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汉麻纤维混纺色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208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汉麻纤维混纺色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纺织面料,面料包括基层和表层,基层与表层之间设置有中间层,中间层包括若干波折段,波折段与基层、表层之间均形成有透气空腔。制备方法包括:预处理、改性处理、排包混合、后纺处理、面料织造、染色处理、面料复合、整理定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天然抑菌性,采用天然纤维进行织造且染色效率高,较为环保,有效降低了纺纱损耗,降低了成本,通过纤维改性处理显著提高了纤维对活性染料的吸附能力,使得坯纱具有极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从而能够减少染料用量,确保在无盐无碱条件下活性染料对纱线的染色效果,且染色后色牢度高,染色质量较高,市场竞争力高。争力高。争力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汉麻纤维混纺色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汉麻纤维混纺色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棉纤维和汉麻纤维都是天然纤维,无公害安全,对人体亲和性好,在制成衣服后穿着舒适,且来源广泛,具备可再生和易生物降解等优点,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0003]传统的棉纤维和汉麻纤维染色都是采用活性染料上染,而棉纤维和汉麻纤维都存在上染率和固色率低的问题,因此染色时需要增加染料用量,且染浴中需要加入大量的无机电解质盐来提高染料的上染率,这就导致染色结束后排出的印染废水中含有高盐量,在排放时很容易破坏水生态系统,导致江湖周围的土质盐碱化,甚至导致农作物的减产,带来极大的环境污染,同时,采用传统的加盐染色工艺复杂,消耗时间长,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多,且通常都是采用散纤维先染色再混和纺成色纺纱,工艺复杂且污染较大,不够环保,可纺性差,损耗大,品质相对较差且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且采用棉纤维和汉麻纤维织成的面料通常较为紧绷,透气性较差,制成衣服并进行穿着时不够舒适。
专利技术内容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汉麻纤维混纺色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和表层,所述基层与表层之间设置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若干波折段,所述波折段与基层、表层之间均形成有透气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汉麻纤维混纺色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由若干弹力纱线纬编织造而成,所述弹力纱线包括线芯及螺旋缠绕线芯外侧的保形纱,所述保形纱由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螺旋交捻而成,所述第一绕线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绕线由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汉麻纤维混纺色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包括内芯及螺旋缠绕在内芯外侧的包覆纱,所述内芯由若干凯夫拉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包覆纱由若干聚乳酸纤维加捻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汉麻纤维混纺色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和表层均由若干混纺色纺纱纬编织造而成,所述混纺色纺纱包括芯纱,所述芯纱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包缠线和第二包缠线,所述芯纱由若干雅塞尔纤维加捻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汉麻纤维混纺色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缠线由若干改性棉纱加捻而成,所述第二包缠线由若干改性汉麻纱加捻而成。6.一种汉麻纤维混纺色纺面料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的所述汉麻纤维混纺色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改性处理:先对部分汉麻纤维或棉纤维进行阳离子改性,将汉麻纤维或棉纤维加入改性设备,将阳离子改性剂用回流水溶解,再由化料缸加入气液染色机,通过喷嘴向纤维表面喷射,处理1

3小时后排出改性液,出缸脱水,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华方斌陈全土李琪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明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陈全土浙江绿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