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铿专利>正文

程控电热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10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颖的电热毯,它的发热量能随时间变化,并且电热毯不同部位产生的热量也不同,以适应人体的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程序控制电热毯在传统的包括毯体和夹于毯体之间的发热线的电热毯基础上增加一个程序控制器,并且把发热线分成身部发热线和脚部发热线两独立部分,由程序控制器供电,程序控制器向发热线提供的电功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同时发热线采用双股发热线或外裹金属层,从而消除了电磁场。(*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热毯,尤其涉及一种由程序控制的,在各个时间段内发热量变化的电热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传统的电热毯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有一股发热线2分布于毯体1夹层之间,发热线2直接与电源相连,因而只要不断开电源,电热毯在各个时间段内(如夜晚、深夜和清晨)其发热量是不变的,由于在整个睡眠时间中气温不同,因而人体在不同时间段对热量的需求也不同。另一方面,人体的不同部位对热量的需求也不同,如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脚部对热量的需求大于人体的其它部位,而传统的电热毯整块毯的发热量是相同。如上所述,传统的电热毯其发热线为单股,因此电热毯在使用时,因发热线2内流过电流,因而在其周围产生电磁场和感应电场。据报载,这种电磁场和感应电场长时间作用于人体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且电热毯使用时贴近人体,这对人体特别对于婴儿、幼儿及孕妇的影响更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毯,它的发热线能随时间变化,且能适应人体不同部位对热量的不同需要。另一方面,这种电热毯也消除了传统电热毯产生电磁场和感应电场的缺点。本技术的程序控制的电热毯包括毯体和分布于毯体夹层间的发热线,还包括一控制所述发热线在各个时间段内发热量的程序控制器,该控制器在各个时间段内输出不同幅度的电流或电压,以改变发热线的发热量。如上所述,由于电热毯发热线的电能由程序控制器提供,因而能使电热毯在不同的时间段根据人们的需要产生热量。图1是传统的电热毯;图2是本技术的电热毯的一个实施例;图3是本技术的电热毯的另一个实施例;图4是本技术的电热毯的又一个实施例;图5是图2-图4中的程序控制器的供电波形图。图6是本技术的程序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2,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电热毯包括毯体1和发热线2、3,所述发热线2为脚部发热线,位于毯体1的底部12,使用时该部位覆盖于人体的脚部;发热线3为身部发热线,位于毯体1的上部和中部13,使用时,该部位覆盖于人体的腹部和上身。发热线2、3均为双股线,双股线的一端与电源相连,另一端双股线互连。因而在并列的两股发热线中,同一时刻电流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每股发热线产生的电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从而消除了电磁场,同时也消除了感应电场。如图2所述,本技术的电热毯还包括一程序控制器5,所述程序控制器5分别向脚部发热线2和身部发热线3供电,图5示出了程序控制器5向发热线2、3的供电情况。如图5所示,纵坐标表示程序控制器5输出的功率W,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5中实线波形为向身部发热线3的供电波形,起始阶段,程序控制器5向身部发热线3提供的功率W较大为A1,过一段时间到达t1后开始逐渐减少,到t2后减少到A2并保持一段较长时间到t3,从t3开始,程序控制器5逐渐增加向身部发热线3的功率输出,到t4时增加到A3。图5中虚线波形为向脚部发热线2的供电波形,在起始阶段,程序控制器5向脚部发热线2提供的功率W较大,为A1,(注图5中虚线与实线分开画是为了能画出向脚部发热2供电的波形)过一段时间到t1后,开始逐渐减少,到t2后减少到B,如图5所示,由于人体脚部需要的热量大于身体部位,因而B大于A2和A3。程序控制器5提供的电可以是交流电也可以是直流电。当然,图5仅画出了一种程序控制器5向发热线2、3供电的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其供电波形可以变化。在通常情况下,人刚睡时对热量的需求较大,深夜对热量的需求较小,但清晨时对热量的需求逐渐增大。实现这种供电方式的电路很多。下面结合图6描述一种实现图5波形的程序控制器5的电路原理图。参见图6,图6中集成电路IC1、IC2采用MC14541可编程定时集成块。电阻R1、电容C1和电阻R2、电容C2分别为IC1和IC2提供振荡频率,改变R1、C1、R2、C2的值即可改变定时时间。IC1、IC2的脚8为输出端。在初始状态下输出为低电平。因此,初始时三极管BG1、BG2截止,继电器J1、J2不动作,由继电器J1控制的触点J11、J12常闭,由继电器J2控制的触点J21常开。这样电热线RX1(即脚部发热线)和电热线RX2(即身部发热线)直接接入电源,其发热量最大。当经过t1这一段时间后,IC1的脚8输出变为高电平,三极管BG1导通,继电器J1动作,使常闭触点J11、J12打开,这样,电热线RX1中串接了电容C4,电热线RX2中串接了电容C5,使电热线RX1、RX2发热量减少。t1这段时间由电阻R1和电容C1的值决定。当经过了t2时间后,IC2的脚8输出变为高电平,三极管BG2导通,继电器J2动作,使常开触点J21闭合。这样在电容C5并联了一个电容C6,使电热线RX2增加发热量,但其发热量小于t1这一段时间。同样t2这段时间由电阻R2和电容C2的值决定。图6中按钮AN1-1、AN1-2用于手动复位。如图5所示,在每个转温点处波形有一定的斜率,这是因为电热毯热量的改变是逐渐的缘故。参见图3,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图3所示的电热毯图2所示的区别在于图3所示的电热毯发热线2a、3a采用单股发热线,并且在单股发热线外裹有金属屏蔽层4,其余的结构均相同。由于金属屏蔽层4的作用,发热线2a、3a的电磁场不会外涉到外面,同时也消除了感应电场。参见图4,图4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位于覆盖人体脚部的电热毯底部12上的脚部,发热线2b的分布密度大于位于覆盖人体腹部和上身的电热毯中部和上部13的身部发热线3b的分布密度。这样电热毯工作时,位于电热毯底部12的脚部发热线2b的发热量大于身部发热线3b的发热量。在图4所示的电热毯中,发热体2b、3b可以是双股的,也可以是单股的或在单股发热线外裹一层金属屏蔽层。权利要求1.一种程序控制的电热毯,包括毯体和分布于毯体夹层间的发热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所述发热线在各个时间段内发热量的程序控制器,该控制器在各个时间段内输出不同幅度的电流或电压,以改变发热线的发热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线为双股发热线,双股发热线的一端与程序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两股发热线互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线外包裹有金属屏蔽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程序控制器输出为直流电压。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线分成互相独立的二部分,一部分为脚部发热线,位于毯体覆盖于人体脚部的毯体底部,另一部分为身部发热线,位于毯体覆盖于人体腹部和上身的毯体中部和上部,所述的程序控制器有二路输出,分别为二部分发热线供电。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程序控制器二路输出中输给脚部发热线的电能大于输给身部发热线的电能,使脚部发热线产生的热量大于身部发热线。7.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线在毯体上的分布为非均匀分布,位于毯体覆盖于人体脚部的底部发热线密度大于毯体的其它部位。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颖的电热毯,它的发热量能随时间变化,并且电热毯不同部位产生的热量也不同,以适应人体的需要。本技术的程序控制电热毯在传统的包括毯体和夹于毯体之间的发热线的电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程序控制的电热毯,包括毯体和分布于毯体夹层间的发热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所述发热线在各个时间段内发热量的程序控制器,该控制器在各个时间段内输出不同幅度的电流或电压,以改变发热线的发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铿
申请(专利权)人:程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