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BUCK电路以及储能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BUCK电路以及储能终端。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升负载的使用安全寿命,乃至于使得负载的效益最大化,常采用“改变负载的占空比,以限制负载的平均输出功率”的方式来实现。
[0003]目前,用于改变负载占空比的方式,要么是通过额外设置预驱芯片直接输出可变电压来实现,要么是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4730658A公开的通过额外设置PWM发生器并配合多个电感来实现。
[0004]然而,无论是设置预驱芯片,还是设置PWM发生器并配合多个电感,都会使得该种用于改变负载占空比的方式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BUCK电路以及储能终端,可在实现便于改变负载占空比的同时,降低电路制造成本。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BUCK电路,其包括:第一电压源、半桥开关单元以及电感单元,其中,所述半桥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UCK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压源、半桥开关单元以及电感单元,其中,所述半桥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源、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一端用于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二端用于接负载;所述BUCK电路被配置为:在第一阶段,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断开,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导通,而使得所述第一端处的电压为0;在第二阶段,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断开,所述第一电压源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电感单元向负载供电,其中,所述电感单元用于降低并稳定所述第一电压源向所述负载供给的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UCK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MOS管(Q1),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MOS管(Q2);所述半桥开关单元还包括自举单元和第三开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被配置为受储能终端的MCU控制,源极连接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一端,漏极接入所述第一电压源;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被配置为受所述MCU控制,源极用于接地,漏极连接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并用于连接所述MCU,同时接入第二电压源;所述自举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并接入所述第二电压源;所述自举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导通后以实现所述第一MOS管(Q1)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UCK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举单元包括自举电容(C2);其中,所述自举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并接入所述第二电压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UCK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8)和第二三极管(Q3);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MCU,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并接入所述第二电压源,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以及集电极相连后与所述自举单元连接,并接入所述第二电压源,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UCK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一关断放电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关断放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8)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并接入所述第二电压源;所述第一关断放电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MOS管(Q1)断开过程中对所述第一MOS管(Q1)进行关断放电;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分别连接所述MCU、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并接入第三电压源,以实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通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UCK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断放电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R4)、第三三极管(Q4)和第四三极管(Q5);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包括第五三极管(Q6)和第二关断放电单元;其中,第三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Q8)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并接入第二电压源;第三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自举电容(C2)的一端,并通过第一
电阻(R3)分别连接第四三极管(Q5)的基极以及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自举电容(C2)的另一端、第四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一MOS管(Q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干,唐杨,纪业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欣旺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