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110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8
马达壳体具有保持第一轴承的轴承座,并收纳转子和定子。第二轴承在马达轴的轴向一方端部处配置在马达轴的内部,电阻比第一轴承低。导电部件将第二轴承与马达壳体电连接。第二轴承的径向外端部与马达轴的内周面接触。导电部件的接触部与第二轴承的径向内端部接触。固定部在比马达轴靠径向外侧处固定于马达壳体。桥接部连接接触部和固定部。接部连接接触部和固定部。接部连接接触部和固定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使用转子放电轴承那样的导通轴承和导电性接头那样的导电部件来对马达轴进行除电的驱动装置。例如,转子放电轴承安装在马达轴上。导电性接头从壳体的覆盖马达轴的轴向端部的部分延伸,并且与转子放电轴承接触。马达轴通过转子放电轴承和导电性接头电连接到壳体(例如,参见日本特表2019

517766号公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9

517766号公报
[0004]然而,将导电部件配置在壳体的一部分上,例如配置在覆盖马达轴的轴向端部的盖子上,可能需要同时将马达轴和壳体中的一个组装到另一个上,并将导电部件与导通轴承接触。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安装导电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更容易地安装导电部件。
[0006]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马达包括筒状的马达轴、转子、定子、第一轴承、马达壳体、第二轴承和导电部件。所述马达轴沿旋转轴线在轴向上延伸。所述转子能够与所述马达轴一起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相对。所述第一轴承能旋转地支撑所述马达轴。所述马达壳体具有保持所述第一轴承的轴承座,并收纳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方端部处配置在所述马达轴的内部,电阻比所述第一轴承低。所述导电部件将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马达壳体电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径向外端部与所述马达轴的内周面接触。所述导电部件具有接触部、固定部和桥接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径向内端部接触。所述固定部在比所述马达轴靠径向外侧处固定于所述马达壳体。所述桥接部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固定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驱动装置包括上述的马达和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将所述马达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轴。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马达、驱动装置,能够更容易地安装导电部件。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示出驱动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剖视图。图2是示出搭载驱动装置的车辆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Y方向侧的外观图。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剖视图。图5是变形例涉及的驱动装置的+Y方向侧的外观图。
图6是变形例的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符号说明)100.驱动装置,200.电池,300.车辆,1.马达,10.马达轴,11.转子轴,111.轴贯穿孔,12.齿轮轴,13.轴壁部,21.转子,211.转子铁芯,2111.转子贯穿孔,212.磁铁,22.定子,221.定子铁芯,222.线圈部,2221.线圈端部,223.汇流条,3.齿轮部,31.减速装置,311.第一齿轮,312.第二齿轮,313.第三齿轮,314.中间轴,32.差动装置,321.第四齿轮,4.壳体,401.马达壳体,4011.收纳空间,402.齿轮壳体,41.第一壳体筒部,42.侧板部,4201.侧板贯穿孔,4202.第一驱动轴贯穿孔,421.第一马达轴承座,4211.第一马达轴承,422.第一齿轮轴承座,4221.第二齿轮轴承,423.第一中间轴承座,4231.第一中间轴承,424.第一驱动轴承座,4241.第一驱动轴承,43.马达盖部,431.板部,432.壁部,433.第二马达轴承座,4331.第二马达轴承,4332.开口部,4341.第一接触面,4342.第二接触面,44.罩部件,45.第二壳体筒部,46.齿轮盖部,460.第二驱动轴贯穿孔,461.第二齿轮轴承座,4611.第二齿轮轴承,462.第二中间轴承座,4621.第二中间轴承,463.第二驱动轴承座,4631.第二驱动轴承,464.流路,465.托盘部,5.流体循环部,51.配管部,52.泵,53.热交换器,54.流体贮存器,6.导通轴承,61.润滑材料,61.内圈,63.外圈,7.检测器,8、8a.导电部件,81、81a.接触部,811.壁部,8111.第一凹部,812.钩部,8121.前端部,813a.柱部,814a.凸部,82、82a.固定部,83、83a.桥接部,831、831a.支撑部,832、832a.延伸部,833、833a.弯曲部,834a.安装部,835a.第二凹部,F.流体,P.流体积存部,Ds.驱动轴,Ds1.第一驱动轴,Ds2.第二驱动轴,J1.旋转轴线,J2.中间轴线,J3.差动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0011]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驱动装置100搭载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300上时的位置关系,规定重力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示出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Z方向示出上方(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的铅垂上方)。

Z方向示出下方(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同的铅垂下方)。
[0012]另外,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示出搭载驱动装置100的车辆300的前后方向。+X方向示出车辆300的前方。

X方向示出车辆300的后方的另一方。但是,也可以是+X方向为车辆300的后方,并且

X方向为车辆300的前方。
[0013]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示出车辆30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轴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方向”的一例,例如与马达1的旋转轴线J1等平行。+Y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轴向一方”的一例,示出车辆300的右方。

Y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轴向另一方”的一例,示出车辆300的左方。但是,在+X方向为车辆300的后方的情况下,也可以是

Y方向示出车辆300的右方,+Y方向示出车辆300的左方。即,与X轴方向无关,仅

Y方向成为车辆300的左右方向的一侧,+Y方向成为车辆300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另外,根据驱动装置100向车辆300的搭载方法,也有可能X轴方向为车辆30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车辆300的前后方向。
[0014]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旋转轴线J1等规定的轴线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以规定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称为“周向”。将径向中的靠近规定的轴线的方向称为“径向内
侧”,将远离规定的轴线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
[0015]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方位、线以及面中的任意一个与其他任意一个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不仅包括两者延伸到何种程度都完全不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另外,“垂直”不仅包括两者相互以90度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垂直的状态。即,“平行”和“垂直”分别包括两者的位置关系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程度的角度偏移的状态。
[0016]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环状”除了包括在以旋转轴线J1等规定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整个区域无缝隙地连续地连成一体的形状之外,还包括在以规定的轴线为中心的整个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旋转轴线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的马达轴;转子,其能够与所述马达轴一起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相对;第一轴承,其能旋转地支撑所述马达轴;马达壳体,其具有保持所述第一轴承的轴承座,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第二轴承,其在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方端部处配置在所述马达轴的内部,电阻比所述第一轴承低;以及将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马达壳体电连接的导电部件,所述第二轴承的径向外端部与所述马达轴的内周面接触,所述导电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径向内端部接触的接触部;固定部,其在比所述马达轴靠径向外侧处固定于所述马达壳体;以及桥接部,其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固定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为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扩展的板状,所述桥接部的轴向宽度比所述桥接部的周向宽度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在轴向上具有挠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壳体具有第一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沿着所述固定部的周向端面延伸并与所述固定部的周向端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壳体具有第二接触面,该第二接触面沿着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内端面延伸并与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内端面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的径向外端部处的第一周向宽度比所述桥接部的径向内端部处的第二周向宽度宽。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具有沿轴向弯曲的弯曲部。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