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及安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137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及安装方法,所述养护系统包括位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外侧面上的保温层,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与所述保温层之间设有土工布,且所述土工布与所述保温层之间夹设有养护水管,所述养护水管的两端均连通设有温湿度调控组件,所述土工布上安装有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相互相应的温湿度调控组件通讯连接;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还设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的两端均与所述养护水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智能养护系统能够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湿度进行是时候调控,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温缩裂缝与干缩裂缝的产生。效降低混凝土温缩裂缝与干缩裂缝的产生。效降低混凝土温缩裂缝与干缩裂缝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及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尤其涉及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泥初凝、终凝至养护结束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水化热产生,需要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如超高层建筑)更需要对水化热进行合理控制。由于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为1.28~2.33W/m
·
K,散热性能极差,地处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且季风性气候区域时,昼夜温差大,空气含水率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难度增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常见诱因有水灰比调制不合理、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的收缩不均匀、养护不到位导致的干裂、跨度过大导致的沉降拉抻以及浇筑过程间隔过长等。其中,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的收缩不均匀是工艺控制外主要控制难点,也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实时温度和养护湿度进行监测并及时预警,第一时间对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养护湿度进行调控,保障内外温差,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需求。
[0003]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的温缩或干湿收缩裂缝,对结构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于钢筋受到腐蚀,钢筋保护层作用的丧失,进而结构强度不达指标,造成结构损坏。目前为止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的裂缝问题,主要采取手段有通过调试混凝土配合比,添加岩粉与粉煤灰等材料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热量;控制混凝土散热,使混凝土结构整体温度平衡,多铺设保温结构如土工布聚氯乙烯薄膜等;内部架设冷凝管同时表层进行保温保湿铺设,令内外温差可控,保障了混凝土内外温缩协调不产生破坏性裂缝。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添加粉煤灰与岩粉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降低,但是由于措施成本较低,得到了极大的采用,或常与铺设保温层措施一同使用,在降低了整体水化热温度量的同时,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协调。但是这种措施只能在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低于70℃时使用,适量的热度会对混凝土终凝后强度提升有益,过量的热度会导致混凝土终凝后材料内部结构变性,丧失其最初指标强度。当通过计算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会超出70℃及以上时,必须对混凝土结构中心加设冷却系统,保障内部最高温不超过国标要求的最高温度。
[0004]但是通常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心温度难以达到70℃及以上,因此绝大多数的工程采取的温度裂缝控制措施就是通过添加粉煤灰与岩粉以及铺设混凝土结构的外保温层进行保温。但是如果施工过程中对外保温层造成了破损,或部分区域的混凝土养护湿润度未达标,那么就还是会造成温缩裂缝或干缩裂缝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及安装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温缩裂缝与干缩裂缝的产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包括位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外侧面
上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与所述保温层之间设有土工布,且所述土工布与所述保温层之间夹设有养护水管,所述养护水管的两端均连通设有温湿度调控组件,所述土工布上安装有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相互相应的温湿度调控组件通讯连接;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还设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的两端均与所述养护水管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养护水管靠近所述土工布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沁润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调控组件包括储水池,所述储水池内安装有加热器和GPRS温度控制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GPRS温度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养护水管的端部位于相互对应的储水池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池的顶部连通设有进水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外设有防水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养护系统还包括移动客户端,所述温湿度调控组件与移动客户端通讯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养护水管包括多节水管本体,相邻的两节水管本体分别为第一水管本体和第二水管本体,所述第一水管本体和所述第二水管本体相互靠近的一端外侧壁上分别对应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相互对应的第二安装槽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0014]所述第一水管本体和所述第二水管本体相互靠近的一端内侧壁上分别对应设有一圈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延伸至所述第一水管本体外,且所述第一密封垫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第二密封垫上固设有多个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柱。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的两个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外活动套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设有第三密封垫;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两个用于所述连接柱穿过的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贯穿所述第三密封垫,且所述连接通孔的顶部为上大下小的弧形漏斗状结构,两个所述连接通孔底部之间的距离与两个连接柱之间的距离相匹配;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柱和连接板的固定组件。
[001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连接柱顶部的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内固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顶部贯穿所述螺纹杆,且所述内螺纹套筒的顶部固设有旋钮;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底部转动设有两个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均固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内螺纹套筒滑动连接;
[0017]所述连接柱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两个滑动通孔,所述滑动通孔与所述第三安装槽和所述连接通孔均连通,每个所述滑动通孔内均滑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相互对应的滑动杆之间活动连接有驱动杆。
[0018]进一步的,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随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基础钢筋捆扎,铺设冷却水管,在冷却水管与养护水
管结合处预留操作空间;
[0020]S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初凝后,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铺设土工布,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并建立温湿度传感器与温湿度调控组件之间的连接;
[0021]S3:在土工布外侧依次设置养护水管,并将养护水管与冷却水管连接;
[0022]S4:在养护水管外侧依次设置保温层和防水层;
[0023]S5:将温湿度调控组件与移动客户端进行网络连接和调试。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
[0025]1、本专利技术智能养护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也即温湿度调控组件是可以进行多次循环利用的,两个温湿度调控组件之间是可以通过养护水管双向流通的;同时通过利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水化热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并通过水媒介大幅度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差,有效保障混凝土内外不产生温缩裂缝;且本专利技术结构明确,可操作性强,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0026]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聚乙烯防水薄膜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包括位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1)外侧面上的保温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1)与所述保温层(2)之间设有土工布(3),且所述土工布(3)与所述保温层(2)之间夹设有养护水管(4),所述养护水管(4)的两端均连通设有温湿度调控组件,所述土工布(3)上安装有多个温湿度传感器(1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1)与相互相应的温湿度调控组件通讯连接;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1)内还设有冷却水管(10),所述冷却水管(10)的两端均与所述养护水管(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水管(4)靠近所述土工布(3)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沁润孔(4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调控组件包括储水池(7),所述储水池(7)内安装有加热器(8)和GPRS温度控制器(5),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1)与所述GPRS温度控制器(5)通讯连接;所述养护水管(4)的端部位于相互对应的储水池(7)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7)的顶部连通设有进水管(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外设有防水层(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养护系统还包括移动客户端,所述温湿度调控组件与移动客户端通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水管(4)包括多节水管本体,相邻的两节水管本体分别为第一水管本体(402)和第二水管本体(403),所述第一水管本体(402)和所述第二水管本体(403)相互靠近的一端外侧壁上分别对应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404)和第二安装槽(405),所述第一安装槽(404)与相互对应的第二安装槽(405)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水管本体(402)和所述第二水管本体(403)相互靠近的一端内侧壁上分别对应设有一圈第一密封垫(406)和第二密封垫(407),所述第一密封垫(406)延伸至所述第一水管本体(402)外,且所述第一密封垫(406)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槽(408),所述第二密封垫(407)上固设有多个与所述定位槽(408)相匹配的定位柱(409)。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节能减排防裂缝智能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烈霞陶睿王奎胜刘廉柏超宋战平高旗任云章吕超李鹏军谢江胜高永吉孙引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