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注浆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97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二次注浆孔结构,所述的预埋螺纹管(4)顶部安装有塞子(3),底部安装有注浆螺旋管(5),所述的预埋螺纹管(4)一端安装有止回阀(1),所述的止回阀(1)位于预埋螺纹管(4)和注浆螺旋管(5)之间,所述的预埋螺纹管(4)内灌注有浆液凝结块(8),所述的注浆螺旋管(5)底部安装有密封圈(6)和注浆管塞(7)。它克服了随着隧道运营年数增加,浆块与混凝土管壁的粘结性减弱,塑料闷盖长期使用后也会出现腐蚀、脱落,难以承受外部高水压,最终可能出现二次注浆孔漏水、涌砂等灾害,具有二次注浆孔依靠浆液凝结块8与预埋螺纹管4之间的粘结摩擦提供防渗、止水的优点。止水的优点。止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注浆孔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到土木工程盾构隧道的
,具体涉及一种二次注浆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盾构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盾构管片和围岩之间的空隙一般采用同步注浆方式进行浆液填充,当同步注浆对管片周围的空隙封堵效果不佳导致地层沉降过大或者管片渗水严重时,需通过管片中的预留注浆孔进行二次注浆以填充空隙,达到控制地层沉降、封堵渗漏的目的。
[0003]在二次注浆完成后,需要将管片上的二次注浆孔进行封堵,避免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出现二次注浆孔漏水,影响盾构隧道正常使用。目前,二次注浆孔的常规封堵是依靠孔中直管内凝结的浆块与管壁的摩擦,以及端部利用塑料闷盖堵住二次注浆孔。但是,随着隧道运营年数增加,浆块与混凝土管壁的粘结性减弱,塑料闷盖长期使用后也会出现腐蚀、脱落,难以承受外部高水压,最终可能出现二次注浆孔漏水、涌砂等灾害。
[0004]因此需要一种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二次注浆孔结构。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二次注浆孔结构,它包括自二次注浆注入口右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注浆螺旋管、预埋螺纹管和塞子;
[0007]所述的预埋螺纹管顶部安装有塞子,底部安装有注浆螺旋管,所述的预埋螺纹管一端安装有止回阀,所述的止回阀位于预埋螺纹管和注浆螺旋管之间,
[0008]所述的预埋螺纹管内灌注有浆液凝结块,所述的注浆螺旋管底部安装有密封圈和注浆管塞。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止回阀与注浆螺旋管之间安装有注浆管密封圈。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预埋螺纹管内壁成螺纹状,且且所述的预埋螺纹管管径大于注浆螺旋管的管径。
[0011]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对二次注浆孔结构进行改进,在管片厚度方向注浆段增加一段预埋螺纹管,并且将螺纹管预制成楔形。这样,二次注浆结束后,浆液与预埋螺纹管可以很好的粘结,接触面积增加,浆液凝结成浆块后与螺纹管的摩擦力增大。
[0012]2、本技术中的浆液凝结块最终成楔形,在管片中可以形成卡口,不宜松动脱落。这极大的增加了施工期和运营期二次注浆孔的止水性能。
[0013]3、本技术整体构造简单,施工便利,对现有的模板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增加的费用很小,实时性极强。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二次注浆前注浆孔状态图。
[0015]图2是二次注浆后注浆孔状态图。
[0016]其中:止回阀1、注浆管密封圈2、塞子3、预埋螺纹管4、注浆螺旋管5、密封圈6、注浆管塞7、浆液凝结块8、二次注浆注入口9。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参照图1

2所示:一种二次注浆孔结构,它包括自二次注浆注入口9右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注浆螺旋管5、预埋螺纹管4和塞子3;所述的预埋螺纹管4顶部安装有塞子3,底部安装有注浆螺旋管5,所述的预埋螺纹管4一端安装有止回阀1,所述的止回阀1位于预埋螺纹管4和注浆螺旋管5之间,
[0019]二衬注浆完成后,所述的预埋螺纹管4内灌注有浆液凝结块8,所述的注浆螺旋管5底部安装有密封圈6和注浆管塞7。
[0020]所述的止回阀1与注浆螺旋管5之间安装有注浆管密封圈2。所述的预埋螺纹管4内壁成螺纹状,且其管径大于注浆螺旋管5的管径。
[0021]本技术还包括如下实施工程:预先将灌浆头拧入注浆螺旋管5,首先将钻杆伸入二次注浆孔9中,钻穿塞子3上端的混凝土结构,同时在灌浆头另一端接上球阀,连接注浆管路后开始灌浆,浆液通过二次注浆注入口9、止水阀1、预埋螺纹管4进入混凝土管片外侧,填充管片与地层间的空隙,同时在预埋螺纹管4尾部设置的止回阀1防止浆液回流。
[0022]二次注浆结束后,灌浆头拧出注浆螺旋管5,原有的注浆螺旋管5位置则空出形成空腔,在注浆螺旋管5端部塞入注浆管塞7和注浆管塞密封圈6。
[0023]随着隧道运营,注浆管塞7容易腐蚀、脱落,难以达到很好的防渗效果。但是二次注浆孔依靠浆液凝结块8与预埋螺纹管4之间的粘结摩擦提供防渗、止水。
[0024]上述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注浆孔结构,它包括自二次注浆注入口(9)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注浆螺旋管(5)、预埋螺纹管(4)和塞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埋螺纹管(4)顶部安装有塞子(3),底部安装有注浆螺旋管(5),所述的预埋螺纹管(4)一端安装有止回阀(1),所述的止回阀(1)位于预埋螺纹管(4)和注浆螺旋管(5)之间,所述的预埋螺纹管(4)内灌注有浆液凝结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湛章铁军陶司记董志超张峥冯东阳龙敏魏莱夏磊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