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阻报警器
[0001]本技术涉及报警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门阻报警器。
技术介绍
[0002]门阻报警器是一种家庭、办公和外出旅行住宿都适用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作用是当门板被推开或者出现移动时,门板挤压门阻报警器,门阻报警器的传感器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即可提醒使用者门板开启。门阻报警器其外形尺寸小巧,楔形防滑设计,可广泛用于任何铰链门,无需工具安装,直接塞在门缝处并打开开关即可。然而现有技术的门阻报警器,报警后只能发出现场的声光报警无法进行远程通信,从而无法进行远程报警,当出现警情,触发报警后无法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或者相关联系人。
[000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门阻报警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门阻报警器。该门阻报警器具有远程通信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06]提供一种门阻报警器,设置有传感模块、主控模块、用于远程通信的通信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所述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传感模块、主控模块、用于远程通信的通信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所述传感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设置有Nb
‑
Iot通信单元和SIM单元,所述Nb
‑
Iot通信单元与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SIM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b
‑
Iot通信单元设置有芯片U1、天线ANT1、电阻R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18、电容C21和电容C22,芯片U1的1脚分别串连电容C1、电容C2、电容C18、电容C21和电容C22与电源VBAT端连接,芯片U1的1脚还接地,芯片U1的10脚、11脚、12脚、13脚和14脚分别与SIM单元连接,芯片U1的7脚、15脚、17脚、18脚和19脚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芯片U1的42脚和43脚与电源VBAT端连接,芯片U1的27脚、34脚、36脚、37脚、40脚和41脚接地,芯片U1的35脚串连电容C3接地,芯片U1的35脚还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串连电容C4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串连天线ANT1,芯片U1的24脚与1.8V电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单元设置有芯片U3、电阻R8、电阻R10、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和电容C14,芯片U1的10脚串连电容C10与芯片U3的1脚连接,芯片U1的10脚还与芯片U3的5脚连接,芯片U1的13脚串连电阻R8与芯片U3的3脚连接,芯片U1的12脚串连电阻R10与芯片U3的2脚连接,芯片U1的14脚与芯片U3的1脚连接,芯片U1的14脚还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11脚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还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7脚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还串连电容C12接地,芯片U3的1脚串连电容C11接地,芯片U3的2脚串连电容C13接地,芯片U3的3脚串连电容C14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设置有芯片U2、电容C6、电容C8、电容C9、电容C16、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7、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9、电阻R11、电容C15、二极管D2、电阻R16、电阻R17、三极管Q4、电阻R14、电阻R15、三极管Q3、电阻R4和电阻R19,芯片U2的1脚串连电容C6接地,芯片U2的1脚还串连电阻R5与电源VBAT端连接,芯片U2的4脚接地,芯片U2的5脚串连电容C16接地,芯片U2的6脚分别串连电容C8和电容C9接地,芯片U2的6脚还与电源VBAT端连接,芯片U2的8脚与所述传感模块连接,芯片U2的11脚、12脚和18脚与所述声光报警模块连接,芯片U2的16脚串连电阻R14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串连电阻R15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4与芯片U1的7脚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9与芯片U1的15脚连接,芯片U2的17脚串连电阻R16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串连电阻R17接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芯片U1的19脚连接,芯片U2的19脚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芯片U1的17脚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9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串连电容C15和电阻R11与1.8V电源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1.8V电源连接,芯片U2的20脚串连电阻R7与电源VBAT端连接,芯片U2的20脚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腾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驰通达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