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接缝的多重阻隔止水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33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接缝的多重阻隔止水带结构。现有止水带只有在与结构紧密接触时才能满足密封要求。本结构的止水带本体包括疏水变形区、阻水内区和阻水外区;疏水变形区位于止水带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管套,管套与止水带本体垂直;管套的迎水面设置有渗水孔,管套内设置有柔性带孔软管;阻水外区位于疏水变形区的两侧,外壁设置有遇水膨胀橡胶层;阻水内区位于阻水外区的两侧,外壁设置有自粘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阻水外区设置遇水膨胀橡胶层,可膨胀填充因振捣不实出现的蜂窝和麻坑;在阻水内区设置自粘胶层,尽可能与后浇混凝土贴合的更加紧密,这样的双层/双道阻水区域设置更为合理可靠。置更为合理可靠。置更为合理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接缝的多重阻隔止水带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接缝的多重阻隔止水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止水带作为隧道结构接缝必备的材料,随着近些年城市管廊、地铁、地下工程及高铁隧道的兴建,使用频率和使用量出现大幅提升。止水带多为橡胶类材料,在接缝处先固定位置张挂后再进行水泥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出于保护橡胶止水带的目的,振捣往往达不到隧道的边缘部位,造成橡胶止水带与混凝土接触区域振捣不实,混凝土内部产生蜂窝、凹坑等,加之混凝土固化后出现收缩,在橡胶止水带与隧道接缝的接触表面极易出现渗水缝隙。此外,随着隧道内接缝处泥沙堆积,水便越过止水带疏水区,扩散进入隧道整个防水体系,造成隧道内窜水的现象。
[0003]现有隧道接缝结构,疏水区仍未做有效处理,仅改变基本形状,可以满足接缝的动态变形需求,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基本的疏水功效会因泥沙或钙、镁等物质沉淀而大大失效;此外,现有止水带虽然有一定的阻隔水功能,比如增设自粘胶层,但自粘胶层没有弹性,只有在紧密接触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满足其密封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接缝的多重阻隔止水带结构,至少可解决现有止水带不易满足密封性能要求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隧道接缝的多重阻隔止水带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止水带本体,止水带本体包括疏水变形区、阻水内区和阻水外区;
[0007]所述疏水变形区位于止水带本体的中部,疏水变形区的止水带本体设置有管套,管套与止水带本体垂直;管套的迎水面设置有渗水孔,管套内设置有柔性带孔软管;
[0008]所述阻水外区位于疏水变形区的两侧,阻水外区的止水带本体外壁设置有遇水膨胀橡胶层;
[0009]所述阻水内区位于阻水外区的两侧,阻水内区的止水带本体外壁设置有自粘胶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阻水内区的外侧为限位区,限位区的止水带本体设置有向外扩大的限位体。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带本体的外壁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止水肋条。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止水肋条位于疏水变形区与阻水外区之间,以及阻水外区和阻水内区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管套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管套的管孔横截面为圆形。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带本体为橡胶质材料,所述遇水膨胀橡胶层为遇水膨胀橡胶
材料,止水带本体和遇水膨胀橡胶层为一体硫化成型结构。
[0015]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带孔软管为PVC或PE软管,柔性带孔软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通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根据止水带接触后浇混凝土的位置及振捣区域,分别设置了阻水外区和阻水内区,阻水外区设置遇水膨胀橡胶层,阻水内区设置自粘胶层,阻水外区相对靠近外层,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遇水膨胀效果,填充因振捣不实出现的蜂窝和麻坑;阻水内区相对靠近内层,可以尽可能与后浇混凝土贴合的更加紧密,这样的双层/双道阻水区域设置更为合理可靠。
[0018]此外,本技术还设置了疏水变形区,在疏水变形区内嵌柔性带孔软管,不仅可以承压,避免较大的颗粒物质进入疏水区域,还可以满足止水带疏水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实施例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图。
[0022]图中标识为:
[0023]1‑
止水带本体,2

限位体,3

自粘胶层,4

止水肋条,5

遇水膨胀橡胶层,6

柔性带孔软管,7

渗水孔,8

管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和全面。
[002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6]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化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接缝的多重阻隔止水带结构,在隧道衬砌施工时,设置在隧道接缝即伸缩缝/变形缝处,图1中,上方定义为迎水侧,下方定位为背水侧。所述结构包括止水带本体1,止水带本体1包括疏水变形区、阻水内区和阻水外区。疏水变形区位于
止水带本体1的中部,疏水变形区左右两侧为阻水外区,阻水外区各自的两侧为阻水内区。
[0028]疏水变形区对应隧道接缝的位置,疏水变形区的止水带本体1设置有管套8,管套8位于隧道接缝内,管套8与止水带本体1垂直。管套8的迎水面设置有渗水孔7,管套8内设置有柔性带孔软管6,柔性带孔软管6位于隧道接缝内。
[0029]阻水外区的止水带本体1外壁设置有遇水膨胀橡胶层5。止水带本体1为橡胶类材料,遇水膨胀橡胶层5为遇水膨胀橡胶类材料,止水带本体1和遇水膨胀橡胶层5为一体硫化成型结构,通过挤出机共挤出硫化成型。
[0030]阻水内区的止水带本体1外壁设置有自粘胶层3,自粘胶层3后期贴覆在止水带本体1上。
[0031]止水带本体1上还设置有限位区,两侧阻水内区的外侧为限位区,限位区的止水带本体1设置有向外扩大的限位体2,图1中,起到在左右方向上的限位作用。
[0032]止水带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止水肋条4,止水肋条4位于疏水变形区与阻水外区之间,以及阻水外区和阻水内区之间,不仅起到阻水作用,还起到分区的作用。
[0033]如图1的实施例1,在该实施例中,管套8的横截面为圆形,管套8的管孔横截面为圆形。如图2的实施例2,在该实施例中,管套8的横截面为矩形,管套8的管孔横截面为圆形。当然根据需要,管套8的横截面也可为其他形状。柔性带孔软管6可为PVC或PE软管,柔性带孔软管6的管壁上设置有均匀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接缝的多重阻隔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止水带本体(1),止水带本体(1)包括疏水变形区、阻水内区和阻水外区;所述疏水变形区位于止水带本体(1)的中部,疏水变形区的止水带本体(1)设置有管套(8),管套(8)与止水带本体(1)垂直;管套(8)的迎水面设置有渗水孔(7),管套(8)内设置有柔性带孔软管(6);所述阻水外区位于疏水变形区的两侧,阻水外区的止水带本体(1)外壁设置有遇水膨胀橡胶层(5);所述阻水内区位于阻水外区的两侧,阻水内区的止水带本体(1)外壁设置有自粘胶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接缝的多重阻隔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内区的外侧为限位区,限位区的止水带本体(1)设置有向外扩大的限位体(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接缝的多重阻隔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先伟王飞请求不公布姓名黄双林陈海军何永旺张旭珍朵生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