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压式绕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07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适当地解决以往的旋压式绕线轮具有的问题的旋压式绕线轮。旋压式绕线轮(1)具有卷筒轴(15)、卷筒(7)、行星齿轮(17)、振荡机构(21)、中间齿轮(31、33)。行星齿轮(17)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振荡机构(21)使卷筒轴(15)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中间齿轮(31、33)配置于行星齿轮(17)及振荡机构(21)之间。中间齿轮(31、33)将行星齿轮(17)的旋转减速,向振荡机构(21)传递。卷筒轴(15)的行程量(S)除以钓线的缠绕间距(P)及中间齿轮(31、33)的模数(M)的值为(60)以上。33)的模数(M)的值为(60)以上。33)的模数(M)的值为(6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压式绕线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旋压式绕线轮。

技术介绍

[0002]旋压式绕线轮中,已知在卷筒沿前后往复移动时的死点、即在卷筒配置于最前方的位置及卷筒配置于最后方的位置,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已知在钓线的放出时,在死点,钓线彼此接触,由此,产生噪音并且钓线的放出阻力变大。由此,飞行距离下降。因此,为了解决该死点的问题,提出使卷筒大口径化的技术、将卷筒的往复移动的行程延展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钓线的缠绕间距变细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06898号。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

000086。
[0005]现有技术中,若卷筒大口径化,则用于将钓线缠绕于卷筒的转子也大口径化。这里,为了确保允许该转子的旋转的空间,需要使从钓竿装配脚部至壳体部的距离变大。即,由于卷筒的大口径化,产生旋压式绕线轮大型化的问题。
[0006]此外,若将卷筒的往复移动的行程延展,则往复移动机构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变大。因此,为了收纳该往复移动机构,需要使壳体部变大。即,由于卷筒的往复移动的行程量的增加,产生壳体部即旋压式绕线轮大型化的问题。
[0007]另一方面,与前述的技术比较,使钓线的缠绕间距变细的情况下,对于抑制旋压式绕线轮的大型化是有效的。但是,越欲使钓线的缠绕间距变细,越需要准备减速比大的减速机构那样的复杂的构造、槽间的壁厚较薄的蜗杆轴那样的难以制造的零件。即,产生旋压式绕线轮的构造变得复杂、旋压式绕线轮的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0008]例如,作为将上述的减速比大的减速机构以简单的齿轮列构成的方式,考虑将齿轮由小模数构成。但是,将齿轮由小模数构成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齿轮的强度的同时设计齿轮。因此,为了与钓线的粗细、卷筒的尺寸对应地设计适当的齿轮,需要进行多次试作,进行复杂的强度计算。
[0009]这样,用于解决死点的问题的现有技术有如上所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中,提出设计往复移动机构及卷筒上有用的基本构造。即,本专利技术中,设定设计往复移动机构及卷筒时的基准值,利用该基准值设计往复移动机构及卷筒。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压式绕线轮,前述旋压式绕线轮具有能够适当地解决以往的旋压式绕线轮具有的问题的基本构造。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具有卷筒轴、卷筒、行星齿轮、往复移动机构、中间齿轮。卷筒轴被相对于绕线轮主体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卷筒与卷筒轴连结。钓线缠绕于卷筒。行星齿轮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往复移动机构使卷筒轴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0013]中间齿轮配置于行星齿轮及往复移动机构之间。中间齿轮将行星齿轮的旋转减速,向往复移动机构传递。卷筒轴的行程量除以钓线的缠绕间距及中间齿轮的模数的值为60以上。
[0014]本旋压式绕线轮构成为,卷筒轴的行程量除以钓线的缠绕间距及中间齿轮的模数的值为60以上。通过利用该结构设计往复移动机构及卷筒,能够适当地解决以往的旋压式绕线轮具有的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中,优选地,卷筒轴的行程量除以钓线的缠绕间距及中间齿轮的模数的值为150以下。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中,优选地,缠绕间距为1.0mm以下。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中,优选地,卷筒具有钓线缠绕于外周的线卷绕主体部、从线卷绕主体部的前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前凸缘。该情况下,前凸缘的外径不足60mm。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中,优选地中间齿轮具有第1中间齿轮和第2中间齿轮。第1中间齿轮的模数及第2中间齿轮的模数中的小的模数被作为中间齿轮的模数选择。
[0019]第1中间齿轮被设置成能够绕与卷筒轴平行的第1轴旋转。第1中间齿轮具有与行星齿轮啮合的第1大径齿轮、直径比第1大径齿轮小而与第1大径齿轮一体旋转的第1小径齿轮。
[0020]第2中间齿轮设置成能够绕与第1轴平行的第2轴旋转。第2中间齿轮具有与第1小径齿轮啮合的第2大径齿轮、直径比第2大径齿轮小而与第2大径齿轮一体旋转的第2小径齿轮。往复移动机构具有与第2小径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一体地旋转的蜗杆轴。
[0021]借助该结构,能够在使卷筒轴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减速的同时将钓线缠绕于卷筒,所以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适当地解决以往的旋压式绕线轮具有的问题。
[0022]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旋压式绕线轮能够适当地解决以往的旋压式绕线轮具有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的侧视图。
[0024]图2是将旋压式绕线轮的侧罩及主体保护件卸下的侧视图。
[0025]图3是卷筒的侧视图。
[0026]图4是用于说明振荡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5是用于说明减速机构的侧视图。
[0028]图6是用于说明为了增加钓线的缠绕量而使用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9]图7是将本专利技术的旋压式绕线轮及以往的旋压式绕线轮的基本构造的各数值及抛投

卷线的综合评价在表中表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1如图1所示,具备绕线轮主体3、手柄5、卷筒7、转子9。如图2所示,旋压式绕线轮1还具备手柄轴11、驱动齿轮13、卷筒轴15、行星齿
轮17、减速机构19、振荡机构21(往复移动机构的一例)。另外,图2是表示图1中表示的旋压式绕线轮1的侧罩1a及主体保护件1b被卸下的图。
[0031]如图1所示,手柄5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手柄5配置于绕线轮主体3的左侧的情况的例子。手柄5也可以配置于绕线轮主体3的右侧。手柄5装配于手柄轴11。
[0032]如图2所示,手柄轴11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驱动齿轮13被以能够与手柄轴11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装配于手柄轴11。驱动齿轮13与行星齿轮17啮合。
[0033]钓线缠绕于卷筒7。如图2所示,卷筒7构成为能够与卷筒轴15一同相对于绕线轮主体3沿前后方向移动。卷筒7与卷筒轴15连结。例如,卷筒7经由图中未示出的曳力机构与卷筒轴15的末端部连结。
[0034]卷筒7具有中心轴心X2。在卷筒7与卷筒轴15连结的状态下,卷筒7的中心轴心X2与后述的卷筒轴心X1同轴。
[0035]如图3所示,卷筒7具有线卷绕主体部7a、前凸缘7b、裙部7c。钓线被缠绕于线卷绕主体部7a的外周。线卷绕主体部7a形成为筒状。前凸缘7b从线卷绕主体部7a的前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前凸缘7b与线卷绕主体部7a一体地形成。前凸缘7b形成为圆板状。前凸缘7b具有外径R。前凸缘7b的外径R被前凸缘7b的外周面7b1定义。卷筒套环10配置于前凸缘7b的径向外侧(参照图2)。卷筒套环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卷筒轴、卷筒、行星齿轮、往复移动机构、中间齿轮,前述卷筒轴被相对于前述绕线轮主体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前述卷筒与前述卷筒轴连结,供钓线缠绕,前述行星齿轮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前述绕线轮主体,前述往复移动机构使前述卷筒轴沿前述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前述中间齿轮配置于前述行星齿轮及往复移动机构之间,将前述行星齿轮的旋转减速,向前述往复移动机构传递,前述卷筒轴的行程量除以前述钓线的缠绕间距及前述中间齿轮的模数的值为60以上,前述中间齿轮的模数为节圆的直径/齿数的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值为150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缠绕间距为1.0mm以下。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卷筒具有供前述钓线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妻翔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