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电解液及包含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污染性强等特点,开发新型绿色环保的能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及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动汽车等领域。
[0003]电池的直流内阻(direct
‑
current internal resistance,简称DCIR)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DCIR影响电池的低温放电、倍率放电等性能。一般来说,含硫类的添加剂由于在负极还原生成ROSO2Li和Li2SO3等成分,可降低负极的阻抗,同时可在正极上形成保护膜。因此,含硫类的添加剂可降低电池的直流内阻,改善电池的低温性能和高温性能。目前,硫酸乙烯酯(DTD)是常用的含硫类添加剂,DTD对于降低电池的直流内阻、提升电池的高低温性能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DTD本身结构稳定性较差,需要低温保存以防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的结构:式(I):式(II):式(III):式(I)至式(III)中:X为O,S,NR3或CR4R5,R1‑
R
11
各自独立地为H、卤素、羟基、氰基、酯基、磺酰基、氟代磺酰基、磺酸基、氟代磺酸基、1
‑
1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烷基、1
‑
1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卤代烷基、1
‑
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1
‑
10个碳原子的氟代烷氧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其中,所述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为下述化合物1
‑
1至化合物1
‑
13:13: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在反应催化剂和反应溶剂存在下,将双羟基化合物与SOCl在缩合反应条件下接触;所述双羟基化合物具有式(A)、式(B)或式(C)所示的结构:式(A):式(B):式(C):式(A)、式(B)和式(C)中:X为O,S,NR3或CR4R5,R1‑
R
11
各自独立地为H、卤素、羟基、氰基、
酯基、磺酰基、氟代磺酰基、磺酸基、氟代磺酸基、1
‑
1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烷基、1
‑
1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卤代烷基、1
‑
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1
‑
10个碳原子的氟代烷氧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羟基化合物具有下述任一的结构:合物具有下述任一的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催化剂选自SiO2和Si(OC2H5)4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应溶剂为CH3OH、CH3CH2OH和CH3CN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缩合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20
‑
200℃,时间为30
‑
600分钟。6.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含有有机溶剂、锂盐以及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中,所述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在所述电解液中的浓度为0.01
‑
10wt%。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中,所述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在所述电解液中的浓度为0.01
‑
5wt%。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中,所述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在所述电解液中的浓度为0.3
‑
1wt%。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中,所述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选自3,4
‑
二羟基噻吩亚硫酸酯、2
‑
甲基
‑
3,4
‑
二羟基噻吩亚硫酸酯、2,5
‑
二甲基
‑
3,4
‑
二羟基噻吩
亚硫酸酯、2
‑
三氟甲基
‑
3,4
‑
二羟基噻吩亚硫酸酯、2,5
‑
二甲酸二甲酯
‑
3,4
‑
二羟基噻吩亚硫酸酯、N
‑
甲基
‑
3,4
‑
二羟基吡咯亚硫酸酯、2
‑
甲基
‑
N
‑
甲基
‑
3,4
‑
二羟基吡咯亚硫酸酯、2,5
‑
二甲基
‑
N
‑
甲基
‑
3,4
‑
二羟基吡咯亚硫酸酯、3,4
‑
二羟基呋喃亚硫酸酯、2
‑
甲基
‑
3,4
‑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李红红,金菁,雷裕东,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