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和一种自稳式基坑围护体系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013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和一种自稳式基坑围护体系,所述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包括支撑管、支撑管环板、支撑加强件、支撑连接管和连接管环板,支撑加强件包括加强件主体和多个加强板,支撑管的顶端开设有与支撑加强件形状适配的槽口,支撑加强件设于支撑管内且所述加强板的末端沿槽口伸出支撑管,支撑管环板设于支撑管的周侧,支撑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支撑管外径,支撑连接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支撑加强件形状适配的导向槽,支撑连接管套设于支撑管的顶端且所述加强板的末端活动卡设于所述导向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稳定,能便捷安全地进行预应力施加、承载力测试、轴力监测的优点。轴力监测的优点。轴力监测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和一种自稳式基坑围护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和一种自稳式基坑围护体系。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自稳式基坑围护体系中,通常采用钢管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支撑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3]首先,支撑承载力监测手段较复杂。目前的监测手段,需要先将支撑体系从上部割除一段,进行承载力试验,试验完成后再通过焊接、注浆回复原状。监测手段较为复杂,操作工序较多,而且对支撑材料有所损伤,降低支撑强度,对基坑安全性不利。
[0004]其次,支撑的轴力监测手段单一。目前的轴力监测,需要在支撑外表面粘贴应力计或应变计,由于钢管内部填石及注浆,支撑刚度发生变化,导致通过监测换算支撑轴力时不够准确,不能有效反馈设计及指导施工。
[0005]另外,支撑系统无法施加预应力。由于支撑为分段焊接,一段位于围檩内部,不具有施加预应力的条件。在基坑开挖的初始阶段,变形发展较快,对基坑安全和基坑周边环境的保护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和一种自稳式基坑围护体系。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包括支撑管、支撑管环板、支撑加强件、支撑连接管和连接管环板,
[0009]所述的支撑加强件包括加强件主体和沿加强件主体周侧设置的多个加强板,所述的支撑管的顶端开设有与支撑加强件形状适配的槽口,所述的支撑加强件设于支撑管内且所述加强板的末端沿槽口伸出支撑管,所述的支撑管环板绕设于所述支撑管的周侧,且所述支撑管环板位于所述槽口的底端,
[0010]所述的支撑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支撑管外径,所述的支撑连接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支撑加强件形状适配的导向槽,所述的支撑连接管套设于支撑管的顶端且所述加强板的末端活动卡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的连接管环板套设于所述支撑连接管的中部周侧。
[0011]优选地,所述的支撑加强件包括四个加强板,相邻所述加强板的夹角为90度。
[0012]优选地,所述的支撑管的顶端开设有四个槽口,所述的支撑连接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四个导向槽。
[0013]优选地,所述的预应力接头装置还包括预应力施加组件,所述的预应力施加组件包括变形协调环板和预应力动力器,所述的变形协调环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设置预应力动
力装置的动力装置连接孔,所述的预应力动力器通过动力装置连接孔与变形协调环板固定连接,所述的预应力动力器的底面与支撑管环板的顶面抵触,所述的预应力动力器的顶面与连接管环板的底面抵触。
[0014]优选地,所述的预应力接头装置还包括承载力监测器,所述的承载力监测器设于预应力动力器上。
[0015]优选地,所述的预应力接头装置还包括轴力检测器,所述的轴力检测器设于预应力动力器上。
[0016]优选地,所述的预应力动力器为千斤顶或液压动力装置。
[0017]优选地,所述的支撑管环板焊接固定于所述支撑管的周侧。
[0018]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管环板焊接固定与所述支撑连接管的周侧。
[0019]一种自稳式基坑围护体系,包括围护桩墙、设于围护撞墙顶部的围护围檩、支撑杆、上述的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所述的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的支撑管的底部与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形成支撑系统,所述的支撑系统与围护桩墙倾斜设置,所述的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的支撑连接管固定设于围护围檩内。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基于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对支撑杆与围护围檩、围护桩墙进行连接设置,能够有效对支撑杆进行预应力的施加、承载力测试和轴力监测,无需割除钢管及焊接钢管,对支撑结构无损伤;
[0022]2、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连接管与支撑管的末端通过支撑加强件活动配合设置,实现支撑管环板、连接管环板间距离可调的结构,可以给支撑结构施加预应力,控制围护体的变形,位移控制效果更好,对周边环境保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的侧视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管的侧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管的俯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管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加强件的结构侧视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加强件的结构俯视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连接管的结构侧视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连接管的结构俯视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管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预应力施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预应力施加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稳式基坑围护体系的结构侧视图;
[0035]其中,1、围护桩墙,2、围护围檩,3、支撑杆,4、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5、支撑管,6、支撑管环板,7、槽口,8、支撑连接管,9、连接管环板,10、支撑加强件,11、导向槽,12、预应力施加组件,13、变形协调环板,14、预应力动力器, 15、承载力监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专利技术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且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37]实施例
[0038]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4,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管5、支撑管环板6、支撑加强件10、支撑连接管8和连接管环板9。
[0039]对于接头装置的主体结构,如图1~9所示支撑加强件10包括加强件主体和沿加强件主体周侧设置的多个加强板,支撑管5的顶端开设有与支撑加强件10形状适配的槽口7,支撑加强件10设于支撑管5内且所述加强板的末端沿槽口7伸出支撑管5,支撑管环板6绕设于所述支撑管5的周侧并与支撑管5焊接连接,且所述支撑管环板6位于所述槽口7的底端,支撑连接管8的内径大于支撑管5外径,支撑连接管8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支撑加强件10形状适配的导向槽11,支撑连接管8套设于支撑管5的顶端且所述加强板的末端活动卡设于所述导向槽11内,连接管环板9套设于所述支撑连接管8的中部周侧并与支撑连接管8焊接连接。使用时,支撑连接管8可以在导向槽11、支撑加强件10的导向作用下沿支撑管5上下移动。
[0040]本实施例中,支撑加强件10包括四个加强板,相邻所述加强板的夹角为90 度,形成十字形支撑加强件10,对应的,支撑管5的顶端开设有四个槽口7,支撑连接管8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四个导向槽11。
[0041]本专利技术的预应力接头装置还包括预应力施加组件12,如图10、11所示,预应力施加组件12包括变形协调环板13和预应力动力器14,变形协调环板13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管(5)、支撑管环板(6)、支撑加强件(10)、支撑连接管(8)和连接管环板(9),所述的支撑加强件(10)包括加强件主体和沿加强件主体周侧设置的多个加强板,所述的支撑管(5)的顶端开设有与支撑加强件(10)形状适配的槽口(7),所述的支撑加强件(10)设于支撑管(5)内且所述加强板的末端沿槽口(7)伸出支撑管(5),所述的支撑管环板(6)绕设于所述支撑管(5)的周侧,且所述支撑管环板(6)位于所述槽口(7)的底端,所述的支撑连接管(8)的内径大于支撑管(5)外径,所述的支撑连接管(8)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支撑加强件(10)形状适配的导向槽(11),所述的支撑连接管(8)套设于支撑管(5)的顶端且所述加强板的末端活动卡设于所述导向槽(11)内,所述的连接管环板(9)套设于所述支撑连接管(8)的中部周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加强件(10)包括四个加强板,相邻所述加强板的夹角为9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管(5)的顶端开设有四个槽口(7),所述的支撑连接管(8)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四个导向槽(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预应力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接头装置还包括预应力施加组件(12),所述的预应力施加组件(12)包括变形协调环板(13)和预应力动力器(14),所述的变形协调环板(13)上开设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唐军戴生良李忠诚翁鑫荣郝飞顾承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山南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