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麦庆忠专利>正文

复合多功率电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78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多功率电热管,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外管内部呈均匀螺旋状的外圈发热丝的中间空道被同轴套进呈均匀螺旋状的内圈发热丝,内、外圈发热丝在管内不接触,其两端头分别与金属外管4两端的引接线装置(冷针)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合理,用同一电热管可以得到不同的功率以达到加热、保温、快速加热等不同功能,使得安装方便高效、物美价廉,是各种电加热产品设备的先进配件。(*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热管,特别是复合多功率电热管。现有技术中的电热管,其管内只有单一的发热丝,也即发热功率是单一固定的,当装置需要改变功率而使之有保温、快热、慢热的功能时,要依靠变压器来升降压或加多几个电热管,这样装置就需要较大的部件空间,安装复杂、成本加高。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装置的安装简便、用一支电热管可得到多种功率、成本低高功效的复合多功率电热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多功率电热管,包括金属外管4、内部填充物7,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外管4内部呈均匀螺旋状的外圈发热丝5的中间空道被同轴套进呈均匀螺旋状的内圈发热丝6,内、外圈发热丝在管内不接触,其两端头分别与金属外管4两端的引接线装置(冷针)相连接。——所述的引接线装置(冷针)包括上部冷针和下部冷针,上部冷针包括上部引线柱8、绝缘套9、电极金属管10和上部绝缘件11;下部冷针包括下部绝缘件1、下部引线柱2和外圈螺母3。——所述的引接线装置(冷针)在金属外管4的一端是上部冷针另一端是下部冷针时,内圈发热丝5的一端与上部冷针的上部引线柱8相连,另一端与下部冷针的下部引线柱2相连;外圈发热丝6的一端与上部冷针的电极金属管10相连,另一端与下部冷针的外圈螺母3相连。——所述的引接线装置(冷针)在金属外管4的两端同是下部冷针时,内圈发热丝5的两端分别与下部冷针的两个下部引线柱2相连;外圈发热丝6的两端分别与下部冷针的两个外圈螺母3相连。——所述的引接线装置(冷针)在金属管4的两端同是上部冷针时,内圈发热丝5的两端分别与上部冷针的两个上部引线柱8相连;外圈发热丝6的两端分别与上部冷针的两个电极金属管10相连。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端是上部冷针另一端是下部冷针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两端同是下部冷针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两端同是上部冷针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技术的上部冷针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的下部冷针结构剖视图在图1至图5中,1为下部绝缘件、2为下部引线柱、3为外圈螺母、4为金属外管、5为外圈发热丝、6为内圈发热丝、7为填充物、8为上部引线柱、9为绝缘套、10为电极金属管、11为上部绝缘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设R1为外圈发热丝6的电阻,R2为内圈发热丝5的电阻,在施加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单独使用R1(加热情况)时的功率为P1=V2/R1;单独使用R2(保温情况)时的功率为P2=V2/R2;当R1、R2串联时的功率P3=V2/(R1+R2),当R1、R2并联时,则功率P4=V2/R1∥R2,此时 所以当上部冷针与下部冷针与两圈发热丝以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再加上外部控制电路的调控就可以用一支电热管得到几种不同的功率。实施时,选择不同直径和阻值的发热丝用绕丝机绕成一定长度的均匀螺旋体,在特制的装置上将内、外圈发热丝同轴定位套起来,其两头分别与冷针的指定部位焊接,按设计型号要求,将金属管材剪裁成一定长度,置于引线装粉机上,将已焊好冷针的内外圈发热丝拉进金属管内,填装绝缘导热的填充物如镁粉,填实后封口,再将直线型的发热管放进各式各样的定型模具内,弯压成所需形状的电热管,即成为本技术,用以制造各种电热水器,熨斗,咖啡壶等带加热保温功能的产品设备。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同一电热管可以得到不同的功率以达到加热、保温、快速加热等不同功能,使得安装方便高效,物美价廉,是各种电加热产品设备的先进配件。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多功率电热管,包括金属外管(4)、内部填充物(7),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外管(4)内部呈均匀螺旋状的外圈发热丝(5)的中间空道被同轴套进呈均匀螺旋状的内圈发热丝(6),内、外圈发热丝在管内不接触,其两端头分别与金属外管(4)两端的引接线装置(冷针)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多功率电热管,其特征在于引接线装置(冷针)包括上部冷针和下部冷针,上部冷针包括上部引线柱(8)、绝缘套(9)、电极金属管(10)和上部绝缘件(11);下部冷针包括下部绝缘件(1)、下部引线柱(2)和外圈螺母(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多功率电热管,其特征在于引接线装置(冷针)在金属外管(4)的一端是上部冷针另一端是下部冷针时,内圈发热丝(5)的一端与上部冷针的上部引线柱(8)相连,另一端与下部冷针的下部引线柱(2)相连;外圈发热丝(6)的一端与上部冷针的电极金属管(10)相连,另一端与下部冷针的外圈螺母(3)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多功率电热管,其特征在于引接线装置(冷针)在金属外管(4)的两端同是下部冷针时,内圈发热丝(5)的两端分别与下部冷针的两个下部引线柱(2)相连;外圈发热丝(6)的两端分别与下部冷针的两个外圈螺母(3)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多功率电热管,其特征在于引接线装置(冷针)在金属管(4)的两端同是上部冷针时,内圈发热丝(5)的两端分别与上部冷针的两个上部引线柱(8)相连;外圈发热丝(6)的两端分别与上部冷针的两个电极金属管(10)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多功率电热管,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外管内部呈均匀螺旋状的外圈发热丝的中间空道被同轴套进呈均匀螺旋状的内圈发热丝,内、外圈发热丝在管内不接触,其两端头分别与金属外管4两端的引接线装置(冷针)相连接。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用同一电热管可以得到不同的功率以达到加热、保温、快速加热等不同功能,使得安装方便高效、物美价廉,是各种电加热产品设备的先进配件。文档编号H05B3/42GK2400993SQ0022778公开日2000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7日专利技术者麦庆忠, 黎有银, 盛建寅 申请人:麦庆忠, 黎有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多功率电热管,包括金属外管(4)、内部填充物(7),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外管(4)内部呈均匀螺旋状的外圈发热丝(5)的中间空道被同轴套进呈均匀螺旋状的内圈发热丝(6),内、外圈发热丝在管内不接触,其两端头分别与金属外管(4)两端的引接线装置(冷针)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庆忠黎有银盛建寅
申请(专利权)人:麦庆忠黎有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