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运载工具和建筑用电加热除霜风挡玻璃,具有透明基底一玻璃或其它可用于替代玻璃功能的透明窗用材料,在透明基底上并排设置有透明的导电加热膜和电磁波天线功能的导电膜,最上层是保护薄膜材料。其特征是在单一整块普通车辆用玻璃上设置有二种透明导电功能薄膜,在二种导电膜表面并且处于车窗窗框旁边位置制备有接触电极。该风挡玻璃具有透明电加热除霜、除雾功能,还具有电磁波天线的功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运载工具和建筑用窗玻璃,特别是指在普通风挡玻璃上制备有电加热除霜材料的轿车用前后窗风挡玻璃。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轿车后风挡玻璃除霜仍然沿用在玻璃表面印刷合金材料的厚膜。由于它是不透明的,因此只能做成细线条形状;而且该产品除霜工作时加热不均匀,温升慢;众多的不透明细线条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也使它不能应用到车辆的前风挡玻璃上。另外,用于轿车的车载通讯工具、车载电视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等往往都需要在车外配置一根(个)或多根(个)金属天线。它在抗风性能、车辆高速带来的问题和美观性方面都存在不足。中国技术专利申请91229598.8号公开了一种透明电热膜除霜挡风玻璃,该除霜挡风玻璃是在双层透明玻璃之间制备一层高透明度的电热膜,在电热膜上下两端分别制备两个电极,然后用透明胶将两层玻璃粘接在一起,封装边框而构成。该挡风玻璃的双层透明玻璃结构复杂、成本高、与现有车辆和建筑用窗的预留厚度空间和尺寸标准不符,双层玻璃的重量大、透明度和光学性能也比单层玻璃的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轿车用的前(或后)风挡玻璃,它具有透明电加热除霜、除雾功能,具有电磁波天线的功能。它能让驾驶员无遮挡地通过该风挡玻璃观察外界。本技术的电加热除霜风挡玻璃具有透明基底-玻璃或其它可用于替代玻璃功能的透明窗用材料。在透明基底上靠近车窗窗框某一边框狭窄区域依次设置有透明的天线用导电薄膜材料层和上层保护薄膜材料;在透明基底上的其它区域(除天线用导电薄膜区域外)依次设置有透明的导电加热薄膜材料层和上层保护薄膜材料;其特征是在单一整块透明基体上设置有导电的功能薄膜材料层,在透明基底上的二种导电膜表面并且处于车窗窗框旁边制备有接触电极。在本技术中,上述二种导电功能薄膜层可以直接采用透明的贴膜、涂刷膜、喷射膜或其它种物理及化学方式的镀膜。二种透明导电功能薄膜层在产品的构造中是有厚度和有形状的;二种透明导电功能薄膜在自然光线的环境下是视觉上可辨别的,在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中并处于通电除霜状态下,导电加热膜层在产品中的形状从视觉上更容易观察到。二种导电功能膜层各自的形状可以是由多个平行线条组成,或由多条垂直线条组成,或由一个矩形(或梯形)图案组成,或由多个相联的矩形(或梯形)图案组成。透明基底形状可以是平板式的各种二维平面形状或各种三维空间的曲面式的形状;透明基底的材料可以是玻璃材料或其它可用于替代玻璃功能的透明窗用材料,如聚碳酸酯(PC)材料等。在透明基底上的二种导电功能膜表面并且处于车窗窗框傍边制备的接触电极的个数分别是2个或10个以内,接触电极的形状是圆形(或方形、线条形状、其它几何形状)。在本技术中,还可以在透明基底和导电功能膜材料层之间,在导电功能膜材料层和上层保护薄膜材料之间分别增设一层透明过渡(或透明粘结)薄膜材料层,这样,可以让产品的抗冲击强度和薄膜的附着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在本技术中,还可以去掉上层保护薄膜材料,即在透明基底的上表面仅仅设置并排的透明导电加热薄膜和导电天线用薄膜,这样,可以使产品具有更简单的构造、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光学性能和光学透明度。本技术有如下一些有益的效果在普通汽车用单块风挡玻璃基底上制备的薄膜玻璃比“双层夹膜玻璃结构”的产品重量轻,其透明度和光学性能也更好;由于四层透明薄膜的总厚度可以做成小到2微米厚,大到10微米厚的水平,所以本产品与现有车辆和建筑用窗的预留厚度的空间和尺度标准相吻合;本技术具有电磁波天线功能,可以为车载通讯工具、车载电视和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服务。比起现行的不透明的合金材料细线条组成的电加热除霜玻璃,本技术在工作时由于导电透明膜的面积大,所以窗玻璃的温升快、温度分布均匀、除霜迅速。比起现行的交通运载工具的电磁波天线,它在抗风性能、减低车辆高速带来的问题和美观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优点。可见本技术具有多种功能,所以它不仅适用于轿车的前后风挡玻璃,也适用于其它交通运载工具的风挡玻璃,还可以用作建筑等领域的特殊需要的除霜玻璃和加热取暖玻璃。本技术的内容结合以下3个实施例做更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透明基底是普通轿车用曲面玻璃(1);在玻璃(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一透明过渡(粘结)薄膜材料层(2);在薄膜材料层(2)的上面靠近车窗窗框(7)的上边框3-20厘米以内区域设置透明的天线用导电薄膜材料层(3)(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之),在处于薄膜材料层(2)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并覆盖薄膜材料层(2)总面积的60%-90%区域设置有透明的导电加热薄膜材料层(4)(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之);然后再依次设置第二透明过渡(粘结)薄膜材料层(5)和上层保护薄膜材料(6),二种导电功能膜(3)和(4)在构造中的形状是由矩形(或梯形、或椭圆)图案组成,它们的厚度是在0.5微米到5微米范围内;在二种导电膜表面并且处于车窗窗框(7)以里3厘米(或以外3厘米)范围分别制备了二个接触电极(8)。实施例二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1、2、3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数码标示。本实施例透明基底是普通轿车用曲面玻璃(1),在玻璃(1)的上表面靠近车窗窗框(7)的上边框3-20厘米以内区域设置透明的天线用导电薄膜材料层(3),在处于玻璃(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并覆盖玻璃(1)总面积的60%-90%区域设置有透明的导电加热薄膜材料层(4);在透明的导电薄膜材料层(3)和(4)的上面设置上层保护薄膜材料(6),二种导电功能膜层(3)和(4)在构造中的形状是由矩形(或梯形、或椭圆)图案组成,它们的厚度是在0.5微米到5微米范围内;在二种透明导电膜表面并且处于车窗窗框(7)以里3厘米(或以外3厘米)范围分别制备了二个接触电极(8)。实施例三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1、2、3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数码标示。本实施例透明基底是普通轿车用曲面玻璃(1),在玻璃(1)的上表面靠近车窗窗框(7)的上边框3-20厘米以内区域设置透明的天线用导电薄膜材料层(3),在处于玻璃(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并覆盖玻璃(1)总面积的60%-90%区域设置有透明的导电加热薄膜材料层(4);二种导电功能膜层(3)和(4)在构造中的形状是由矩形(或梯形、或椭圆)图案组成,它们的厚度是在0.5微米到5微米范围内;在二种透明导电膜表面并且处于车窗窗框(7)以里3厘米(或以外3厘米)范围分别制备了二个接触电极(8)。权利要求1.一种电加热除霜风挡玻璃,其特征是具有透明玻璃基底(1),在透明基底(1)上靠近车窗窗框(7)的旁边设置透明的电磁波天线用导电薄膜(3);在透明基底(1)上的中心区域设置另一透明的导电加热薄膜(4);在并排设置的透明天线导电膜(3)和导电加热膜(4)的上面设置上层保护薄膜材料(6);在二种透明导电膜表面并且位于车窗窗框(7)的旁边制备有接触电极(8)。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除霜风挡玻璃,其特征是在透明基底(1)上并排设置的二种透明导电薄膜是有厚度、形状和位置要求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厚度是在0.5微米到5微米范围内;天线用导电薄膜(3)的形状是由多个平行的水平线条组成,或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加热除霜风挡玻璃,其特征是具有透明玻璃基底(1),在透明基底(1)上靠近车窗窗框(7)的旁边设置透明的电磁波天线用导电薄膜(3);在透明基底(1)上的中心区域设置另一透明的导电加热薄膜(4);在并排设置的透明天线导电膜(3)和导电加热膜(4)的上面设置上层保护薄膜材料(6);在二种透明导电膜表面并且位于车窗窗框(7)的旁边制备有接触电极(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宁,
申请(专利权)人:崔海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