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92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它由心电传感电极1,它连接心电监护记录仪2中的放大器FD的输入端,还有计算机、打印机,心电监护记录仪2的串行通讯口连接通讯卡3中的芯ICL的输入串行端,通讯卡3转换后的并行数据线O2通过控制线连接计算机的总线插槽CZ。增设的通讯卡3是由通用集成电路芯片组成,它接受记录仪的心电数据并将转换成并行数据输送给计算机。具有通讯率快、可靠等优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它是一种智能化心电监测仪器,属于医疗仪器
现有技术有多种形式的智能化血管疾病诊断仪,它们对心血管疾病的防冶起了积极作用。现有的动态心电监护记录系统就是其中的一种。该系统通过佩带在病人身上的携带式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获取病人的心电数据,实现动态实时监护,并可进一步将上述心电数据传送到计算机处理。现有的动态心电监护记录系统从记录形式上可分为二类一类是采用半导体固态存贮器的“片断式”动态心电监护记录系统,沽名思义,它只能记录心电信息的若干片断,由于信息量较小,它与计算机的通讯直接采用计算机的串行通讯口,缺点是通讯速度慢;第二类是采用磁带记录的动态心电监护记录系统,能实现较长时间的(如24小时)全信息心电记录,由于信息量巨大,传统的串行通讯不能满足其要求,所以必须有一台专门设计的磁带回放机,即便如此二十四小时的心电信息回放至计算机仍要花较长的时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要克服上述缺点,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一种采用通用集成电路芯片组成的专用数据通讯卡,进而组成一套采用固态存贮器的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有心电传感电极1,它连接心电监护记录仪2中的放大器FD的输入端,还有计算机、打印机,心电监护记录仪2的串行通讯口连接通讯卡3中的芯片IC1的输入串行端S1,通讯卡3转换后的并行数据线O2通过控制线连接计算机的总线插槽CZ。通讯卡3由通用集成电路芯片IC1、IC2、IC3、IC4、IC5组成,串行输入数据S1与芯片IC1的输入端连接,IC1的并行输出线O1与芯片IC2的并行输入线I1连接,芯片IC2的并行输出线O2连接计算机的总线槽CZ的输入端A0-A9,输入控制信号线S2、S3与计算机的输出信号线B17、B2分别连接芯片IC3的输入端,芯片IC3的输出编码信号线S5、S6分别连接芯片IC1、IC4的输入端,信号线S2与S6连接芯片IC4的输入端,芯片IC4的编码输出信号线S7与计算机的通讯控制信号线B18连接,计算机的输出信号线B17、B14连接芯片IC5的输入端,IC5的输出信号线S4连接心电监护记录仪2的通讯口。它的工作原理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心电传感电极1、心电监护记录仪2、,通用计算机,打印机,增设通讯卡3,通讯卡3是由通用集成电路芯片IC1、IC2、IC3、IC4、IC5组成的数据通讯卡。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的心电数据通过串行通讯口与通讯卡相连,通讯卡将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并行数据输出端与计算机的总线插槽CZ相连,完成数据输送。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讯率快,可靠。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FD是放大器、LB是滤波器、QRS是QRS波检测器、J1是按键、DX是通讯口、Z1是程序存贮器、Z2是数据存贮器组、Z3是液晶显示器、KD是控制电路,JS是计算机、DY是打印机。通用集成电路芯片IC1、IC2、IC3、IC4、IC5分别为集成块74LS164、74LS373。74LS08、74LS74、74LS27。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心电传感电极贴在病人身上,获取病人心电信号,送入携带式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内,经放大器FD、滤波器LB,QRS检测器等处理后,由单片机芯片进行A/D转换和智能化分析判断,发现异常,立即报警,实现实时监护,并将各类需要记录保存的心电数据储存在数据存贮器组内。经过一段时间(如24小时)将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2,通讯卡3、计算机按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连接起来,此时保存在动态心电记录仪2中数据存贮器组内的心电数据以高速串行方式传送给通讯卡3,通讯卡3将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后,输出给计算机,由计算机将心电数据进一步加工成各种图表经打印机输出,完成整个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的任务。通讯卡3由通用集成电路芯片IC1、IC2、IC3、IC4、IC5组成,串行输入数据S1与IC1的输入端连接,IC1的并行输出线O1与芯片IC2的并行输入线I1连接,芯片IC2的并行输出线O2即为通讯卡3的并行数据输出端,它连接计算机的总线槽CZ的输入端A0-A9,输入控制信号线S2、S3与来自计算机的信号B17、B2连接IC3的输入端,经过芯片IC3编码后的信号通过线号线S5、S6分别连接芯片IC1、IC4的输入端,线号线S2与S6经芯片IC4编码后的信号作为通讯卡3与计算机的通讯控制信号。来自计算机的信号通过信号线,B17、B14连接芯片IC5的输入端,芯片IC5的输出信号,通过信号线S4连接心电监护记录仪2的通逊口,该通讯卡无需地址总线,突破了传统串行通讯的波特率限制,从而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送。权利要求1.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有心电传感电极(1),它连接心电监护记录仪(2)中的放大器FD的输入端,还有计算机、打印机,其特征是心电监护记录仪(2)的串行通讯口连接通讯卡(3)中的芯片IC1的输入串行端S1,通讯卡(3)转换后的并行数据线O2通过控制线连接计算机的总线插槽CZ。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其特征是通讯卡(3)由通用集成电路芯片IC1、IC2、IC3、IC4、IC5组成,串行输入数据S1与芯片IC1的输入端连接,IC1的并行输出线O1与芯片IC2的并行输入线I1连接,芯片IC2的并行输出线O2连接计算机的总线槽CZ的输入端A0-A9,输入控制信号线S2、S3与计算机的输出信号线B-17、B2分别连接芯片IC3的输入端,芯片IC3的输出编码信号线S5、S6分别连接芯片IC1、IC4的输入端,信号线S2与S6连接芯片IC4的输入端,芯片IC4的编码输出信号线S7与计算机的通讯控制信号线B18连接,计算机的输出信号线B17、B14连接芯片IC5的输入端,IC5的输出信号线S4连接心电监护记录仪(2)的通讯口的输入端。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它由心电传感电极1,它连接心电监护记录仪2中的放大器FD的输入端,还有计算机、打印机,心电监护记录仪2的串行通讯口连接通讯卡3中的芯ICL的输入串行端,通讯卡3转换后的并行数据线O2通过控制线连接计算机的总线插槽CZ。增设的通讯卡3是由通用集成电路芯片组成,它接受记录仪的心电数据并将转换成并行数据输送给计算机。具有通讯率快、可靠等优点。文档编号A61B5/0432GK2297170SQ9723614公开日1998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26日专利技术者丁祁正, 何苏平 申请人:无锡市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护记录仪,有心电传感电极(1),它连接心电监护记录仪(2)中的放大器FD的输入端,还有计算机、打印机,其特征是心电监护记录仪(2)的串行通讯口连接通讯卡(3)中的芯片IC1的输入串行端S1,通讯卡(3)转换后的并行数据线O2通过控制线连接计算机的总线插槽CZ。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祁正何苏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