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49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包括:引流腔、第一辅助引流部、第二辅助引流部,在本申请对患者伤口积液进行引流时,引流部的引流腔内表面配置为沿引流部轴向方向的螺纹结构,使得患者伤口积液可以顺畅通过;第一辅助引流部被配置为引流腔与引流部外管壁间任意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沿引流部轴向分布的U形空腔,U形空腔的设置有利于患者伤口积液的快速通过,使得U形空腔在引流患者伤口积液的过程中至少产生吸液的效果;第二辅助引流部以中心点连线同向于引流部轴向方向的方式,配置为引流部外管壁上的一个或多个辅助孔,使得在引流患者伤口积液的时候增大引流面积。患者伤口积液的时候增大引流面积。患者伤口积液的时候增大引流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普通外科领域,优选地,涉及一种引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医学的的不断发展,为了解决不同患者的疾病,各种医学手术相继出现,包括常见的骨折手术、甲状腺手术、神经外科手术、腹腔手术等等。而手术是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来维持患者的健康。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俗称“开刀”。目的是医治或诊断疾病,如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器官、改善机体的功能和形态等。早期手术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体表进行切、割、缝,如脓肿引流、肿物切除、外伤缝合等。故手术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切开),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组织复原(缝合)的操作。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无论是哪种手术都避免不了“开刀”的存在,因此也避免不了伤口的存在。而伤口分为浅部伤口和深部伤口。浅部伤口,一般指伤口损伤皮肤及皮下层,叫浅部伤口。深部伤口,是伤口很深,达到肌层或者肌层以下,存在缺氧的环境,利于厌氧菌的生长。所以临床上伤口的处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深部伤口处理时,需要彻底的清洗创面,用盐水、双氧水、碘伏反复的冲洗创面,同时需要清除伤口中的坏死组织、伤口中的异物。必要时,可以在伤口处放置引流设备,把缺氧环境变成有氧环境,不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在彻底冲洗伤口之后,不进行包扎,通过引流设备可以减少厌氧环境,不利于厌氧菌的生长,进而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恢复。而伤口的引流种类可分为被动引流、主动引流,其中被动引流是凭借体内液体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将液体排出,而主动引流可通过负压作用将体内液体排出,同时有防止逆行感染的优点,故较常使用于清洁或轻度感染的深部伤口。通过伤口引流,能够排除脓肿或其他脓性病变的脓液和坏死组织,还能够预防血液、渗出液及消化液等在体腔或手术中蓄积,以免继发压迫、感染。
[0003]就比如甲状腺手术是临床常用于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常用手段,但因甲状腺部位的特殊性,在手术治后需及时进行手术伤口引流及护理,以预防术后伤口处出现积血和积液情况,有效避免压迫气管,降低术后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后果出现,因此在行甲状腺术后及时实施有效的伤口引流意义重大。但是目前临床中用于甲状腺手术常规引流方法有定时用注射器抽吸、皮片引流或引流管一次性引流袋等,但引流效果均不甚理想,主要是由于传统引流管作用于患者伤口积液处的有效面积太小,在通过引流管引流伤口积液时,很多伤口附近的积液无法被引流,导致整个引流过程效率较低并且伤口积液中存在异物,使得在引流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堵塞引流管的情况,不仅增加工作量且易给患者带来不适。同时如果采用现有技术的引流管进行主动引流时,由于现有技术的引流管作用于伤口积液处的有效面积较小,在产生负压的情况下,一方面,会对引流管口处的伤口造成较大的抽吸压,使得原本就处于损伤状态的伤口难以承受,很可能导致产生负压过程中伤口的撕裂和二次损伤,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另一方面,在通过引流管外接负压设备在患者伤口处产生负压的
情况下,由于患者伤口内可能存在异物,进而会导致引流管堵塞,此时就需要将引流管拔出进行异物的清理或者更换引流管,在此过程中很可能发生逆行感染,会加剧患者伤口的损伤程度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现有技术的引流管作用于伤口积液处的有效面积较小,在面对患者伤口较大或者伤口积液扩散到周边区域的情况下,有效面积较小的引流管在引流伤口积液的时候往往需要多次移动来完成引流工作,该过程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此外,在通过传统管状引流管引流患者伤口积液时,由于不同伤口积液的粘稠度不同,在引流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伤口积液粘附在引流管壁,由于传统圆管式的引流管在引流过程中,对于粘稠液体或有渣的肠内容物的引流效率很低,极易因为引流不充分或不通畅而引起医疗并发症。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寻求更加有效的引流方式以弥补常规引流缺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包括:被构造为具有轴向贯通引流腔的管状引流部,第二辅助引流部。
[0005]优选地,所述第二辅助引流部以中心点连线同向于所述引流部轴向方向的方式,配置为引流部外管壁上的一个或多个辅助孔,使得在引流患者伤口积液的时候增大引流面积,所述引流部的所述引流腔内表面配置为沿所述引流部轴向方向的螺纹结构,使得患者伤口积液可以顺畅通过。
[0006]优选地,所述引流部还配置有第一辅助引流部,所述第一辅助引流部被配置为所述引流腔与所述引流部外管壁间任意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沿所述引流部轴向分布的U形空腔,所述U形空腔的设置有利于患者伤口积液的快速通过,使得所述空腔在引流患者伤口积液的过程中至少产生吸液的效果。
[0007]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U形空腔在沿所述引流部周向方向上与其相邻的U形空腔存在夹角。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辅助引流部的一个或多个辅助孔在沿所述引流部径向向内的孔深至少大于所述引流部外管壁与所述U形空腔的径向距离,以使得在引流患者伤口积液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辅助引流部能够增大引流管的有效引流面积。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辅助引流部的一个或多个辅助孔与所述引流部作用于患者伤口处的端头的最远距离小于与所述引流部远离患者伤口处的端头的最小距离。
[0010]优选地,轴向贯通配置于所述管状引流部的所述引流腔的轴线与所述引流部的轴线重合。
[0011]优选地,所述轴向贯通配置于所述管状引流部的所述引流腔中心点与所述引流腔内壁间的径向距离至少大于所述引流腔内壁与所述引流部外壁间的径向距离。
[0012]优选地,所述轴向贯通配置于所述管状引流部的所述引流腔的径向横截面积大于U形空腔的径向横截面积,以使得在引流患者伤口积液时,所述引流腔能保证伤口积液的顺畅通过。
[0013]优选地,所述引流腔的螺纹结构在沿所述引流部径向方向上存在高度差。
[0014]优选地,管状引流部靠近患者伤口处的端头被构造为钝圆柱结构,以使得在所述管状引流部靠近患者伤口处的端头与患者伤口发生柔性接触。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本申请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配置有螺纹结构的引流腔,在通过本申请引流管对患者伤口进行引流的情况下,由于螺纹结构的存在,使得患者伤口内的积液收到螺纹结构的引导,从而可以顺畅地通过引流管,尤其在负压条件下,本申请引流管中的具有螺纹结构的引流腔效果更加明显,达到使引流过程更加顺畅,提高引流效率的有益效果。
[0016]本申请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靠近患者伤口的端部配置有一个或多个辅助孔,在本申请引流管对患者伤口进行引流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辅助孔可以在引流管靠近患者伤口的端面处有效的增加引流面积,通过一个或多个辅助孔的设置可以明显减少由于引流管移动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达到增大引流面积,提高引流效率的效果。
[0017]本申请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在引流腔与引流部外管壁间任意位置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包括:被构造为具有轴向贯通引流腔(101)的管状引流部(100),第二辅助引流部(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引流部(300)以中心点连线同向于所述引流部(100)轴向方向的方式,配置为引流部外管壁上的一个或多个辅助孔(301),使得在引流患者伤口积液的时候增大引流面积,所述引流部(100)的所述引流腔(101)内表面配置为沿所述引流部(100)轴向方向的螺纹结构,使得患者伤口积液可以顺畅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100)还配置有第一辅助引流部(200),所述第一辅助引流部(200)被配置为所述引流腔(101)与所述引流部(100)外管壁间任意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沿所述引流部(100)轴向分布的U形空腔(201),所述U形空腔(201)的设置有利于患者伤口积液的快速通过,使得所述空腔在引流患者伤口积液的过程中至少产生吸液的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U形空腔(201)在沿所述引流部(100)周向方向上与其相邻的U形空腔(201)存在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伤口引流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引流部(300)的一个或多个辅助孔(301)在沿所述引流部(100)径向向内的孔深至少大于所述引流部(100)外管壁与所述U形空腔(201)的径向距离,以使得在引流患者伤口积液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辅助引流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