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束处理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033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束处理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方法,涉及高能束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调质处理,将试块工件放于烘箱中,进行淬火与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其中淬火温度为850℃,高温回火温度为520℃,保温60min后空冷却至室温。步骤2:前处理,对切割后的试块工件进行铣削,然后用清洗溶剂对铣削后的工件进行清洗。步骤3:电子束处理,用电子束流对工件表面连续处理。步骤4:组织与性能测试,通过测量激光显微镜测得表面形貌,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内部组织,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度与摩擦磨损试验检测其耐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不仅能降低5CrNiMo热作模具钢表面粗糙度,还可提高试块的表面硬度等性能,在实际金属加工方面具有极好应用场景。属加工方面具有极好应用场景。属加工方面具有极好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束处理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作模具钢高能束表面改性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束处理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5CrNiMo钢材是热作模具钢,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韧性与耐磨性较好。用于制作承受负荷较大的小截面调质件和应力较小的大型正火零件.适合制造各种形状复杂,冲击载荷大、工作温度不太高的大中型锤锻模及切边模。5CrNiMo钢在工作中易受到大的冲击载荷,传统热处理时在淬火阶段由于组织转换的不等时性等原因,工件截面各部分体积膨胀不均匀,产生组织应力和工件内外温差引起的热应力。当组织应力与热应力超出自身屈服极限时,工件内部变形,工艺性裂纹导致工件开裂,减少工件使用周期。
[0003]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作为新型的高能束处理材料表面技术,具有能量利用率高达90%、提升效果明显等优点,在实际生产中有广阔前景。因此,本专利提出一种电子束表面处理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方法,即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同时,还可提升表面硬度等性能,并将机理研究与实验结论应用于其他金属材料表面改性中,扩展高能束材料表面加工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本专利技术对5CrNiMo热作模具钢工件进行调质处理,调整内部组织,消除内部组织、热应力;再经过切割铣削,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溶剂对铣削后的试块进行清洗;最后通过电子束处理制作成成品。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工艺不仅能降低表面粗糙度,还能提高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表面硬度。即该方法在有效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同时,可提升表面硬度,具有极好的实际应用场景。
[0005]为解决上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束处理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方法,包括诸多步骤。
[0006]步骤1:调质处理,将试块工件放于烘箱中,进行淬火与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其中淬火温度为850℃,高温回火温度为520℃。
[0007]步骤1结束后进行步骤2。
[0008]步骤2:前处理,对切割后的试块工件进行铣削,然后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溶剂对铣削后的工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油污与杂质。
[0009]步骤2结束后进行步骤3。
[0010]步骤3:电子束处理,将调质处理及清洗后的工件放置于电子束焊机的热加工室内,用扩散泵串联罗茨泵对电子枪室和焊接加工室进行抽真空,使得电子枪室真空度为1.33
×
10^(

3)Pa,加工室真空度为5
×
10^(

2)Pa。设定电子束焊机控制桌面的参数,电子束流加速电压为60KV,电子束聚焦电流为390mA,电子束加工束流为3mA、4mA、5mA,电子枪移动速度为4 mm/s、5 mm/s、6mm/s,电子束束斑直径为4mm,电子束扫描直径为12mm。然后使用电子束对调质和清洗处理后的工件进行表面处理,得到成品。
[0011]步骤3结束后进行步骤4。
[0012]步骤4:组织与性能测试,利用普瑞赛司EVO18电子显微镜观测试块组织,利用HDX

1000TM显微硬度计以0.98N载荷、10s加载时间下测量工件显微硬度;HSR

2M摩擦磨损试验机在40N载荷下,往复长度为4mm,测试30min,测量工件耐磨性能。用FA1104N型电子天平测量试样的磨损失重量。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1前需进行切割处理,采用数控铣床将5CrNiMo钢工件切割成40mm
×
40mm
×
40mm的试块,铣削过程中保持每个工件的进刀量一致、铣削速度相同,得到铣削后的试块。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1所述的清洗溶剂成分主要为丙酮和无水乙醇。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2所述的试块表面粗糙度Ra为2.115~2.415μ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诸多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采用调质处理与电子束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在提高试样表面力学性能如硬度、耐磨性等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试样表面粗糙度。本专利技术先对工件进行淬火(850℃)与高温回火(520℃)的调质热处理,并保温60min后冷却至室温,可使5CrNiMo热作模具钢中Cr元素吸收热量储存动能,利于其在试块深度方向的渗透扩散;然后采用电子束处理方式,使5CrNiMo热作模具钢急剧加热,达到材料熔点,试块表面微熔,填补表面凸起,实现表面粗糙度的降低;急剧升温、骤冷过程使得试块表面快速硬化,实现试块表面硬度、耐磨性能的整体提升。
[0018]2.本专利技术在连续电子束处理5CrNiMo热作模具钢时,表面熔融区金属微熔流动,受重力及表面张力作用,凸起处熔融金属流动填补凹处,无去除降低表面粗糙度,达到抛光效果;由于基体冷却速度较大,通过快速升温、急速冷却的方式使得材料熔融层和热影响区域组织生长细化,表面硬度、耐磨性得到提升,类似于热处理淬火效果。试块基体则因受热温度较低,内部组织不变,材料内部仍具有的韧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在达到表面抛光的基础上,还可实现表面性能如硬度、耐磨性等整体提高。
[0019]3.本专利技术关于电子束处理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过程是在真空加工室内进行,可保证加工过程环境无污染,避免5CrNiMo热作模具钢暴露于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同时能量传递介质为电子,具有能量转换高、作用效果好等特点。
[0020]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5CrNiMo热作模具钢表面粗糙度为0.824μm,普通模具钢表面粗糙度为2.125μm,制备的5CrNiMo热作模具钢表面粗糙度是普通模具钢表面粗糙度的0.38倍。即经过本专利技术电子束方法处理后,5CrNiMo热作模具钢试块表面粗糙度得到显著降低,表面抛光效果得到提升。5CrNiMo热作模具钢基体显微硬度为367HV0.5,改性层显微硬度为845HV0.5,改性层硬度是基体硬度的2.3倍。即经过本专利技术电子束处理,5CrNiMo热作模具钢试块表面硬度得到显著提高。在40N载荷下,往复长度为4mm,测试60min,失重量仅为0.0003g,相较于未电子束处理的试块磨损重量0.005g有较大提升。
[0021]【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前的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表面形貌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后得到的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表面形貌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得到的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截面显微组织。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得到的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改性层显微组织。
[002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6]实施例1:一种电子束处理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方法。
[0027]步骤1:调质处理,将试块工件放于烘箱中,进行淬火与高温回火的调质热处理,其中淬火温度为850℃,时长30min;高温回火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束处理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调质处理,将试块工件放于烘箱中,进行淬火与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其中淬火温度为850℃,高温回火温度为520℃;步骤1结束后进行步骤2;步骤2:前处理,对切割后的试块工件进行铣削,然后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溶剂对铣削后的工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油污与杂质;步骤2结束后进行步骤3;步骤3:电子束处理,将调质处理及清洗后的工件放置于电子束焊机的加工室内,用扩散泵串联罗茨泵对电子枪室和焊接加工室抽真空,使得电子枪室真空度为1.33
×
10^(

3)Pa,加工室真空度为5
×
10^(

2)Pa;设定电子束焊机控制台参数,电子束加速电压为60KV,电子束聚焦电流为390mA,电子束加工电流为3mA、4mA、5mA,电子枪移动速度为4mm/s、5mm/s、6mm/s,电子束斑直径为4mm,电子束扫描直径为12mm;然后使用电子束对工件进行表面处理,得到成品;步骤3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郭金科李新凯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