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86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连接主板;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连接主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连接主板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片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极柱连接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连接组件连接而成的电池模组能够对单体电池进行快速更换,且对整个电池模组不会产生破坏,并且,当单体电池循环后期发生膨胀时,连接片能够在连接主板上通过滑动以抵消膨胀行程,可有效应对循环后期电池膨胀导致电池拉扯损坏的问题,便于推广应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了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技术日渐成熟,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发展出了CTP电池并组技术,目前常规的动力电池模组通过汇流排与电池单体极柱焊接在一起并组。
[0003]但是,通过汇流排连接组成的电池模组,汇流排的拆卸难度大,当电池模组中单体电池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无法进行快速更换,甚至拆卸过程中会出现整个电池模组报废的情况。并且,电池模组在循环后期往往会出现电池膨胀的问题,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会对电池形成拉扯,造成电池缝隙增大,电池损坏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电池模组存在单体电池更换难度大以及循环后期因电池膨胀的产生而发生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通过本申请的连接组件去连接单体电池的极柱,形成的电池模组中某个单体电池发生损坏时,能够对单体电池进行快速更换,对整个电池模组不会产生破坏,同时,可有效应对循环后期电池膨胀导致电池拉扯损坏的问题,便于推广应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连接主板;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连接主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连接主板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片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极柱连接部。
[0007]本技术提供的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连接主板;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连接主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连接主板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片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极柱连接部。本技术提供的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时,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与一个单体电池的极柱连接,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与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的单体电池的极柱连接,利用连接组件将至少两个并组的单体电池进行连接固定形成电池模组,当电池模组内某一个单体电池发生故障时,无需将所有的连接组件进行拆卸,仅将出现故障的单体电池极柱上的连接片从连接主板中抽出,更换新的单体电极和连接片重新插入连接主板中即更换完成,采用本技术公开的连接组件连接而成的电池模组能够对单体电池进行快速更换,且对整个电池模组不会产生破坏,并且,当单体电池循环后期发生膨胀时,连接片能够在连接主板上通过滑动以抵消膨胀行程,可有效应对循环后期电池膨胀导致电池拉扯损坏的问题,便于推广应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主板包括贯通槽,所述第一连接片从所述
贯通槽的一个槽口插入并与所述贯通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从所述贯通槽的另一个槽口插入并与所述贯通槽滑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贯通槽两侧部沿长度方向均设置滑槽;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分别能够沿着所述滑槽进行滑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为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扣穿在极柱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贯通槽两侧部的顶端分别设置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用于与单体电池接触以支撑所述连接主板。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片向所述贯通槽的内侧延伸。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主板为T形结构件。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片或/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为C形结构件。
[001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电池模组。
[0016]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并组的单体电池,至少两个并组的单体电池通过上述的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进行串联连接,所述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极柱。
[0017]采用本技术公开的连接组件连接而成的电池模组能够对单体电池进行快速更换,且对整个电池模组不会产生破坏,并且,当单体电池循环后期发生膨胀时,连接片能够在连接主板上通过滑动以抵消膨胀行程,可有效应对循环后期电池膨胀导致电池拉扯损坏的问题,便于推广应用。
[001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电池包。
[0019]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和至少一个上述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固定于所述箱体内。
[0020]该电池包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且便于更换维修。
[00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技术提供的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连接主板;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连接主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连接主板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片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极柱连接部。本技术提供的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时,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与一个单体电池的极柱连接,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与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的单体电池的极柱连接,利用连接组件将至少两个并组的单体电池进行连接固定形成电池模组,当电池模组内某一个单体电池发生故障时,无需将所有的连接组件进行拆卸,仅将出现故障的单体电池极柱上的连接片从连接主板中抽出,更换新的单体电极和连接片重新插入连接主板中即更换完成,采用本技术公开的连接组件连接而成的电池模组能够对单体电池进行快速更换,且对整个电池模组不会产生破坏,并且,当单体电池循环后期发生膨胀时,连接片能够在连接主板上通过滑动以抵消膨胀行程,可有效应对循环后期电池膨胀导致电池拉扯损坏的问题,便于推广应用。
[0023]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并组的单体电池和本技术
提供的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所述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极柱以实现电池模组的固定,采用本技术公开的连接组件连接而成的电池模组能够对单体电池进行快速更换,且对整个电池模组不会产生破坏,并且,当单体电池循环后期发生膨胀时,连接片能够在连接主板上通过滑动以抵消膨胀行程,可有效应对循环后期电池膨胀导致电池拉扯损坏的问题,便于推广应用。
[0024]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和上述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固定于所述箱体内,该电池包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且便于更换维修。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1中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图1的侧视图。
[0030]图6为连接主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片(1)、第二连接片(2)和连接主板(3);所述第一连接片(1)与所述连接主板(3)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2)与所述连接主板(3)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片(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柱连接部(11);所述第二连接片(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片(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极柱连接部(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板(3)包括贯通槽(31),所述第一连接片(1)从所述贯通槽(31)的一个槽口插入并与所述贯通槽(3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2)从所述贯通槽(31)的另一个槽口插入并与所述贯通槽(31)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槽(31)两侧部沿长度方向均设置滑槽(311);所述第一连接片(1)和所述第二连接片(2)分别能够沿着所述滑槽(311)进行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间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11)和/或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21)为通孔,所述通孔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钊赵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