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内部安装有保护板,所述电池外壳内并排安装有多个电芯,所述电芯上端间隔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多个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交替排布,相邻的正极耳和负极耳通过安全连接组件连接将多个电芯串联为一体;所述安全连接组件的结构为:包括保险片,以及将保险片与正极耳和负极耳可拆卸连接于一起的连接组件,所述保险片与保护板电连接,从而在保护板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有效避免由电池内部或者外部发生短路所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是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池集成系统是锂离子电池应用的核心技术,好的系统集成方案不但可以降低锂离子电池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同时可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目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成组集成后通过连接电池保护板来监测并保护电池的运行状态,防止电池出现过充、过放、超温等情况,从而达到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确保使用的安全等目的。
[0003]当电池内部或者外部发生短路的时,电池保护板通过控制MOS管使电池停止供电,但此时单体电芯之间仍然处于连接状态;当电池内部或者外部发生短路或者电池电流过大、电池保护板失效的情况同时出现时,电池保护板无法及时断开供电回路,从而导致电池内部持续发热,隔膜受热收缩,进而导致出现电池鼓胀、燃烧、起火等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从而在保护板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有效避免由电池内部或者外部发生短路所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内部安装有保护板,所述电池外壳内并排安装有多个电芯,所述电芯上端间隔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多个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交替排布,相邻的正极耳和负极耳通过安全连接组件连接将多个电芯串联为一体;
[0007]所述安全连接组件的结构为:包括保险片,以及将保险片与正极耳和负极耳可拆卸连接于一起的连接组件,所述保险片与保护板电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保险片为截面呈倒U型的板状折弯结构,保险片的相对两侧边为接触部,两个接触部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正极耳和负极耳接触配合,接触部上开有与连接组件配合的固定孔。
[0010]所述连接组件的结构为: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结构为:包括块状本体,所述块状本体上开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一端的块状本体表面设置有与正极耳、负极耳、保险片配合的凸台,还包括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块、保险片和第二固定块的紧固件。
[0011]第二固定块的安装通孔另一端的块状本体表面开有六角沉孔,所述六角沉孔与安装通孔同心。
[0012]所述连接组件的结构还包括与保险片内表面配合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开有与凸台配合的穿通孔。
[0013]所述紧固件包括螺钉以及与螺钉配合的六角螺母。
[0014]所述电芯的结构为: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上端间隔设置有片状结构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和负极耳上开有电极安装孔。
[0015]所述电池外壳外部设置有散热结构。
[0016]每个电芯外部设置有导热硅胶布。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连接组件将保险片可拆卸的将正极耳和负极耳连接,当电池内部或外部短路时电流超出额定值时,保险片熔断,进而断开电芯之间的连接,断开电池回路,从而实现在保护板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有效避免由电池内部或者外部发生短路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0019]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20](1)保险片与正极耳和负极耳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使得大容量锂电池电池组在其中一个电芯出现故障时,方便更换单个电芯,降低维修成本。
[0021](2)支撑块与保险片的U型板状折弯结构相适应用于进一步保证保险片与正极耳和负极耳连接的稳固性,穿通孔与凸台配合用于固定支撑块与保险片的相对位置。
[0022](3)在第二固定块的与凸台相反一侧的安装通孔端部设置六角沉孔与紧固件的六角螺母配合,使多个电芯并排安装时,提高连接组件与保险片的组装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拆分状态)。
[0024]图2为本技术电芯与安全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电芯与安全连接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部分爆炸状态)。
[0027]图5为本技术保险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0030]图8为本技术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实用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电池外壳;2、保护板;3、电芯;4、安全连接组件;
[0033]30、电极安装孔;31、正极耳;32、负极耳;33、板状本体;
[0034]41、第一固定块;4101、安装通孔;4102、凸台;4103、六角沉孔;42、第二固定块;
[0035]43、保险片;4301、固定孔;4302、接触部;
[0036]44、支撑块;4401、穿通孔;45、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8]如图1
‑
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包括电池外壳1,电池外壳1内部安装有保护板2,电池外壳1内并排安装有多个电芯3,电芯3上端间隔设置有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多个电芯3的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交替排布,相邻的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通
过安全连接组件4连接将多个电芯3串联为一体;安全连接组件4的结构为:包括保险片43,以及将保险片43与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可拆卸连接于一起的连接组件,保险片43与保护板2电连接。
[0039]电池保护板2与保险片43连接可实时监控电池整体运行情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线与多个电芯3整体连接,同时和电池保护板2的外接线通过线束与外部连通。
[0040]通过连接组件将保险片43可拆卸的将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连接,当电池内部或外部短路时电流超出额定值时,保险片43熔断,进而断开电芯3之间的连接,断开电池回路,从而实现在保护板2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有效避免由电池内部或者外部发生短路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0041]保险片43与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使得大容量锂电池电池组在其中一个电芯3出现故障时,方便更换单个电芯3,降低维修成本。
[0042]保险片43最大的熔断电流根据电芯3的倍率放电来设定,保险片43可以为锌合金保险片。
[0043]如图5所示,保险片43为截面呈倒U型的板状折弯结构,保险片43的相对两侧边为接触部4302,两个接触部4302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接触配合,接触部4302上开有与连接组件配合的固定孔4301。
[0044]如图3
‑
图4、图6
‑
图7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包括电池外壳(1),所述电池外壳(1)内部安装有保护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1)内并排安装有多个电芯(3),所述电芯(3)上端间隔设置有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多个电芯(3)的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交替排布,相邻的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通过安全连接组件(4)连接将多个电芯(3)串联为一体;所述安全连接组件(4)的结构为:包括保险片(43),以及将保险片(43)与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可拆卸连接于一起的连接组件,所述保险片(43)与保护板(2)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片(43)为截面呈倒U型的板状折弯结构,保险片(43)的相对两侧边为接触部(4302),两个接触部(4302)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正极耳(31)和负极耳(32)接触配合,接触部(4302)上开有与连接组件配合的固定孔(430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的结构为: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固定块(41)和第二固定块(42),所述第一固定块(41)的结构为:包括块状本体,所述块状本体上开有安装通孔(4101),所述安装通孔(4101)一端的块状本体表面设置有与正极耳(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海,刘会辉,石毓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