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113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地质勘察软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包括用户设备端和服务器设备端,用户设备端和服务器设备端通过网络和架设防火墙连接,防火墙架设在服务器设备端之前,该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工程地质勘察的业务流程可在B/S架构下的web端内实现,使用人员通过账户、浏览器和互联网,即可实现岩土工程全流程勘察业务,实现操作设备快速切换。基于服务器设备端中的数据库,可对工程地质勘察数据进行管理,提供工程地质勘察计算云服务,并且对数据和业务进行统一归集和管理,方便实现快速的数据搜资、检索、下载等操作。下载等操作。下载等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地质勘察软件
,具体为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方式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和图件共同构成这里所说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通常是:

收集任务通知单和工程区周边项目成果资料用以编制报告的前两个章节——前言(工程概况、本次勘察任务、工作依据)和区域地质概况(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区域稳定和水文情况)、汇总处理原始数据;

整理分析现场、室内试验数据用以完成报告的中间章节——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土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天然建筑材料(土料场、砂砾石料场评价);

用简练的语句概况前文,形成结论章节;

制作平面图、剖面图、勘探点柱状图。
[0003]而采用传统方式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成果通常会导致以下情况:在完成报告里区域地质概况章节时,需要收集本工程区周边项目成果资料,它们通常是零散的分布在每个项目负责人的手中,会花费大量时间询问周边同事打听相关项目负责人再向他们收集,或是走审批流程去档案室借阅相关纸质资料,缺乏对工程地质勘察电子成果的管理。
[0004]在编写报告环节中耗时最长的常是上文提到的“整理分析现场、室内试验数据用以完成报告的中间章节”,这需要整理分析原始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依据现行规范对各类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这部分内容,特别是对于原始试验数据成百上千条的项目,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便显得尤为吃力,极易出错且耗时耗力,难以满足项目工期要求,生产效率得不到提升,人力资源造成浪费。
[0005]项目组每人负责一部分编制任务,在最后汇总形成完整的成果,由于各自独立撰写绘图,缺乏协作沟通,导致统稿整合时需要做大量修改来保证成果的统一和自洽性。加之随着基础建设速度逐步增快,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明显增多,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项目生产对工期的要求,再加之人力资源不足,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6]现有技术也有相关的产品,例如理正勘察、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但是均为单机架构,即需在Windows系统下安装客户端,处理和管理工程地质勘察数据均只能在本地电脑上完成,分散存储,没有统一存储于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中,无法进行多人协同、权限控制、版本控制等;成果多以纸质版归集管理,岩土工程项目之间都是孤立的,没有联系性,难以形成关联应用;统计分析表格、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通过安装在电脑中的客户端,跟据项目的原始数据,调用本地的word、excel、cad模板,并结合office软件、AutoCAD软件生成。当需要更换电脑时,一般需要安装岩土工程客户端软件、office软件、AutoCAD软件,并将已有的项目数据库复制至新电脑一份,对使用造成很大不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合适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在行业中广泛应用,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为此我们提出了一
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包括用户设备端和服务器设备端,用户设备端和服务器设备端通过网络和架设防火墙连接。
[0009]优选的,防火墙架设在服务器设备端之前。
[0010]优选的,所述用户设备端包括不同系统平台,不同系统平台为Windows系统、Mac系统或Linux系统。
[0011]优选的,所述网络按传输介质划分可以是频谱和带宽、有线网络或是无线网络,按覆盖范围划分可以是局域网、城域网或是广域网。
[0012]优选的,服务器设备端包含原始数据处理模块、成果输出模块和勘察项目管理模块,原始数据处理模块、成果输出模块和勘察项目管理模块相互连接。
[0013]优选的,原始数据处理模块包含数据录入模块、数据对接模块、数据统计分析模块以及评价表格模块。
[0014]优选的,成果输出模块包含用于勘察图件生成模块以及用于报告生成模块。
[0015]优选的,勘察项目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数据库。
[0016]优选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通过用户设备端通过IP地址访问本系统。
[0017]第二步:通过处理访问服务器设备端的验证信息,验证信息包括账号、密码等信息。
[0018]第三步:通过验证用户请求,通过与第三步中存储的信息对比,若不匹配,直接结束,系统则拒绝用户的访问请求,反之,则进入第四步。
[0019]第四步:通过建立项目的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含项目名称、项目规模、项目类型等;第五步:通过接收数据录入模块和数据对接模块所产生的原始数据。
[0020]第六步:通过接收数据统计分析模块,评价表格模块所处理的数据。
[0021]第七步:用于将第六步进一步处理的数据按照行业成果编制规范自动输出相应的报告和图件;第八步:通过将成果储存至数据库中,便于其它用户检索查阅。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用户无需在用户设备端安装客户端,不占用本地资源。
[0023]2、该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用户无论使用何种系统平台,均可以正常使用本专利技术,可跨系统平台使用。
[0024]3、该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电脑配置依赖性低,
只需电脑能正常运行浏览器即可,能够多用户协同使用。
[0025]4、该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工程地质勘察的业务流程可在B/S架构下的web端内实现,使用人员通过账户、浏览器和互联网,即可实现岩土工程全流程勘察业务,实现操作设备快速切换。基于服务器设备端中的数据库,可对工程地质勘察数据进行管理,提供工程地质勘察计算云服务,并且对数据和业务进行统一归集和管理,方便实现快速的数据搜资、检索、下载等操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录入基本信息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录入数据界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录入数据界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上传数据界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选择数据界面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导入项目界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项目编辑界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项目管理界面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统计分析和生成评价计算表格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输出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图件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输出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项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设备端(100)和服务器设备端(40),用户设备端(100)和服务器设备端(40)通过网络(20)和架设防火墙(3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防火墙(30)架设在服务器设备端(40)之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端(100)包括不同系统平台(10),不同系统平台(10)为Windows系统(101)、Mac系统(102)或Linux系统(1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20)按传输介质划分可以是频谱和带宽、有线网络或是无线网络,按覆盖范围划分可以是局域网、城域网或是广域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设备端(40)包含原始数据处理模块(50)、成果输出模块(51)和勘察项目管理模块(52),原始数据处理模块(50)、成果输出模块(51)和勘察项目管理模块(52)相互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S架构技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生产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旭东于为王建勇张婷高世丽马林涛陈厚军熊向前苏强田泽鑫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