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颈部包扎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64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颈部包扎固定带,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头部包扎带、第一侧边包扎带、第二侧边包扎带、气囊结构和固定组件,头部包扎带的第一侧边设有第一侧边包扎带,头部包扎带的第二侧边设有第二侧边包扎带,头部包扎带贴合患者的头部轮廓,第一侧边包扎带的末端与第二侧边包扎带的末端通过固定组件连接,第二侧边包扎带的长度大于第一侧边包扎带的长度,第二侧边包扎带缠绕在患者的下颌处,第一侧边包扎带上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二侧边包扎带上开设有第二穿孔,第一侧边包扎带的第一穿孔的边缘设有气囊结构,第二侧边包扎带的第二穿孔的边缘设有气囊结构,头部包扎带内也铺设有气囊结构。带内也铺设有气囊结构。带内也铺设有气囊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颈部包扎固定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头颈部包扎固定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头皮、下颌以及耳周创口往往需要加压包扎,以防伤口积血积液并发感染,如果加压包扎不紧,无法起到加压包扎的作用,容易造成皮下积血从而诱发感染;头颈部术后根据伤口渗出情况,一般1

2天即需要更换颈部敷料,所以头颈部部位的还要兼顾便于更换的特点。
[0003]在当前的临床工作中,对于头颈部伤口处理采取的都是绷带包扎和胶布包扎两种方法。绷带包扎使用起来烦琐费时,不透气,容易脱落,换药极不方便,还会造成浪费材料。胶布包扎有粘不牢,容易脱落,毛发丰富的部位既会影响固定效果,也会增加患者换药时的痛苦。
[0004]公开的专利CN201620226170.6一种医用头部简易包扎的束带,其采用魔术贴对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进行固定,仍有脱落的风险,且不能对患者的伤口处进行加压处理。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包扎带,使其固定效果好,使用简单方便,针对性加压患者伤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头颈部包扎固定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包扎不牢固而导致增加患者换药痛苦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头颈部包扎固定带,包括头部包扎带、第一侧边包扎带、第二侧边包扎带、气囊结构和固定组件,所述头部包扎带的第一侧边设有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所述头部包扎带的第二侧边设有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所述头部包扎带贴合患者的头部轮廓,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的末端与第二侧边包扎带的末端通过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的长度,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缠绕在患者的下颌处,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上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上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分别套设在患者的耳廓上,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的所述第一穿孔的边缘设有所述气囊结构,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的所述第二穿孔的边缘设有所述气囊结构,所述头部包扎带内也铺设有所述气囊结构。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充气结构,所述充气结构包括充气球、充气管和压力表,所述充气球上设有所述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设有三条,三条所述充气管上均设有所述压力表,且三条所述充气管分别与三个所述气囊结构连通。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止气阀,三条所述充气管上分别夹设有所述止气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挂钩和挂环,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的末端设有所述挂钩,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的末端上设有多排所述挂环,所述挂钩挂设在所述挂环内。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调节带,所述加强调节带的中部固定设于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的下端,且所述加强调节带的两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和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调节带的两端内侧面上设有母魔术贴,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和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的外侧面上设有子魔术贴,所述母魔术贴粘贴在所述子魔术贴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为弹力带。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收纳兜,所述充气球收纳于所述收纳兜内。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申请设计的头部包扎带贴合患者的头部轮廓,可将头部包扎带直接套在患者的头上。头部包扎带内铺设有气囊结构,通过气囊结构向患者的头部进行加压处理,从而促进患者头部伤口的愈合,避免积液。第一侧边包扎带置于患者脸颊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包扎带置于患者脸颊的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包扎带上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二侧边包扎带上开设有第二穿孔,患者的耳朵分别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避免挤压耳朵,使患者穿戴方便。第一穿孔的边缘设有气囊结构,第二穿孔的边缘也设有气囊结构,通过气囊结构对患者的耳周进行加压处理,从而促进患者耳周处的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侧边包扎带的长度使其可缠绕在患者的下颌处,且通过固定组件与第一侧边包扎带连接固定,从而通过第二侧边包扎带对患者的下颌处进行加压处理,促进患者下颌处的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加强调节带未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加强调节带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头部包扎带;2第一侧边包扎带;3第二侧边包扎带;4固定组件;401挂钩;402挂环;5第一穿孔;6第二穿孔;7气囊结构; 8充气结构;801充气球;802充气管;803压力表;9止气阀;10加强调节带;11母魔术贴;12子魔术贴;13收纳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颈部包扎固定带,旨在解决现有头部包扎不稳定等问题,实现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的效果。如图1所示的,具体包括头部包扎带1、第一侧边包扎带2、第二侧边包扎带3、气囊结构7和固定组件4。头部包扎带1的第一侧边设有第一侧边包扎带2,头部包扎带1的第二侧边设有第二侧边包扎带3,佩戴时,头部包扎带1贴合患者的头部轮廓。第一侧边包扎带2上开设有第一穿孔5,第二侧边包扎带3上开设有第二穿孔6,第一穿孔5和第二穿孔6分别套设在患者的耳廓上。第一侧边包扎带2的末端与第二侧边包扎带3的末端通过固定组件4连接。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调节第二侧边包扎带3覆盖在第一侧边包扎带2的长度。经过上述操作,从而将此固定带包裹在患者头部及颈部。
[0027]如图1所示的,第二侧边包扎带3的长度大于第一侧边包扎带2的长度,佩戴时,第二侧边包扎带3缠绕在患者的下颌处。因为第二侧边包扎带3均为弹力带,当第二侧边包扎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颈部包扎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包扎带(1)、第一侧边包扎带(2)、第二侧边包扎带(3)、气囊结构(7)和固定组件(4),所述头部包扎带(1)的第一侧边设有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2),所述头部包扎带(1)的第二侧边设有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3),所述头部包扎带(1)贴合患者的头部轮廓,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2)的末端与第二侧边包扎带(3)的末端通过所述固定组件(4)连接,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2)的长度,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3)缠绕在患者的下颌处,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2)上开设有第一穿孔(5),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3)上开设有第二穿孔(6),所述第一穿孔(5)和所述第二穿孔(6)分别套设在患者的耳廓上,所述第一侧边包扎带(2)的所述第一穿孔(5)的边缘设有所述气囊结构(7),所述第二侧边包扎带(3)的所述第二穿孔(6)的边缘设有所述气囊结构(7),所述头部包扎带(1)内也铺设有所述气囊结构(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部包扎固定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结构(8),所述充气结构(8)包括充气球(801)、充气管(802)和压力表(803),所述充气球(801)上设有所述充气管(802),所述充气管(802)设有三条,三条所述充气管(802)上均设有所述压力表(803),且三条所述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鹏飞邰隽占小俊王湛宋贝贝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儿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