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起锤的强夯夯锤及强夯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099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起锤的强夯夯锤及强夯施工方法,包括:锤体,该锤体底部设有第一排气通道,锤体上设有第二排气通道和定位槽,下锤面板上设有与第一排气通道连通的第一排气孔,回弹装置包括套筒模块,套筒模块顶部内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内设有回弹按钮,划爪套一端插入所述回弹按钮内,其中部与回弹按钮配合,并在回弹按钮的推动作用下沿轴向运动,划爪套另一端与顶杆连接,顶杆另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顶杆上设有轴肩部,该轴肩部与套筒模块的内壁底面之间设有弹性连接部,所述活塞在回弹按钮下压过程中封堵所述第一排气孔,并在所述回弹按钮回位时缩回至定位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吸锤现象导致的无法起锤的问题。锤的问题。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起锤的强夯夯锤及强夯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紧固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起锤的强夯夯锤及强夯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础土方的处理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是强夯法,即将具备相当重量的夯锤通过提拉设备使夯锤从高处落下,从而利用夯锤的自重和冲击力夯实地基土体,达到提高地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效果,建筑物的安全性及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基的性能,因此对于地基的夯实务必得到重视。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09339119公开了一种用于强夯的夯锤,包括主夯锤和位于主夯锤上方的副夯锤。主夯锤上设有多个导向杆,副夯锤上开设有多个导向孔,导向孔滑动套设在导向杆上;主夯锤上设有主吊环,主吊环上设有主吊索,副夯锤上开设有滑动孔,主吊环穿设过滑动孔,副夯锤上设有副吊环,副吊环上设有副吊索,副吊索和主吊索在远离主夯锤的一端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上述设置,起吊吊索时可同时起吊主、副夯锤,夯锤分两次落下达到叠夯的效果。
[0004]上述专利技术方案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地质较差的环境下,容易产生吸锤现象,无法起锤,对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劳动力进行人工起锤,大大降低了作业效率;无法进行测距,当夯坑过深时,不便于测量夯沉量,从而造成施工过程中的难度加大。在夯实地基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和处理要求,需要采用强夯的等级也不同,同时对于不同的地质环境,需要不同的夯锤质量,现有的夯锤常为固定质量,无法对夯锤质量进行调节,导致夯锤使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起锤的强夯夯锤及强夯施工方法,其中结合夯锤自身的特征及其夯实工艺特点,相应设计了可有效消除吸锤现象的可调夯锤,并对其关键组件如锤体、下锤面板、回弹装置和排气通道的结构及其具体设置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相应的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吸锤现象导致的无法起锤的问题,同时还具备操作简单、调节方便等优点,因而尤其适用于地质较软、湿度大易造成吸锤的应用场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便于起锤的强夯夯锤,包括:
[0007]锤体,该锤体底部设有第一排气通道,且该锤体上设有多个沿所述锤体轴线布置的第二排气通道和定位槽,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二排气通道连通;
[0008]设于锤体底部的下锤面板,所述下锤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的第一排气孔,且所述第一排气孔与定位槽一一对应设置;以及
[0009]设于所述定位槽内的回弹装置,该回弹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套筒模块,所述套
筒模块顶部内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内设有回弹按钮,划爪套一端插入所述回弹按钮内,其中部与回弹按钮配合,并在回弹按钮的推动作用下沿轴向运动,同时还提供回弹按钮沿所述划爪套周向运动的力,所述划爪套另一端与顶杆连接,其该顶杆不与划爪套连接的一端设有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穿过所述套筒模块与活塞连接,所述弹性连接部上设有轴肩部,该轴肩部与套筒模块的内壁底面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活塞在回弹按钮下压过程中封堵所述第一排气孔,并在所述回弹按钮回位时缩回至定位槽内,以使得所述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通道以及第二排气通道连通。
[001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套筒模块包括限位筒前段,该限位筒前段包括周间隔布置的限位爪组件,相邻限位爪组件之间的缝隙形成第一划爪卡位区,每个限位爪组件均包括第二划爪卡位区、第三划爪卡位区、第四划爪卡位区,其中,所述第二划爪卡位区、第三划爪卡位区的端部为连续斜面切口,所述第三划爪卡位区为轴向布置的凹槽,所述第四划爪卡位区的端部为斜面切口,且该第四划爪卡位区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三划爪卡位区的轴向长度。
[001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弹按钮包括按钮前段、沿所述按钮前段周向布置的按钮滑块以及沿所述按钮前段底部周向布置的顶动角,所述按钮滑块与顶动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按钮滑块活动卡接在第一划爪卡位区内。
[0012]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顶动角上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一顶切面和第二顶切面。
[0013]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划爪套包括划爪后端、划爪杆以及划爪前段,所述划爪后端与所述划爪前段固定连接,所述划爪杆沿所述划爪前段的周向布置且所述划爪杆一端与划爪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划爪杆在所述顶动角的推动下沿所述第一划爪卡位区或者第三划爪卡位区凹槽滑动。
[0014]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划爪杆端部设有划爪头,该划爪头的斜面与所述第一顶切面或第二顶切面平行。
[001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套筒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限位筒、第一安装筒以及第二安装筒,所述限位筒设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一安装筒通过螺纹与限位筒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筒通过螺纹与第一安装筒连接,所述弹性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安装筒与活塞连接,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筒的底部内壁与所述轴肩部之间。
[001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该弹簧在所述活塞位于定位槽内时为自然或者压缩状态,且当所述活塞位于第一排气孔内时,未达到弹簧的极限压缩状态。
[0017]作为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上锤盖板,设于所述锤体顶部,以及
[0018]凸块,设于所述锤盖板上,该锤盖板还设有测距装置以及起吊钩。
[0019]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夯锤的强夯施工方法,包括:
[0020]步骤一:将夯锤吊起,并将回弹装置的活塞初始化为伸出状态,即将活塞推入第一排气孔,记录夯锤初始高度;
[0021]步骤二:松开夯锤使其自由落体,从而使得下锤面板与地面接触,测量夯锤落距,根据夯锤初始高度和夯锤落距计算夯沉量;
[0022]步骤三:按下回弹按钮,使得活塞回缩至定位槽内,以使得所述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通道以及第二排气通道连通;
[0023]步骤四: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最后两击夯沉量的平均值小于规范值后,回填夯坑,
并移动至下一夯点施工。
[0024]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对其关键组件如锤体、下锤面板、回弹装置和排气通道的结构及其具体设置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相应的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吸锤现象导致的无法起锤的问题,同时还具备操作简单、调节方便等优点,因而尤其适用于地质较软、湿度大易造成吸锤的应用场合。
[0026]2.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夯锤排气通道的畅通,降低夯锤的吸锤现象。
[0027]3.本专利技术通过上下排气通道和横向排气通道的组合,确保了单一通道闭塞后,排气通道依然能够正常运作。
[0028]4.本专利技术通过测距装置测量夯锤落距,计算每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同时可通过调节下锤面板配重,调节夯锤重量,增加此夯锤的使用范围。
[0029]5.本专利技术对强夯施工条件要求不高,有效减少了大部分装置存在的施工局限性问题。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起锤的强夯夯锤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起锤的强夯夯锤,其特征在于,包括:锤体(2),该锤体(2)底部设有第一排气通道(201),且该锤体(2)上设有多个沿所述锤体(2)轴线布置的第二排气通道(203)和定位槽(202),所述第一排气通道(201)与第二排气通道(203)连通;设于锤体(2)底部的下锤面板(1),所述下锤面板(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201)连通的第一排气孔(101),且所述第一排气孔(101)与定位槽(202)一一对应设置;以及设于所述定位槽(202)内的回弹装置(4),该回弹装置(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套筒模块,所述套筒模块顶部内设有限位筒(410),所述限位筒(410)内设有回弹按钮(420),划爪套(430)一端插入所述回弹按钮(420)内,其中部与回弹按钮(420)配合,并在回弹按钮(420)的推动作用下沿轴向运动,同时还提供回弹按钮(420)沿所述划爪套(430)周向运动的力,所述划爪套(430)另一端与顶杆(440)连接,其该顶杆(440)不与划爪套(430)连接的一端设有弹性连接部(460),所述弹性连接部(460)穿过所述套筒模块与活塞(480)连接,所述弹性连接部(460)上设有轴肩部(462),该轴肩部(462)与套筒模块的内壁底面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活塞(480)在回弹按钮(420)下压过程中封堵所述第一排气孔(101),并在所述回弹按钮(420)回位时缩回至定位槽(202)内,以使得所述第一排气孔(101)、第一排气通道(201)以及第二排气通道(20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起锤的强夯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模块包括限位筒前段(413),该限位筒前段(413)包括周间隔布置的限位爪组件,相邻限位爪组件之间的缝隙形成第一划爪卡位区(4131),每个限位爪组件均包括第二划爪卡位区(4132)、第三划爪卡位区(4133)、第四划爪卡位区(4134),其中,所述第二划爪卡位区(4132)、第三划爪卡位区(4133)的端部为连续斜面切口,所述第三划爪卡位区(4133)为轴向布置的凹槽,所述第四划爪卡位区(4134)的端部为斜面切口,且该第四划爪卡位区(4134)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三划爪卡位区(4133)的轴向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起锤的强夯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按钮(420)包括按钮前段(421)、沿所述按钮前段(421)周向布置的按钮滑块(423)以及沿所述按钮前段(421)底部周向布置的顶动角(422),所述按钮滑块(423)与顶动角(42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按钮滑块(423)活动卡接在第一划爪卡位区(413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起锤的强夯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文蔡凯辉庄沁祥张松军曹国强黄凌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