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单元、电解组件和电解制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21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解单元、电解组件和电解制氢设备,其中,电解单元包括电解主体、隔膜以及电极组件,电解主体内形成有电解腔;隔膜设于电解腔内,并将电解腔分隔为正极腔室和负极腔室;电极组件包括与外界电源导通的正极极网和负极极网,正极极网设于正极腔室内,并连接于正极腔室的内腔壁,负极极网设于负极腔室内,并连接于负极腔室的内腔壁,正极极网和负极极网分别设于隔膜的相背对两侧,电解腔、隔膜、和电极组件均沿电解主体的中轴线方向凹陷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旨在提高电解单元的电解容积,并降低电解单元的直径和面积,减少电解组件的整体占用体积,提高电解单元的实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解单元、电解组件和电解制氢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解制氢
,特别涉及一种电解单元、电解组件和电解制氢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电解制氢设备中,大多利用独立的电解单元形成电解小室,通过将多个电解单元层叠连接形成电解组件实现大批量的制氢生产,以满足电解制氢设备的制氢需求。
[0003]而现有的电解单元大多采用扁平化设计,通常需要增大电解单元的直径和面积以达到更大的电解容积,增大电解组件的制氢量。可是电解单元的直径和面积增大会导致电解组件的整体占用体积增大,不便于电解制氢设备的整体设置布局,降低了电解单元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单元、电解组件和电解制氢设备,旨在提高电解单元的电解容积,并降低电解单元的直径和面积,减少电解组件的整体占用体积,提高电解单元的实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电解单元,包括电解主体、隔膜以及电极组件,所述电解主体内形成有电解腔;所述隔膜设于所述电解腔内,并将所述电解腔分隔为正极腔室和负极腔室;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主体,所述电解主体内形成有电解腔;隔膜,所述隔膜设于所述电解腔内,并将所述电解腔分隔为正极腔室和负极腔室;以及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与外界电源导通的正极极网和负极极网,所述正极极网设于所述正极腔室内,并连接于所述正极腔室的内腔壁,所述负极极网设于所述负极腔室内,并连接于所述负极腔室的内腔壁,所述正极极网和所述负极极网分别设于所述隔膜的相背对两侧,所述电解腔、所述隔膜、和所述电极组件均沿所述电解主体的中轴线方向凹陷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单元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于所述正极腔室内,并设于所述正极极网与所述正极腔室的内腔壁之间;以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设于所述负极腔室内,并设于所述负极极网与所述负极腔室的内腔壁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为网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沿所述电解主体的中轴线方向凹陷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网朝向所述隔膜的一侧设有催化层;和/或,所述负极极网朝向所述隔膜的一侧设有催化层。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电解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主体包括:极框,所述极框设有安装孔:第一极板,所述第一极板连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以及第二极板,所述第二极板连接于所述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峰王广玉叶志烜汪家慰王立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