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71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U型轭铁、电磁线圈单元、导磁板、支撑架、磁钢、磁钢夹、绝缘座、陶瓷头和辅助触点控制单元,辅助触点控制单元包括弹片、弹性部件、铜片、推杆和动簧片,铜片与其中一个辅助触点引出针脚固定连接,弹性部件铆接在铜片上,弹片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辅助触点引出针脚,弹片的第二端抵靠推杆,动簧片贯穿所述推杆,电磁线圈单元中的铁芯沿其轴向方向依次贯穿推杆和所述动簧片,解决了传统直流接触器均采用微动开关控制辅助触点,由于接触器内部空间有限,为放置微动开关,导致接触器的体积增大,进而导致接触器生产成本变高的问题,利用简单结构代替微动开关控制辅助触点,充分利用接触器内部空间。充分利用接触器内部空间。充分利用接触器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接触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直流接触器均采用微动开关控制辅助触点,例如专利CN214542053U公开一种带有微动开关控制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即在继电器(接触器)内部设置微动开关以实现对辅助触点的控制,但是接触器(继电器)的内部空间有限,为放置微动开关,就需要增大接触器(继电器)的内部空间,这就导致接触器的体积增大,进而导致接触器的生产成本变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直流接触器,解决了传统直流接触器均采用微动开关控制辅助触点,由于接触器内部空间有限,为放置微动开关,导致接触器的体积增大,进而导致接触器生产成本变高的问题,利用简单结构代替微动开关控制辅助触点,充分利用接触器内部空间。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技术公开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U型轭铁、电磁线圈单元、导磁板、支撑架、磁钢、磁钢夹、绝缘座、陶瓷头和辅助触点控制单元,所述电磁线圈单元固定设置于所述U型轭铁的底部,所述导磁板卡扣在所述U型轭铁的顶部,并与所述电磁线圈单元相抵靠,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磁板远离所述电磁线圈单元的端面上,所述陶瓷头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框架内,两块所述磁钢分别固定于所述陶瓷头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并紧靠所述陶瓷头,且两块所述磁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两块所述磁钢夹为U型,包覆在两块所述磁钢的外围,所述绝缘座设置在所述陶瓷头的顶部;所述绝缘座上固定设置有静端子和辅助触点引出针脚,所述辅助触点控制单元包括弹片、弹性部件、铜片、推杆和动簧片,所述铜片与其中一个所述辅助触点引出针脚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件铆接在所述铜片上,所述弹片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辅助触点引出针脚,所述弹片的第二端抵靠所述推杆,所述动簧片贯穿所述推杆,电磁线圈单元中的铁芯沿其轴向方向依次贯穿所述推杆和所述动簧片。
[0006]进一步地,所述铜片与所述辅助触点引出针脚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铜片与所述辅助触点引出针脚通过铆接方式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陶瓷头内部形成有筋位特征。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和Pogopin弹簧针。
[0010]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触点控制单元中的铜片用PCB板来代替,所述PCB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辅助触点引出针脚固定连接,所述弹片和弹性部件(92)焊接在所述PCB板上。
[0011]有益技术效果:
[0012]1、本技术公开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U型轭铁、电磁线圈单元、导磁板、支撑架、磁钢、磁钢夹、绝缘座、陶瓷头和辅助触点控制单元,所述辅助触点控制单元包括弹片、
弹性部件、铜片、推杆和动簧片,所述铜片与其中一个所述辅助触点引出针脚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件铆接在所述铜片上,所述弹片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辅助触点引出针脚,所述弹片的第二端抵靠所述推杆,所述动簧片贯穿所述推杆,电磁线圈单元中的铁芯沿其轴向方向依次贯穿所述推杆和所述动簧片,解决了传统直流接触器均采用微动开关控制辅助触点,由于接触器内部空间有限,为放置微动开关,导致接触器的体积增大,进而导致接触器生产成本变高的问题,利用简单结构代替微动开关控制辅助触点,充分利用接触器内部空间;
[0013]2、本技术中,所述陶瓷头内部形成有筋位特征,用以隔离和绝缘。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5]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去除磁钢夹和陶瓷头后的内部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去除磁钢夹和陶瓷头后的内部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去除磁钢夹和陶瓷头后的内部结构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陶瓷头的内部结构图。
[0020]其中,1

U型轭铁,2

电磁线圈单元,21

铁芯,3

导磁板,4

支撑架,5

磁钢,6

磁钢夹,7

绝缘座,71

静端子,72

辅助触点引出针脚,8

陶瓷头,81

筋位特征,9

辅助触点控制单元,91

弹片,92

弹性部件,93

铜片,94

推杆,95

动簧片,96

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3]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
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25]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轭铁(1)、电磁线圈单元(2)、导磁板(3)、支撑架(4)、磁钢(5)、磁钢夹(6)、绝缘座(7)、陶瓷头(8)和辅助触点控制单元(9),所述电磁线圈单元(2)固定设置于所述U型轭铁(1)的底部,所述导磁板(3)卡扣在所述U型轭铁(1)的顶部,并与所述电磁线圈单元(2)相抵靠,所述支撑架(4)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磁板(3)远离所述电磁线圈单元(2)的端面上,所述陶瓷头(8)固定于所述支撑架(4)的框架内,两块所述磁钢(5)分别固定于所述陶瓷头(8)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并紧靠所述陶瓷头(8),且两块所述磁钢(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4),两块所述磁钢夹(6)为U型,包覆在两块所述磁钢(5)的外围,所述绝缘座(7)设置在所述陶瓷头(8)的顶部;所述绝缘座(7)上固定设置有静端子(71)和辅助触点引出针脚(72),所述辅助触点控制单元(9)包括弹片(91)、弹性部件(92)、铜片(93)、推杆(94)和动簧片(95),所述铜片(93)与其中一个所述辅助触点引出针脚(7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件(92)铆接在所述铜片(93)上,所述弹片(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徐益飞刘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维发电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