翻边,所述拱出部向所述车门外板拱出,所述拱出部的两相对侧均设有所述翻边;所述上防撞梁通过所述翻边与所述窗框加强板相连,所述拱出部与所述窗框加强板围构形成腔体,所述腔体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防撞梁包括扣合相连的防撞梁内板和防撞梁外板;所述防撞梁内板具有向所述车门内板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防撞梁内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和/或,所述防撞梁外板具有沿车身上下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横截面呈“几”字形,并向所述车门外板凸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防撞梁具有沿车身上下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的横截面呈“几”字形,并向所述车门外板凸出。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梁的横截面呈圆形。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梁通过内板加强板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和/或,所述车
门内板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加强管梁的容纳槽。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4]本技术所述的车门加强结构,通过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设置加强梁和多个防撞梁,加强管梁和各防撞梁均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实施,而且能够在车门的不同高度上提高车门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能够减少车门在侧碰时的变形量,进而利于提升车门的碰撞性能。
[0015]此外,上防撞梁、中防撞梁和下防撞梁三者之间的布置,利于提高车门的中部及下部的强度,从而提高车门的碰撞性能。上防撞梁与窗框加强板连为一体,利于提高车门中部和上部的整体强度。上防撞梁上的拱出部与窗框加强板间围构形成的腔体,利于提高上防撞梁的传力效果,翻边的结构简单,利于加工成型,并便于与窗框加强板相连。防撞梁内板和防撞梁外板配合、凸起部以及第一凸出部的设置均利于提高中防撞梁的强度。
[0016]另外,下防撞梁上的第二凸出部及截面的设置,不仅便于加工成型,而且利于提高下防撞梁的刚度。加强管梁的横截面呈圆形,便于加工成型,且使用效果好。加强管梁通过内板加强板与车门内板相连,利于提高车门上部的结构强度,车门内板上容纳槽的设置,能够在车门发生碰撞时,起到较好的传力效果。
[0017]此外,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车门,所述汽车车门上设有如上所述的车门加强结构。
[0018]本技术所述的汽车车门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车门加强结构,利于提高汽车车门的强度,从而利于提高汽车车门的碰撞性能。
[0019]另外,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敞篷汽车,所述敞篷汽车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
[0020]本技术所述的敞篷汽车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利于提高敞篷汽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门加强结构在车门内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门加强结构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门加强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2中的A

A方向剖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防撞梁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防撞梁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强管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汽车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汽车车门;101、车门内板;102、车门外板;103、后视镜安装板;104、窗框钣金;105、第一内板加强板;106、窗框加强板;107、门锁加强板;108、第二内板加强板;109、下铰链安装板;110、容纳槽;
[0035]2、上防撞梁;201、拱出部;202、第一翻边;203、第二翻边;
[0036]3、中防撞梁;301、防撞梁外板;302、防撞梁内板;303、第一凸出部;304、第三翻边;305、凸起部;306、第四翻边;
[0037]4、下防撞梁;401、板簧螺母;402、第二凸出部;403、第五翻边;404、第六翻边;
[0038]5、加强管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加强结构,设于车门外板(102)和车门内板(10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加强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101)上的加强管梁和多个防撞梁,所述加强管梁和各所述防撞梁均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强管梁设在所述车门内板(101)的上部,多个所述防撞梁位于所述加强管梁下方,并沿车身高度方向间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为三个,并包括沿车身高度方向依次布置的上防撞梁(2)、中防撞梁(3)和下防撞梁(4);所述上防撞梁(2)和所述中防撞梁(3)设于所述车门内板(101)的中部,所述下防撞梁(4)设于所述车门内板(101)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外板(102)与所述车门内板(101)之间设有窗框加强板(106),所述上防撞梁(2)通过所述窗框加强板(106)与所述车门内板(101)相连,且所述上防撞梁(2)连接在所述窗框加强板(106)面向所述车门外板(10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撞梁(2)具有拱出部(201)和翻边,所述拱出部(201)向所述车门外板(102)拱出,所述拱出部(201)的两相对侧均设有所述翻边;所述上防撞梁(2)通过所述翻边与所述窗框加强板(106)相连,所述拱出部(201)与所述窗框加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恽卓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