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1244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包括限位块、销轴限位挡件和限位机构;限位块位于操动装置的解锁结构上;销轴可转动地位于操动装置的解锁结构侧部;限位挡件设置在销轴上,其包括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转动限位挡板可使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与限位块配合;限位机构用于限制限位挡件的摆动范围;转动限位挡板至第一限位臂位于解锁结构外侧时,第一限位臂与限位块配合为第一状态;转动限位挡板至第二限位臂位于解锁结构外侧时,第二限位臂与限位块配合为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结构简单,且通过使限位块和限位挡件配合对操动装置的驱动轴进行锁定,从而起到防止错误操作的效果。错误操作的效果。错误操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操动装置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中压开关柜的隔离开关操动装置和接地开关操动装置集成为一体组成三工位机构(即隔离开关操动和接地开关操动合为一个操动装置),三工位机构的作用为通过开关轴控制与开关轴连接的闸门机构的状态,上述三工位机构设有两个操作轴,两个操作轴分别用于隔离开关操动和接地开关操动,三工位机构的外壳上对应两个操作轴设有两个操作孔。为了避免开关柜内的闸门机构在不同工作状态(合闸、分闸、接地)时因误操作操作轴发生安全事故,需要在三工位机构上设置联锁机构,以确保操作人员对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开关柜只能操作特定的操作轴,而常见的联锁机构通过遮挡操作孔的方式以防止错误操作操作轴(遮挡指定操作孔后,无法使用手柄转动对应该操作孔的操作轴),但这种联锁机构的安全性有限,另外,申请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双操作轴三工位操动装置,而现有的联锁机构结构复杂,无法适用于新型的双操作轴三工位操动装置,因此,申请人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结构且安全系数高的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联锁机构存在结构复杂和安全性有限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包括销轴、限位块、限位挡件和限位机构,结构简单,另外,通过使限位块和限位挡件配合对操动装置的驱动轴进行锁定,从而起到防止错误操作的效果。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包括限位块、销轴、限位挡件和限位机构;限位块位于操动装置的解锁结构上;销轴可转动地位于操动装置的解锁结构侧部;限位挡件设置在所述销轴上,其包括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转动所述限位挡件可使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依次与所述限位块配合;限位机构用于限制限位挡件的摆动范围;当转动所述限位挡件至第一限位臂位于解锁结构外侧时,所述第一限位臂与限位块配合为第一状态;当转动所述限位挡件至第二限位臂位于解锁结构外侧时,所述第二限位臂与限位块配合为第二状态。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通过设置与操动装置的解锁结构固定连接的限位块,配合设有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的限位挡件,利用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抵顶限位块外侧,对限位块进行锁定限位,使得解锁结构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旋转,从而实现本技术对操动装置的接地状态或合闸状态的闭锁功能,起到防止错误操作的效果,另外,由于本技术相比现有的联锁机构,零部件数量较少,结构更加紧凑,故体积小,成本低廉,联锁简便,稳定可靠,便于安装,通用性高,适用于带有双操作轴的三工位操动装置,及可应用于多系列电流、功率开关柜中,且符合国标、电
力行业相关五防联锁标准。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设有一个,所述限位块绕所述解锁结构轴心处呈扇环状设置,限位块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90

150
°

[0008]所述限位块呈扇环状设置,限位块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90

150
°
,从而能利用其斜边与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的最外端顶部配合起到限位锁定的作用,进而起到对操作机构的合闸、接地互相联锁锁定的功能。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设有两个,两个限位块呈轴对称地分布在所述解锁结构一侧,两个限位块的外边缘形成的夹角为90

150
°

[0010]所述限位块采用上述设置方式,从而减少部件所需物料,且降低部件的生产难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均设有外限位部和内限位部,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呈轴对称设置并且两外限位部向外侧延展;所述第一限位臂被设置成第一状态时,相对靠近第一限位臂的限位块向第一限位臂外限位部转动的行程小于其向第一限位臂内限位部转动的行程;所述第二限位臂被设置成第二状态时,相对靠近第二限位臂的限位块向第二限位臂外限位部转动的行程小于其向第二限位臂内限位部转动的行程。
[0012]上述设置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限位挡件呈蝴蝶状,其通过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限制相对解锁结固定设置的限位块的旋转范围,从而对解锁结构起到限位作用,同时起到合闸、接地互相联锁锁定的作用;
[0014](2)通过调整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向外侧倾斜的角度即可调整限位块的旋转区域,从而便于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限制操动装置的驱动轴的旋转范围内;
[0015](3)第一状态时,若相对靠近第一限位臂的限位块向第一限位臂的外限位部转动,由于其行程相对较小,从而无法使操动装置的弹性蓄能杆进行有效储能,且操动装置的解锁结构也未转动到能触发操动装置的锁合结构的位置,而当相对靠近第一限位臂的限位块向第一限位臂的内限位部转动,由于其行程相对较大,从而使操动装置的弹性蓄能杆能进行有效储能,以便后续(解锁结构转动到能触发锁合结构的位置)弹性蓄能杆驱动驱动结构转动,第二状态时,同理,因此只需确保解锁结构向错误方向旋转的行程要短于其向正确方向旋转的行程,即可起到防止错误操作的效果。
[0016]进一步的,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限位挡件靠近限位块一端的第一滑道,以及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相对操动装置的壳体固定设置且位于第一滑道内,第一滑道设置成匹配限位挡件的旋转轨迹。
[0017]进一步的,限位机构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限位挡件远离限位块一端的第二滑道,以及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相对操动装置的壳体固定设置且位于第二滑道内,第二滑道设置成匹配限位挡件的旋转轨迹。
[0018]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定限位挡件靠近驱动轴的一端的摆动范围,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定限位挡件远离驱动轴的一端的摆动范围,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共同配合限制限位挡件两端的摆动范围。
[0019]进一步的,限位挡件远离限位块一端向销轴凹陷形成所述第二滑道。
[0020]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限位挡件上的若干定位孔,以及弹性滚珠,若干定位孔的排列位置设置成匹配限位挡件的旋转轨迹,所述弹性滚珠相
对操动装置的壳体固定设置;所述弹性滚珠设置成限位挡件旋转到位时卡入对应定位孔内。
[0021]当限位挡件旋转至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弹性滚珠卡入定位孔内,从而对限位挡件起到定位作用,确保限位挡件在预定位置对限位块进行限位。
[0022]进一步的,所述操动装置为双操作轴操动装置,所述操动装置设有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壳体对应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分别设有第一操作孔和第二操作孔;还包括遮孔板,遮孔板位于操动装置的壳体外侧且可转动地位于第一操作孔和第二操作孔之间,遮孔板中部与所述销轴固定连接,所述遮孔板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展臂和第二展臂;所述遮孔板设置成操动装置处于合闸状态时,第二展臂遮挡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块,位于操动装置的解锁结构上;销轴,可转动地位于操动装置的解锁结构侧部;限位挡件,设置在所述销轴上,其包括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转动所述限位挡件可使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依次与所述限位块配合;限位机构,用于限制限位挡件的摆动范围;当转动所述限位挡件至第一限位臂位于解锁结构外侧时,所述第一限位臂与限位块配合为第一状态;当转动所述限位挡件至第二限位臂位于解锁结构外侧时,所述第二限位臂与限位块配合为第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设有一个,所述限位块绕所述解锁结构轴心处呈扇环状设置,限位块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90

15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设有两个,两个限位块呈轴对称地分布在所述解锁结构一侧,两个限位块的外边缘形成的夹角为90

150
°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均设有外限位部和内限位部,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呈轴对称设置并且两外限位部向外侧延展;所述第一限位臂被设置成第一状态时,相对靠近第一限位臂的限位块向第一限位臂外限位部转动的行程小于其向第一限位臂内限位部转动的行程;所述第二限位臂被设置成第二状态时,相对靠近第二限位臂的限位块向第二限位臂外限位部转动的行程小于其向第二限位臂内限位部转动的行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操动装置的联锁机构,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纪军黄秋祝周汉光
申请(专利权)人:赫兹曼电力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