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129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冷系统,该液冷系统包括串联连通的总进液管路、电芯液冷组件、电气液冷组件和总出液管路,冷却液从进水口进入总进液管路,之后依次经过电芯液冷组件、电气液冷组件后,经总出液管路末端的出水口流出。通过电芯液冷组件和电气液冷组件可以先后对电芯和电气元件进行冷却,电气液冷组件能够明显提高电气元件的散热效率,有利于保护电气元件,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电芯也能够得到有效地冷却,整个液冷系统的热管理效果良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气元件、若干电池模组,以及上述液冷系统,各个电芯模组内的电芯和电气元件的热管理效果良好,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升,高镍正极和硅碳负极成为主流技术路线,电池的温度敏感性窗口也愈专利技术显,致使电池的性能、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有效的液冷是发展的必要趋势。
[0003]为追求大倍率充放电,同时利于平台化发展,大圆柱电芯越来越受欢迎,通常采用蛇形管对大圆柱电芯进行冷却或加热,但是在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过程中,BDU发热量明显增加,传统的自然冷却方案无法满足BDU散热需求,造成BDU等元器件容易出现过热,导致充电效率下降,严重时会烧坏BDU等元器件。
[0004]因此,亟需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能够同时对电芯和电气元件进行冷却,降温效果明显,热管理效果良好,有利于保护电气元件,保证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正常进行。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液冷组件(200),所述电芯液冷组件(200)的进口端与总进液管路(100)连通,进水口(101)设置在所述总进液管路(100)上;电气液冷组件(300),所述电气液冷组件(300)的进口端与所述电芯液冷组件(200)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电气液冷组件(300)的出口端与总出液管路(400)连通,出水口(401)设置在所述总出液管路(40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液冷组件(200)包括若干第一液冷板组,所述第一液冷板组的一端连通主进水管路(210),每个所述第一液冷板组通过所述主进水管路(210)与所述总进液管路(100)连通,所述第一液冷板组的另一端连通主出水管路(220),每个所述第一液冷板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主出水管路(220)与所述电气液冷组件(300)的进口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水管路(210)上设置有若干支进水管路,所述第一液冷板组与所述支进水管路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液冷板组的进口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支进水管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总进液管路(100)上所述进水口(101)的方向,若干所述支进水管路的流通面积依次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出水管路(220)的上设置有若干支出水管路,所述第一液冷板组与所述支出水管路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液冷板组的出口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支出水管路连通,所述支出水管路的数量与所述支进水管路的数量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水管路(210)与所述支进水管路之间设有三通阀(250),所述主进水管路(210)从中间断开形成两个第一接头,所述三通阀(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瑀孛刘华俊闫仕伟王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