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熔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16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熔接工艺,包括:步骤一、线芯导体连接;通过热熔焊接技术实现电缆线芯导体等径连接;步骤二、内半导电层恢复;将半导电带进行绕包后,安装模具,加热升温,熔融连接,打磨光滑,实现等径恢复;步骤三、主绝缘层恢复;将绝缘材料挤注到内半导电层表面,进行一次性模注热熔成型,实现熔融结合;步骤四、外半导电层恢复;均匀涂抹半导电漆,自然风干后,绕包半导电带,再绕包铜屏蔽网,实现外半导电层的恢复;步骤五、电缆外护套恢复。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把连接处电缆的结构“重新生成”,将两端完美熔融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把不同段的电缆熔接成一根全新的完整电缆,从而减少电缆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发生次数。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发生次数。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发生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熔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熔接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熔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电线电缆的制造与大多数机电产品的生产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机电产品通常采用将另件装配成部件、多个部件再装配成单台产品,产品以台数或件数计量。电线电缆是以长度为基本计量单位的。所有电线电缆都是从导体加工开始,在导体的外围一层一层地加上绝缘、屏蔽、成缆、护层等而制成电线电缆产品。产品结构越复杂,叠加的层次就越多。
[0003]当今时代电力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电力电缆,其中,电力电缆是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于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包括3.6KV

500KV及以上各种电压等级的各种绝缘的电力电缆。
[0004]电缆故障主要发生在电缆中间接头处,现有普通的电缆中间接头制作方式存在缺点,制作完成之后,无法最大程度地将电缆还原成一根全新的完整电缆,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依然会故障频发。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熔接工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熔接工艺,通过对各段电缆之间的铜芯熔接处理,把连接处电缆的结构“重新生成”,将两端完美熔融在一起,再由一步步的技术处理使得连接处电缆的直径和性能接近原电缆本体,最大程度地把所有不同段的电缆熔接成一根全新的完整电缆,从而减少电缆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发生次数。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熔接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熔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线芯导体连接;通过电缆导体热熔焊接技术实现电缆线芯导体的等径连接;步骤二、内半导电层恢复;将半导电带进行绕包后,安装半导电层和模具,进行加热升温,使得内半导电层熔融连接,经打磨处理光滑,实现内半导电层的等径恢复;步骤三、主绝缘层恢复;
使用专用绝缘材料进行绕包,然后加上成型模对绝缘材料进行一次性热熔成型,实现与原电缆主绝缘层的熔融结合,形成熔接接头;步骤四、外半导电层恢复;由两端向熔接接头处均匀涂抹半导电漆,自然风干后,绕包半导电带,再绕包铜屏蔽网,实现外半导电层的恢复;步骤五、电缆外护套恢复。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各段电缆之间的线芯导体熔接处理,把连接处部分电线的结构“重新生成”,将两端完美熔融在一起,再由一步步的技术处理使得连接处电缆的直径和性能接近原电缆本体,最大程度地把所有不同段的电缆熔接成一根全新的完整电缆,从而减少电缆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发生次数。
[0008]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电缆连接过程中因绝缘材质不同而产生的界面问题;与传统工艺相比,去除了应力锥结构,采用生产电缆原材料,恢复制作一个新的电缆连接体,基本恢复原电缆的物理结构和电性能的本征特性;技术原理以电缆结构以及相同的挤包、交联工艺的原理为依据。
[0009]本专利技术工艺优点主要体现在没有应力锥、没有再活动界面的熔融结合体,接头处的导体、内半导电层、主绝缘层和外半导电层完全按照电缆的原有结构恢复制作,从而避免传统工艺制作的电缆头可能存在的电缆回缩以及因附件与电缆之间由于材质不同而产生气隙和活动界面导致的极化问题,使电缆接头处成为电缆的一部分而没有接头的概念。
[0010]本专利技术工艺处理的电缆连接处,电场分布和电气稳定性与原电缆本体形成了一致的共性,突出对电缆连接电气性能的高可靠性;由于连接处的规格大小近似于所连接电缆的外形体,工程上不占用更多的置用空间,同时也可制作在电缆的弯曲处或电缆高空位置,实用性强。
[0011]进一步的,步骤一中,热熔焊接技术为放热焊接,其通过氧化铜与铝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实现铜与电缆线芯导体的熔接,熔接后没有任何附件存在。
[0012]进一步的,热熔焊接后,熔接点的载流能力与线芯导体相同,焊接前后的直流电阻比率不变。
[0013]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热熔焊接技术为放热焊接,导体等径、低电阻、高强度、焊接点永不老化,经受起故障电流冲击和长期大电流运行,能够提供特久可靠的电气连接。
[0014]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半导电带与电缆内半导电层的材质相同。
[0015]本专利技术步骤二中现场所使用的半导电带与生产原电缆内半导电层的半导电料是相同的材质,具有良好相融性。
[0016]进一步的,步骤三中,熔接接头处的主绝缘层厚度大于原电缆主绝缘层的厚度。
[0017]本专利技术步骤三中熔接接头处的主绝缘层厚度大于原电缆主绝缘层的厚度,能够提高绝缘安全裕度。
[0018]进一步的,步骤四中,由两端向熔接接头处均匀涂抹半导电漆,自然风干后,再次均匀涂抹半导电漆,如此反复均匀涂抹共3次。
[0019]进一步的,步骤四中,按顺序以1/2半搭接绕包半导电带共3层。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各段电缆之间的线芯导体熔接处理,把连接处部分电线的结构

重新生成”,将两端完美熔融在一起,再由一步步的技术处理使得连接处电缆的直径和性能接近原电缆本体,最大程度地把所有不同段的电缆熔接成一根全新的完整电缆,从而减少电缆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发生次数;2、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电缆连接过程中因绝缘材质不同而产生的界面问题;与传统工艺相比,去除了应力锥结构,采用生产电缆原材料,恢复制作一个新的电缆连接体,基本恢复原电缆的物理结构和电性能的本征特性;技术原理以电缆结构以及相同的挤包、交联工艺的原理为依据;3、本专利技术工艺优点主要体现在没有应力锥、没有再活动界面的熔融结合体,接头处的导体、内半导电层、主绝缘层和外半导电层完全按照电缆的原有结构恢复制作,从而避免传统工艺制作的电缆头可能存在的电缆回缩以及因附件与电缆之间由于材质不同而产生气隙和活动界面导致的极化问题,使电缆接头处成为电缆的一部分而没有接头的概念;4、本专利技术工艺处理的电缆连接处,电场分布和电气稳定性与原电缆本体形成了一致的共性,突出对电缆连接电气性能的高可靠性;由于连接处的规格大小近似于所连接电缆的外形体,工程上不占用更多的置用空间,同时也可制作在电缆的弯曲处或电缆高空位置,实用性强;5、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热熔焊接技术为放热焊接,导体等径、低电阻、高强度、焊接点永不老化,经受起故障电流冲击和长期大电流运行,能够提供特久可靠的电气连接;6、本专利技术步骤二中现场所使用的半导电带与生产原电缆内半导电层的半导电料是相同的材质,具有良好相融性;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熔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线芯导体连接;通过热熔焊接技术实现电缆线芯导体的等径连接;步骤二、内半导电层恢复;将半导电带进行绕包后,安装模具,进行加热升温,使得内半导电层熔融连接,经打磨处理光滑,实现内半导电层的等径恢复;步骤三、主绝缘层恢复;使用专用绝缘材料进行绕包,然后加上成型模对绝缘材料进行一次性热熔成型,实现与原电缆主绝缘层的熔融结合,形成熔接接头;步骤四、外半导电层恢复;由两端向熔接接头处均匀涂抹半导电漆,自然风干后,绕包半导电带,再绕包铜屏蔽网,实现外半导电层的恢复;步骤五、外护套恢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中间接头熔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热熔焊接技术为放热焊接,其通过氧化铜与铝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实现铜与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矿林牛海民宋珂徐晓立
申请(专利权)人:闽亿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