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叉车的探头随动装置,包括:主动架,其可相对于叉车的车架上下滑动,以带动叉臂升降货物,所述主动架上设有第一抵接部;随动架,其与所述主动架可滑动连接,所述随动架上设有第二抵接部,且所述探头安装在所述随动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随动架,并使随动架在主动架上升至一定高度后跟随其向上运动;在随动架上设置探头,使得当货物上升至探头能够直接观测到其底面的高度时,第一抵接部即与第二抵接部抵接,探头即跟随其升高,并在货物持续升高的过程中与之保持相对静止,以便于实时观察货物底面的情况。以便于实时观察货物底面的情况。以便于实时观察货物底面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叉车的探头随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叉车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叉车的探头随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叉车在通过叉臂伸入货物的底架,抬升叉臂以叉起货物进行运输。在抬升、运输和停放货物的过程中,均需要利用叉车上的相机探头对货物进行观测,以增强货物搬运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0003]然而,为了使相机和货物保持相对静止,就需要将相机探头设置在叉臂上,使叉臂上升和下降时相机探头也能跟随其上升和下降。这样设置,虽然能够保证清晰的观测到货物的侧面和顶面,但无法观测到货物的底面;
[0004]现有的解决方案中,一般是在叉车车架上设一固定的相机探头,使货物被抬升后能够被该相机探头探测到,但货物升高的高度越大时,该探头与货物的距离越远,就越难清晰的观测货物;而且在货物上升的过程中,货物与探头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探头也无法清晰的观测到货物的底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叉车的探头随动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探头无法清晰的观测到货物的底部等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叉车的探头随动装置,包括:
[0007]主动架,其可相对于叉车的车架上下滑动,以带动叉臂升降货物,所述主动架上设有第一抵接部;
[0008]随动架,其与所述主动架可滑动连接,所述随动架上设有第二抵接部,且所述探头安装在所述随动架上;
[0009]所述主动架具有第一行程段和第二行程段,所述主动架在第一行程段内相对于车架滑动时,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分离,且所述随动架相对于所述车架静止;所述主动架在第二行程段内相对于车架滑动时,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相抵,所述主动架带动所述随动架相对于所述车架滑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架包括第一主板和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两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板的两侧边固接;
[0011]还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侧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柱,以形成所述第一抵接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柱由橡胶材质制得。
[0013]进一步地,所述随动架包括第二主板,在第二主板上连接有抵接板,以形成所述第二抵接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板与所述主动架的滑动方向垂直。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探头安装在所述随动架的下端,且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最大距离为210mm
‑
230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架靠近所述随动架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滑块,所述随动架靠近所述主动架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滑轨,且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轨滑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通过设置一随动架,并使随动架在主动架上升至一定高度后跟随其向上运动;在随动架上设置探头,使得当货物上升至探头能够直接观测到其底面的高度时,第一抵接部即与第二抵接部抵接,探头即跟随其升高,并在货物持续升高的过程中与之保持相对静止,以便于实时观察货物底面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中随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中随动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实施例中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实施例中随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00、主动架;110、第一抵接部;120、第一主板;130、侧板;140、滑块;150、连接板;
[0025]200、随动架;210、第二抵接部;220、第二主板;230、滑轨;
[0026]300、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8]请参照图1
‑
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叉车的探头随动装置,包括:
[0029]主动架100,其可相对于叉车的车架上下滑动,以带动叉臂升降货物,所述主动架100上设有第一抵接部110;
[0030]随动架200,其与所述主动架100可滑动连接,所述随动架200上设有第二抵接部210,且所述探头300安装在所述随动架200上;
[0031]所述主动架100具有第一行程段和第二行程段,所述主动架100在第一行程段内相对于车架滑动时,所述第一抵接部110与所述第二抵接部210分离,且所述随动架200相对于所述车架静止;所述主动架100在第二行程段内相对于车架滑动时,所述第一抵接部110和第二抵接部210相抵,所述主动架100带动所述随动架200相对于所述车架滑动。
[0032]具体地说,本申请设有主动架100和随动架200,主动架100与叉臂固接,随动架200与车架可滑动连接。当叉臂抬升货物,且主动架100处于第一行程段内时,主动架100相对于车架向上滑动,第一抵接部110朝向第二抵接部210方向运动,但第一抵接部110仍与第二抵接部210分离,随动架200保持静止;当叉臂抬升货物至主动架100处于第二行程段内时,此时第一抵接部110与第二抵接部210相抵,主动架100上升的过程中,第一抵接部110抵住第二抵接部210带动随动架200一同上升,使随动架200上的探头300能够与货物保持相对于静止,便于观测货物底面的情况。
[0033]可知,本申请通过设置一随动架200,并使随动架200在主动架100上升至一定高度后跟随其向上运动;在随动架200上设置探头300,使得当货物上升至探头300能够直接观测到其底面的高度时,第一抵接部110即与第二抵接部210抵接,探头300即跟随其升高,并在货物持续升高的过程中与之保持相对静止,以便于实时观察货物底面的情况。
[0034]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架100包括第一主板120和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30,两侧板130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板120的两侧边固接;
[0035]还设有一连接板150,所述连接板150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侧板130连接,所述连接板150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柱,以形成所述第一抵接部110。
[0036]进一步地,所述随动架200包括第二主板220,在第二主板220上连接有抵接板,以形成所述第二抵接部210。
[0037]具体地说,当抵接柱与抵接板分离时,主动架100不会带动随动架200上升,随着主动架100的上升,直至抵接柱与抵接板相抵时,抵接柱顶着抵接板并带动随动架200上升,以带动探头300跟随货物运动。
[0038]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柱由橡胶材质制得。
[0039]抵接柱为橡胶的软质材料,当其与抵接板相抵时,可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抵接板被撞坏。
[0040]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板与所述主动架100的滑动方向垂直。
[00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叉车的探头随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架,其可相对于叉车的车架上下滑动,以带动叉臂升降货物,所述主动架上设有第一抵接部;随动架,其与所述主动架可滑动连接,所述随动架上设有第二抵接部,且所述探头安装在所述随动架上;所述主动架具有第一行程段和第二行程段,所述主动架在第一行程段内相对于车架滑动时,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分离,且所述随动架相对于所述车架静止;所述主动架在第二行程段内相对于车架滑动时,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相抵,所述主动架带动所述随动架相对于所述车架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叉车的探头随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架包括第一主板和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两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板的两侧边固接;还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侧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柱,以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敏皇,张翔龙,张提成,叶青云,徐乾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