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古建筑木构架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168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古建筑木构架纠偏装置,包括在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之间水平连接的下部支撑、可调节上部支撑和支撑于地面和倾斜木柱之间的斜向支撑;斜向支撑通过千斤顶调节支撑;下部支撑通过圆箍固定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连接下部缆绳实现支撑。可调节上部支撑通过圆箍固定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两段上部缆绳之间连接花篮螺栓,对缆绳具有伸缩拉结作用,进而改变倾斜木柱的受力情况。该装置有效地减少了因受力不均对木梁架的榫卯的损伤,从而实现对木柱的纠偏拨正。从而实现对木柱的纠偏拨正。从而实现对木柱的纠偏拨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古建筑木构架纠偏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木结构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木构架纠偏装置,适合传统古建筑高层木构架的加固及修缮需求。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大多采用横向梁柱结构为承重构架,在每两个构架之间用檩、椽连成整体,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榫卯结合。而榫卯节点为非整体性连接,木构架建筑的抗变形强度弱,在外部不良条件作用下易发生节点松脱和构架歪闪,因此古建木构架的安全性和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威胁。在以往我们对于古建筑木构架的修复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传统工艺——打牮拨正的方法。该方法的缺点是施工操作和仪器的机构形式较为复杂;古建木构架仅适用于处于古建筑层数较低情况的整体修复工作,而针对楼阁和多层建筑,由于阁楼和多层建筑的梁柱层层叠落,承受水平作用力薄弱,难以实施打牮拨正措施,其也难以适用于局部木构架修缮工作,受控程度大,力度和尺度较难把控,易损伤木梁架的榫卯;且其大多数要定购专门的仪器,不易采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改善高层古建筑的木构架偏移现象,使木构架恢复原有的较为竖直的状态,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层古建筑木构架纠偏装置,使得木构架均匀受力,有效地减少了因受力不均对木梁架的榫卯的损伤,借助相邻两组木构架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器械木柱的纠偏拨正。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层古建筑木构架纠偏装置,包括在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之间水平连接的下部支撑、可调节上部支撑和支撑于地面和倾斜木柱之间的斜向支撑;所述斜向支撑通过千斤顶调节支撑。
[0006]优选的,下部支撑位于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距离柱底15

20cm处。
[0007]优选的,下部支撑通过圆箍固定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两个圆箍连接下部缆绳实现支撑。
[0008]优选的,可调节上部支撑位于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距离柱顶15

20cm处。
[0009]优选的,可调节上部支撑通过圆箍固定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两个圆箍连接两段上部缆绳,两段上部缆绳之间连接花篮螺栓。花篮螺栓对缆绳具有伸缩作用,进而改变倾斜木柱的受力情况。
[0010]优选的,花篮螺栓两端与两段上部缆绳通过耳板与螺栓结构相连。
[0011]优选的,斜向支撑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连接在底座上的下部钢柱和支撑在倾斜木柱上的上部钢柱,上部钢柱和下部钢柱之间连接千斤顶,千斤顶处于钢柱的中部位置;上部钢柱通过圆弧钢板支撑倾斜木柱。
[0012]优选的,上部钢柱与圆弧钢板之间分别通过双耳底座和单耳底座铰接。
[0013]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以钢柱为主体框架以及施力结构,缆绳为辅助结构,各部件通过缆绳绕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而稳定的结构,有利于实现在木构架高层建筑的纠偏。
[0015]2.本技术施工简单,结构形式相对简单,其构建可拆解细分,便于在高层古建筑修缮环节中人工在古建筑内部快速拼接安装。
[0016]3.应用范围广。便于移动至古建筑任一层、任两个相邻柱子之间,受限制情况少,可应用于大多数古建筑木质结构的倾斜情况。
[0017]4.材料采购较为便利。花篮螺栓,钢柱,千斤顶还有缆绳都是生活中修缮或施工现场经常采用的仪器。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高层古建筑木构架纠偏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双耳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单耳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a)、(b)分别为花篮螺栓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0023]图5为圆箍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千斤顶;2、花篮螺栓;3、上部钢柱;4、下部钢柱;5、上部缆绳;6、倾斜木柱;7、相邻木柱;8、底座;9、钢板;10、圆箍;11、下部缆绳;12、双耳底座;13、单耳底座;14、销钉;15、圆弧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层古建筑木构架纠偏装置,包括在倾斜木柱6和相邻木柱7之间连接的可调节上部支撑、下部支撑和支撑于地面和倾斜木柱6之间的斜向支撑。
[0027]可调节上部支撑包括固定在倾斜木柱6和相邻木柱7上的圆箍10,连接两个圆箍10的两段上部缆绳5,两段上部缆绳5之间连接有花篮螺栓2。在本实施例中,可调节上部支撑位于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距离柱顶15

20cm处。
[0028]下部支撑包括固定在倾斜木柱6和相邻木柱7上的圆箍10,连接两个圆箍的下部缆绳11。在本实施例中,下部支撑位于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距离柱底15

20cm处。
[0029]斜向支撑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8,连接在底座8上的下部钢柱4和支撑在倾斜木柱6上的上部钢柱3,上部钢柱3和下部钢柱4之间连接有千斤顶1,上部钢柱3通过圆弧钢板15支撑倾斜木柱6,上部钢柱3与圆弧钢板15之间分别通过双耳底座12、单耳底座13和销钉14进行铰接,双耳底座12和单耳底座13结构见图2、3所示,底座与连接耳板垂直布置。
[0030]如图4(a)、4(b)所示,花篮螺栓2包括两端的耳板和中间的螺栓结构,两端耳板部分别连接上部缆绳5。
[0031]在本装置中,千斤顶1两端通过焊接的钢板9和固定的螺栓分别与上部钢柱3、下部钢柱4紧密连接,千斤顶1与上部钢柱3、下部钢柱4、底座8共同构成的整体a端与待修缮倾斜木柱6的最上端相抵,b端与地面相接触。最上方的花篮螺栓2两端与两段缆绳5通过耳板与螺栓结构相连,而两段缆绳5的另一端分别与倾斜木柱6和相邻木柱7顶端的圆箍10连接;圆箍10和缆绳5也通过耳板和螺栓结构相连,圆箍10结构见图5所示。连接缆绳5的圆箍10固定倾斜木柱6连接端在圆弧钢板15与倾斜木柱6相抵端上方。最下端由一根下部缆绳11与两根木柱底部圆箍10上的耳板连接。双耳底座12被固定于钢柱3上,单耳底座13固定在15圆弧钢板上,中间用销钉14连接。该装置通过千斤顶1施加的力的作用使得倾斜木柱6得以拨正。
[0032]本技术采用了千斤顶,缆绳,花篮螺栓,钢柱,钢板相结合形成的结构,千斤顶以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或底部托座的小范围内顶开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花篮螺栓利用丝杠进行伸缩,能调整钢丝绳的松紧。可在构件运输中捆绑构件,在安装校正中。装置很好的达到了在高层建筑实现纠偏工作。且该装置实用范围较广,受控程度小,易于把握力度与尺度。
[0033]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古建筑木构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之间水平连接的下部支撑、可调节上部支撑和支撑于地面和倾斜木柱之间的斜向支撑;所述斜向支撑通过千斤顶调节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古建筑木构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撑位于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距离柱底15

20cm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古建筑木构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部支撑通过圆箍固定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两个圆箍连接下部缆绳实现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古建筑木构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上部支撑位于倾斜木柱和相邻木柱距离柱顶15

20cm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芷铃张锡成王清雨舒敦勃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