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菊清专利>正文

荧光灯软启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55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荧光灯软启动器,是一种荧光灯的启动装置,它采用自耦变压器升压,升压电感L-[2]与电容C-[1]实现镇流,付绕组分别对阴极供电预热,C-[2]为启动电容器。具有启动电压低,电网功率因数高,对荧光灯管损伤小,可同时控制多支灯管的特点。(*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荧光灯的启动装置。在现有的荧光灯照明电路中,均采串联电感镇流器,用起辉器启动荧光灯,利用起辉器断开电路的瞬间,在镇流器上产生的高压与电源电压叠加,加在荧光灯管上,使汞(蒸气)电弧放电而点燃灯管,它属于硬启动,由于冲击电流大,严重影响灯管寿命,起动电压要求也高,由于采用电感镇流,使电网功率因数很低,加之这种起动对噪声抑制能力很弱,干扰其它无线电设备,频闪也大,对人眼造成损伤。这种起动对用户和国家的电能充分利用均是不利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荧光灯软启动器。本技术采用自耦升压电感L2与C1组成镇流器,自耦升压变压器付绕组分别对阴极供电,使灯丝预热,降低启动电压,延长灯管寿命,C2为启动电容器。当电源合闸后,通过C2使灯管发生汞(蒸气)电弧放电,并逐渐进入电弧放电的稳定状态,使荧光灯管点燃。属于软启动。它的适用性较强,在低温低压下仍有较好的启动性能,具有启动电压低、电网功率因数高、无频闪、噪声小、可控制多支荧光灯管等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附图2为本技术与三支以内荧光灯的连接线路图;附图3为本技术与四支以上荧灯的连接线路图。见图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荧光灯W的阴极采用自耦变压器的付绕组供电预热,以减少启动电压,延长灯管使用寿命,自耦升压电感L2与电容器C1串联,实现镇流,保持灯回路电流的恒定,C2为启动电容器,它能消除灯管工作的高频噪声(150KHZ~10MHZ)。荧光灯W与电容器C1串联接至自耦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电容器C2与第一组(即本管)灯管W并联。当电路与电源接通后,由于C2上的压降,使荧光灯管W开始汞(蒸气)电弧放电,并逐渐进入电弧放电的稳定,使灯管W点燃,发出可见光。见图2,荧光灯灯W1、W2为串联形式(并可再串一支荧光灯),再与C1串联,接至自耦升压变压器次级,电容器C2与第一组(第一支)灯管W1并联。当电源接通后,通过C2使荧光灯W2首先发生汞(蒸气)电弧放电,接着由于C2的压降,使荧光灯管W1也开始汞(蒸气)电弧放电,而荧光灯W2即进入电弧放电的稳定状态,最后,两支灯管W2W1先后被点燃。见图3,荧光灯W1W2串联,并再可串联若干支荧光灯管,荧光灯W11W12串联,并再可串联前述数目的荧光灯管,然后两者并联,还可采用多组同样荧光灯数目的串联支路,再与前者并联。荧光灯管W1、W2、W11、W12串、并联再与C1串联接至自耦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电容器C2与第一组(即W1、W11)并联。当电源接通后,W2、W12与W1、W11先后被点燃,实现软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荧光灯软启动器,它包括有自耦升压变压器,荧光灯W,电容器C↓〔1〕与C↓〔2〕,其特征是荧光灯管与电容器串联接至自耦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电容器C↓〔2〕与第一组灯管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1.荧光灯软启动器,它包括有自耦升压变压器,荧光灯W,电容器C1与C2,其特征是荧光灯管与电容器串联接至自耦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电容器C2与第一组灯管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菊清
申请(专利权)人:钟菊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