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下料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59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尤其是自动下料机械手,包括机械臂和转动臂,所述机械臂的底部通过驱动装置同步转动连接有一对转动臂,每个所述转动臂的侧面均开设有两组插孔,且每组插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一组限位杆,该机械手不但通过弹簧实现缓冲,而且在接触时通过夹持板的转动和后退,调节接触面以适应工件的表面,可以对圆形或其他形状的工件进行更加贴合的夹持,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和全面性,且通过在夹持板上设置平面、弧面,可以更好的贴合工件,进一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下料机械手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手
,尤其涉及自动下料机械手。

技术介绍

[0002]在模具加工生产线中,会在模具旁安装机械手,用以取出工件,实现下料。但是,现有的技术中,机械控制式自动下料机械手在夹持过程中常常因不具有缓冲功能而使得工件被夹变形甚至被夹损的问题发生。现有申请号为CN202121760767.6的一种机械控制式自动下料机械手包括机械臂和固定在机械臂底端的安装板
……
在下料夹取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避免了现有机械控制式自动下料机械手在夹持过程中常常因不具有缓冲功能而使得工件被夹变形甚至被夹损的问题发生。但该机械手通过夹持块对工件进行夹持,接触面固定,无法根据工件形状改进行调节,导致对于圆形或其他形状的工件夹持时,接触面接不足导致夹持的不够全面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接触面法根据工件形状改进行调节的缺点,而提出的自动下料机械手。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设计自动下料机械手,包括机械臂和转动臂,所述机械臂的底部通过驱动装置同步转动连接有一对转动臂,每个所述转动臂的侧面均开设有两组插孔,且每组插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一组限位杆,每组所述限位杆位于转动臂内外两侧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分别安装板、挡板,所述安装板远离转动臂端面焊接有一对安装座,一对所述安装座靠近彼此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中轴,所述中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夹持板,位于一个转动臂上的两个所述夹持板通过复位装置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外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转动臂和安装板。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架、电机、蜗轮、蜗杆,所述机械臂的底部固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安装架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一对蜗轮,所述蜗轮的外壁设有缺口,且缺口处焊接有转动臂,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转动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上端贯穿安装架并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
[0007]优选的,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软管、侧板、拉簧,两个所述夹持板靠近彼此的一端的外弧面上均焊接有侧板,一对所述侧板靠近彼此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外壁套设有软管。
[0008]优选的,所述夹持板与工件接触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平面、弧面,且两个平面位于弧面的两端,所述弧面抵接工件的弧面,所述平面抵接工件的平面。
[0009]本技术提出的自动下料机械手,有益效果在于:该机械手不但通过弹簧实现缓冲,而且在接触时通过夹持板的转动和后退,调节接触面以适应工件的表面,可以对圆形或其他形状的工件进行更加贴合的夹持,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和全面性,且通过在夹持板上
设置平面、弧面,可以更好的贴合工件,进一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自动下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自动下料机械手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自动下料机械手的A区放大图;
[0013]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自动下料机械手的夹持板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工件;2、安装板;3、挡板;4、软管;5、侧板;6、夹持板;7、转动臂;8、安装架;9、电机;10、机械臂;11、弹簧;12、拉簧;13、限位杆;14、安装座;15、中轴;16、蜗轮;17、蜗杆;18、平面;19、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6]参照图1

4,自动下料机械手,包括机械臂10和转动臂7,机械臂10的底部通过驱动装置同步转动连接有一对转动臂7,每个转动臂7的侧面均开设有两组插孔,且每组插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一组限位杆13,每组限位杆13位于转动臂7内外两侧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分别安装板2、挡板3,安装板2远离转动臂7端面焊接有一对安装座14,一对安装座14靠近彼此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中轴15,中轴15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夹持板6,位于一个转动臂7上的两个夹持板6通过复位装置连接,限位杆13的外壁套设有弹簧11,弹簧11的两端分别抵接转动臂7和安装板2。
[0017]驱动装置包括安装架8、电机9、蜗轮16、蜗杆17,机械臂10的底部固设有安装架8,安装架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9,安装架8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一对蜗轮16,蜗轮16的外壁设有缺口,且缺口处焊接有转动臂7,安装架8的内部转动设有蜗杆17,蜗杆17的上端贯穿安装架8并固定连接电机9的输出轴。
[0018]复位装置包括软管4、侧板5、拉簧12,两个夹持板6靠近彼此的一端的外弧面上均焊接有侧板5,一对侧板5靠近彼此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拉簧12,拉簧12的外壁套设有软管4。
[0019]夹持板6与工件1接触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平面18、弧面19,且两个平面18位于弧面19的两端,弧面19抵接工件1的弧面,平面18抵接工件1的平面。
[0020]工作原理:通过电机9带动蜗杆17转动使得蜗轮16带动转动臂7转动,并通过夹持板6对工件1进行夹持;在夹持板6与工件1接触前,通过拉簧12连接两个夹持板6,使之保持水平;在夹持板6与工件1接触时,工件1压迫夹持板6,使得夹持板6转动和后退,以适应工件1的表面,夹持板6在弹簧11的作用下压在工件1表面,通过接触面的摩擦力和挤压力对工件1进行夹持固定;接触面为平面时通过平面18进行夹持,接触面为弧面时通过弧面19进行夹持,可以更好的贴合工件1,提高夹持的稳定性;通过弹簧11对夹持进行缓冲。
[0021]该机械手不但通过弹簧11实现缓冲,而且在接触时通过夹持板6的转动和后退,调节接触面以适应工件1的表面,可以对圆形或其他形状的工件1进行更加贴合的夹持,提高
夹持的稳定性和全面性,且通过在夹持板6上设置平面18、弧面19,可以更好的贴合工件1,进一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下料机械手,包括机械臂(10)和转动臂(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10)的底部通过驱动装置同步转动连接有一对转动臂(7),每个所述转动臂(7)的侧面均开设有两组插孔,且每组插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一组限位杆(13),每组所述限位杆(13)位于转动臂(7)内外两侧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分别安装板(2)、挡板(3),所述安装板(2)远离转动臂(7)端面焊接有一对安装座(14),一对所述安装座(14)靠近彼此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中轴(15),所述中轴(15)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夹持板(6),位于一个转动臂(7)上的两个所述夹持板(6)通过复位装置连接,所述限位杆(13)的外壁套设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两端分别抵接转动臂(7)和安装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下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架(8)、电机(9)、蜗轮(16)、蜗杆(17),所述机械臂(10)的底部固设有安装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寿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彩川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