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900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收集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本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悬浮块,两组所述悬浮块的相对侧壁均设置有收集机构,所述悬浮块的顶壁开设有作用孔,所述作用孔的内腔设置有拉绳,本新型方案能够通过设置悬浮块、拉绳和配重块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悬浮块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避免装置随河水流动发生移动,有利于工作人员定期前来指定位置进行维护;通过设置扇叶、桨叶和转杆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将水面的漂浮垃圾随水流一起吸入装置内腔进行过滤,有利于提高装置的过滤效果,便于对漂浮垃圾进行清理。便于对漂浮垃圾进行清理。便于对漂浮垃圾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收集装置
,具体为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使用漂浮物收集装置对河道上漂浮的杂物垃圾进行清理,但现有的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大多数是漂浮在河面上进行收集的,易随水流被冲走,不便于工作人员对收集的垃圾进行清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大多数是漂浮在河面上进行收集的,易随水流被冲走,不便于工作人员对收集的垃圾进行清理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悬浮块,两组所述悬浮块的相对侧壁均设置有收集机构,所述悬浮块的顶壁开设有作用孔,所述作用孔的内腔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底端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悬浮块的顶壁均设置有作用架,所述作用架内腔的前后侧壁均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顶壁均设置有螺纹杆,所述拉绳位于所述夹持块的下侧,所述螺纹杆设置于所述作用架的顶壁。
[0005]优选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桶,所述悬浮块设置于所述收集桶的左右侧壁,所述收集桶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桶,所述收集桶的底壁均匀开设有透水口,所述过滤桶内腔的底壁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端设置有扇叶,所述转杆的底端设置有桨叶,所述桨叶位于所述收集桶的下侧。
[0006]优选的,所述收集桶顶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过滤桶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限位块,左右两侧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槽的内腔。
[0007]优选的,两组所述悬浮块的相对侧壁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腔的上下侧壁均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收集桶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调节螺杆的外壁,所述调节螺杆的顶端设置有转钮,所述转钮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上侧。
[0008]优选的,所述拉绳的顶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夹持块的左侧。
[0009]优选的,所述过滤桶的顶壁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的外壁设置有防滑套。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通过设置悬浮块、拉绳和配重块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悬浮块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避免装置随河水流动发生移动,有利于工作人员定期前来指定位置进行维护;
[0012]2、该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通过设置扇叶、桨叶和转杆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将水面的漂浮垃圾随水流一起吸入装置内腔进行过滤,有利于提高装
置的过滤效果,便于对漂浮垃圾进行清理;
[0013]3、该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通过设置调节螺杆、支撑架和收集桶是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收集桶的位置进行调节,使收集桶处于水面以下,便于对水平面的漂浮垃圾进行收集,有利于通过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收集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0019]图中:100、悬浮块;101、收集机构;102、拉绳;103、配重块;104、作用架;105、夹持块;106、螺纹杆;107、收集桶;108、过滤桶;109、转杆;110、扇叶;111、桨叶;112、限位块;113、支撑架;114、调节螺杆;115、限位环;116、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两组悬浮块100的相对侧壁均设置有收集机构101,悬浮块100的顶壁开设有作用孔,作用孔便于对拉绳102的移动进行限位,作用孔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拉绳102,拉绳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03,通过配重块103沉入水底可以对拉绳102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河水中发生偏移,悬浮块100的顶壁均固定连接有作用架104,作用架104内腔的前后侧壁均滑动连接有夹持块105,通过夹持块105与作用架104相配合对拉绳102进行夹持固定,作用架104内腔的前后侧壁开设有滑槽,夹持块105位于滑槽的内腔,避免夹持块105发生偏转,夹持块105的顶壁均转动拉环有螺纹杆106,拉绳102位于夹持块105的下侧,螺纹杆106螺接于作用架104的顶壁;拉绳102的顶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15,通过限位环115可以避免拉绳102从悬浮块100上脱落,限位环115位于夹持块105的左侧;将装置搬运至指定的河道上,将配重块103投入水中使其沉底,通过配重块103带动拉绳102下移,当配重块103沉底后拉动拉绳102使其绷直,通过转动螺纹杆106使其在作用架104上进行升降,通过螺纹杆106带动夹持块105移动,通过夹持块105移动对拉绳102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拉绳102对悬浮块100进行限位固定,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悬浮块100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避免装置随河水流动发生移动,有利于工作人员定期前来指定位置进行维护,收集机构101包括收集桶107,悬浮块100固定连接于收集桶107的左右侧壁,收集桶107的内腔卡接有过滤桶108,收集桶107的底壁均匀开设有透水口,过滤桶108内腔的底壁转动连接有转杆109,转杆10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10,通过扇叶110旋转将水从收集桶107的内腔排出,便于水流从上部进入过滤桶108的内腔进行过
滤,转杆10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桨叶111,通过河水流动便于带动桨叶111进行旋转,桨叶111位于收集桶107的下侧;收集桶107顶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通过限位槽便于限位块112进行卡接限位,避免过滤桶108发生偏转,过滤桶108的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2,左右两侧限位块112分别位于左右两侧限位槽的内腔;过滤桶108的顶壁设置有提手116,通过提手116便于将过滤桶108取出,提手11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滑套,防滑套可以避免打滑;通过河水流动带动桨叶111进行旋转,通过桨叶111带动转杆109进行旋转,通过转杆109带动扇叶110进行旋转,通过扇叶110推动收集桶107内腔的水从透水口排出,使河水从收集桶107的顶部进入过滤桶108的内腔,通过过滤桶108对漂浮的垃圾进行过滤收集,可以使装置便于将水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悬浮块(100),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悬浮块(100)的相对侧壁均设置有收集机构(101),所述悬浮块(100)的顶壁开设有作用孔,所述作用孔的内腔设置有拉绳(102),所述拉绳(102)的底端设置有配重块(103),所述悬浮块(100)的顶壁均设置有作用架(104),所述作用架(104)内腔的前后侧壁均设置有夹持块(105),所述夹持块(105)的顶壁均设置有螺纹杆(106),所述拉绳(102)位于所述夹持块(105)的下侧,所述螺纹杆(106)设置于所述作用架(104)的顶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101)包括收集桶(107),所述悬浮块(100)设置于所述收集桶(107)的左右侧壁,所述收集桶(107)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桶(108),所述收集桶(107)的底壁均匀开设有透水口,所述过滤桶(108)内腔的底壁设置有转杆(109),所述转杆(109)的顶端设置有扇叶(110),所述转杆(109)的底端设置有桨叶(111),所述桨叶(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桂惠斌曹远军唐骏李亮张鹏珍曹昭昭康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