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NOMA的跳波束卫星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NOMA的跳波束卫星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属于卫星无线通信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NOMA的跳波束卫星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无缝覆盖和万物互联,地面无线网络将逐步与卫星通信整合,形成空中综合移动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设计为第六代通信网络提供无缝广域、高通量和均匀分布的弹性链路。特别是信道模型在近地轨道卫星的体系结构设计中考虑了随机接入技术。与地球轨道卫星相比,低地轨道卫星的主要特点是建设成本低、路径损耗低、延迟时间短。与地面通信相比,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能够提供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高速和长距离的要求。跳波束技术能有效提高卫星载荷的利用率及资源管理,已成为下一代卫星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0003]然而国内外低轨卫星普遍使用传统固定多波束技术,该技术资源损耗大、星上功率利用率低,且对于用户非均匀分布的场景存在资源巨大浪费等缺陷。跳波束技术通过控制星载多波束天线的空间指向、带宽、频点和发射功率,为用户终端动态配置通信资源,提高卫星资源在带宽和功率方面的使用效率。通过改变跳变波束在每个波束覆盖区的驻留时间,在有限星载资源条件下提高卫星宽带通信吞吐量,可以最大化星上带宽资源利用率。与地面蜂窝系统的小区不同,一颗低轨卫星可以覆盖相对大的一片区域,且由于低轨卫星自身特点以及通信系统设计的要求和地球曲率的原因,要求不同波束小区对应的星上的波束张角不同。为了使得地面的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站到卫星的信号接收灵敏度及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NOMA的跳波束卫星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一种基于统一NOMA框架的跳波束(Unified NOMA Beam
‑
Hopping,U
‑
NOMA
‑
BH)卫星通信系统模型,写出用户的接收信号表达式;步骤二:波束中心用户使用串行干扰删除技术先检测波束边缘用户的信号将其删除,然后再检测自己的信号;波束边缘用户直接将波束中心用户的信号当作干扰解码自身信号;步骤三:对步骤二给出的用户检测信干噪比进行处理,通过联合优化功率分配、载波分配和波束调度,建立关于流量需求和可达容量的离散差的平方;步骤四:将上述表达式进一步抽象成为一个非凸的函数最小值求解问题,采用基于丁克尔巴赫变换和变量松弛获得可达速率的连续差分函数优化公式;步骤五:对于该非凸函数,设计U
‑
NOMA
‑
BH算法,通过步骤四给出变化后的优化公式来交替优化目标最小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NOMA的跳波束卫星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信系统具体包括一个低轨卫星和M个地面用户,卫星束直接映射多个用户的多载波利用稀疏传播矩阵G
K
×
M
(即稀疏矩阵或码本,其中有一些非零项和满足M>K的关系,跳波束在每个时隙照射相等的B0(B0<B)光束。一个调度周期由T个时隙组成,并将T表示为时隙的集合。活跃波束中M和N分别代表波束中心用户和波束边缘用户(Beam center user,BCU)(Beam edge user,BEU)的集合。第K个子载波上随机选择用户由下式表示为其中,其中,表示用户的归一化能量信号,表示个用户的功率分配因子,表示占用K个子载波的卫星基站和个用户之间的信道向量,其中其中表示卫星和用户之间的距离,G
t
表示从卫星天线到用户的发射天线增益,G
r
表示用户的接收天线增益,σ2表示在用户处的高斯白噪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NOMA的跳波束卫星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具体包括:根据NOMA解码顺序准则,近端用户(第n个用户)解码远端用户(第m个用户)信号时对应的信干噪比表达为通过应用连续干扰消除技术,需要对自身信息进行解码的用户n的信干噪比表达为
用户m上解码自身信息的信干噪比可以表示为假设信道系数满足中导出的条件,即确定每个波束的解码顺序独立于波束传输功率和波束间干扰。在时间t处的用户的可达速率为其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NOMA的跳波束卫星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新伟,张旭阳,刘元玮,王亚飞,刘荣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