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相变齿形带散热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73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相变齿形带散热电机,包括悬伸绕组与电机外壳,悬伸绕组与电机外壳之间设有由超薄相变器件弯折而成的齿形带,齿形带包括多个依次交错拼接形成闭环的齿根和齿顶,齿形带的每个齿根均抵接于悬伸绕组,齿形带的每个齿顶与电机外壳之间均设有绝缘体,每个绝缘体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齿形带齿顶和电机外壳紧密贴合。通过绝缘体的隔断,齿形带的金属壳体不直接接触电机外壳,避免齿形带的金属壳体和电机外壳之间的导电,有效防止发生电流击穿或短路等事故。通过每个绝缘体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齿形带齿顶和电机外壳紧密贴合,散热路径热阻较小,散热效果较好。电机即使长期运行也不容易产生热量堆积,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相变齿形带散热电机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相变齿形带散热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在电动汽车、机床等众多机械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和工业发展节奏的逐渐加快,电机的运转速度和性能需求也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当电机运转速度越来越快,电机线圈绕组所要承受的电流也在不断增长,小型化时代又要求电机在有限的空间之下能处理更为极端的工况,而电流的增大就将导致发热量的平方级增长,从而使线圈绕组甚至是电机整体陷入过热状态,从而降低电机使用寿命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0003]传统的油冷、水冷甚至是风冷对电机的散热效率均是有限,以水冷电机为例,水冷电机的水冷外壳无法与电机悬伸绕组直接接触,仅依靠远距离导热很难降低热集中位置的高温。而相变传热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案。
[0004]专利技术人通过将相变超薄器件弯折成齿形带,将齿形带安装在悬伸绕组与水冷外壳之间,使齿形带的齿根与悬伸绕组接触,齿顶与外壳接触,从而便可以将悬伸绕组的热量通过齿形带快速导至水冷外壳从而实现散热。
[0005]然而相变器件的壳体通常由金属制成,其金属特性使得悬伸绕组与水冷外壳之间容易出现导电状况,导致发生电流击穿或短路等事故。
[0006]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避免发生短路事故的高效散热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相变齿形带散热电机,散热效率高,不容易产生热量堆积,能够避免发生短路事故。
[0008]本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相变齿形带散热电机,包括悬伸绕组与电机外壳,悬伸绕组与电机外壳之间设有由超薄相变器件弯折而成的齿形带,齿形带包括多个依次交错拼接形成闭环的齿根和齿顶,齿形带的每个齿根均抵接于悬伸绕组,齿形带的每个齿顶与电机外壳之间均设有绝缘体,每个绝缘体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齿形带齿顶和电机外壳紧密贴合。
[0010]进一步,绝缘体宽度小于齿形带的齿顶宽度。
[0011]进一步,绝缘体为U形,U形绝缘体紧密扣接于齿形带的齿顶。
[0012]进一步,绝缘体与对应的齿形带齿顶之间涂有导热材料。
[0013]进一步,导热材料包括导热硅脂和导热泥。
[0014]进一步,绝缘体由陶瓷或高分子绝缘材料制成。
[0015]进一步,电机外壳为水冷外壳、油冷外壳或风冷外壳。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为了防止发生电流击穿或短路等事故,在齿形带的每个齿顶与电机外壳之间均设置绝缘体,通过绝缘体的隔断,使齿形带的金属壳体不直接接触电机外壳,从而避免了齿形带的金属壳体和电机外壳之间的导电,有效防止发生电流击穿或短路等事故。通过每个绝缘体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齿形带齿顶和电机外壳紧密贴合,使得悬伸绕组产生的热量首先通过相变齿形带的齿根带走,进而通过齿形带齿顶传递到绝缘体,再通过绝缘体传递到电机外壳进行散热,散热路径热阻较小,散热效果较好。设置了防短路结构的绝缘体后,保证了电机的运行安全,在传热效率稍微降低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相变齿形带实现高效传热。电机即使长期运行也不容易产生热量堆积,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具有防短路结构的相变齿形带散热电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H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
电机外壳,2

绝缘体,3

齿形带,4

悬伸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3]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相变齿形带散热电机,包括悬伸绕组4与电机外壳1,悬伸绕组4与电机外壳1之间设有由超薄相变器件弯折而成的齿形带3,齿形带3包括多个依次交错拼接形成闭环的齿根和齿顶,齿形带3的每个齿根均抵接于悬伸绕组4,齿形带3的每个齿顶与电机外壳1之间均设有绝缘体2,每个绝缘体2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齿形带3齿顶和电机外壳1紧密贴合。
[0024]现有技术中,水冷电机的水冷外壳并不与电机悬伸绕组4直接接触,电机悬伸绕组4产生的热量仅能依靠远距离导热,散热效果不尽如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利技术人构思通过将相变超薄器件弯折成环状的齿形带3,将齿形带3安装在悬伸绕组4与水冷外壳之间,使齿形带3的齿根与悬伸绕组4接触,齿顶与外壳接触,从而使悬伸绕组4的热量通过齿形带3快速导至水冷外壳来实现高效散热。然而,现有技术的相变超薄器件通常具有金属壳体,当金属壳体与电机外壳1内壁之间接触时容易出现导电状况,导致发生电流击穿或短路等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0025]为了防止发生电流击穿或短路等事故,专利技术人在齿形带3的每个齿顶与电机外壳1之间均设置绝缘体2,通过绝缘体2的隔断,使齿形带3的金属壳体不直接接触电机外壳1,从而避免了齿形带3的金属壳体和电机外壳1之间的导电,有效防止发生电流击穿或短路等事故。通过每个绝缘体2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齿形带3齿顶和电机外壳1紧密贴合,使得悬伸绕组4产生的热量首先通过相变齿形带3的齿根带走,进而通过齿形带3齿顶传递到绝缘体2,再通过绝缘体2传递到电机外壳1进行散热,散热路径热阻较小,散热效果较好。设置了防短路结构的绝缘体2后,保证了电机的运行安全,在传热效率稍微降低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相变齿形带3实现高效传热。电机即使长期运行也不容易产生热量堆积,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0026]具体地,齿形带3的齿顶和齿根以及绝缘体2的截面均为弧形,绝缘体2为U形。
[0027]绝缘体2能够分别与齿形带3的齿顶和电机外壳1内壁紧密贴合,齿形带3的齿根能
够与悬伸绕组4紧密贴合。绝缘体2与齿形带3以及电机外壳1的充分接触,可以避免电机振动过程中出现接触空隙,因此大大降低了接触热阻,提高导热效率。
[0028]U形绝缘体2紧密扣接于齿形带3的齿顶。绝缘体2宽度小于齿形带3的齿顶宽度。U形结构使得绝缘体2能够更牢固地安装于齿形带3上,不容易松脱,减少故障机率。
[0029]进一步地,绝缘体2与对应的齿形带3齿顶之间涂有导热材料,以使绝缘体2扣接于齿形带3齿顶上时,保证绝缘体2与电机外壳1内壁充分接触。
[0030]具体地,导热材料包括导热硅脂和导热泥。绝缘体2由陶瓷或高分子绝缘材料制成。
[0031]电机外壳1为水冷外壳、油冷外壳或风冷外壳。
[0032]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相变齿形带散热电机,包括悬伸绕组与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悬伸绕组与电机外壳之间设有由超薄相变器件弯折而成的齿形带,齿形带包括多个依次交错拼接形成闭环的齿根和齿顶,齿形带的每个齿根均抵接于悬伸绕组,齿形带的每个齿顶与电机外壳之间均设有绝缘体,每个绝缘体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齿形带齿顶和电机外壳紧密贴合。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相变齿形带散热电机,其特征在于:绝缘体宽度小于齿形带的齿顶宽度。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相变齿形带散热电机,其特征在于: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树彬赵威汤勇张仕伟黄梓滨余小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畅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