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及其单轴转向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跨座式单轨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及其单轴转向架。
技术介绍
[0002]跨座式单轨车辆通常在高架专用轨道梁上行驶,具有适应能力强、爬坡能力强、占用地面资源少等优点,应用前景较广阔。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转向架主要有双轴式和单轴式两种,其中,双轴转向架的承载能力虽较强,但是双轴转向架存在直线上轮对无法自动对中及曲线上轮对冲角较大而造成车胎磨耗激增等缺陷。单轴转向架包括一对走行轮、四个导向轮和两个稳定轮,在通过曲线时没有冲角,轮胎磨损非常小,可配弥补前述缺陷。
[0003]对于跨座式单轨车辆而言,其车体直接坐落于二系悬挂上,当车体通过曲线时,需依靠二系悬挂的纵向变形来适应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回转角度,而二系悬挂会对单轴转向架产生回转约束,使走行轮在通过曲线时不能处于径向位置,如此走行轮便会产生侧偏角和侧偏力,而且导向轮受到的径向力也随之增大,导致车体在通过曲线时的横向平稳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及其单轴转向架,全部左缓冲油缸和左径向油缸相连,全部右缓冲油缸和右径向油缸相连,实现以最小能耗的方式控制左径向油缸和右径向油缸主动伸缩以支撑车体转向,并同时调整左转支撑轮组和右转支撑轮组的预紧力,改善车体转弯时的横向平稳性。
[000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单轴转向架,包括:
[0006]构架;
[0007]对称设于构架与车体之间的左径向油缸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单轴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10);对称设于所述构架(10)与车体之间的左径向油缸(12)和右径向油缸(13);分别设于所述构架(10)的左转支撑轮组和右转支撑轮组;所述左转支撑轮组的全部左缓冲油缸(16)均与所述左径向油缸(12)相连,所述右转支撑轮组的全部右缓冲油缸均与所述右径向油缸(13)相连;当所述车体左转时,所述左转支撑轮组的预紧力增大,全部所述左缓冲油缸(16)的活塞杆回缩,全部所述左缓冲油缸(16)的无杆腔油液均流向所述左径向油缸(12)的无杆腔,所述左径向油缸(12)的活塞杆伸出;所述右转支撑轮组的预紧力减小,所述右径向油缸(13)的无杆腔油液流入全部所述右缓冲油缸的无杆腔,所述右径向油缸(13)的活塞杆回缩,全部所述右缓冲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当所述车体右转时,所述右转支撑轮组的预紧力增大,全部所述右缓冲油缸的活塞杆回缩,全部所述右缓冲油缸的无杆腔油液均流向所述右径向油缸(13)的无杆腔,所述右径向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所述左转支撑轮组的预紧力减小,所述左径向油缸(12)的无杆腔油液流入全部所述左缓冲油缸(16)的无杆腔,所述左径向油缸(12)的活塞杆回缩,全部所述左缓冲油缸(16)的活塞杆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单轴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任一所述左缓冲油缸(16)与所述左径向油缸(12)之间的左转换向阀(17);用于检测所述左缓冲油缸(16)无杆腔的当前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及所述左转换向阀(17)相连的控制装置;当任一所述左缓冲油缸(16)的当前压力超过最大压力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左转换向阀(17)切换至第一位置,任一所述左缓冲油缸(16)的无杆腔与所述左径向油缸(12)的无杆腔相连通,任一所述左缓冲油缸(16)的有杆腔与所述左径向油缸(12)的有杆腔相连通;当任一所述左缓冲油缸(16)的当前压力达到初设压力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左转换向阀(17)切换至第二位置,所述径向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均与任一所述左缓冲油缸(16)的无杆腔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单轴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器;设于任一所述左缓冲油缸(16)与所述蓄能器之间的补油阀;所述补油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当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反馈的信号获取压力波动值,当所述压力波动值超出预设波动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左转换向阀(17)切换至第三位置,所述左径向油缸(12)的有杆腔与任一所述左缓冲油缸(16)的无杆腔相连;并同时控制所述补油阀开启,所述蓄能器为任一所述左缓冲油缸(16)补充油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单轴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左缓冲油缸(16)及任一所述右缓冲油缸均设有锁止阀(18);当任一所述左缓冲油缸(16)无杆腔的当前压力低于安全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锁止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威,贺伟,吴启勇,韩勇,范雨辰,章卿,李伟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