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起重船和驳船的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8681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基于起重船和驳船的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的方法,该方法涉及到专用设备包括有三艘起重船、一个驳船、模块车和支座;漂浮式风机基础的两根前立柱由两艘前起重船起吊移动位置,后立柱先放置至驳船上,再由起重船吊拉至水中,再分别解除吊钩与立柱的连接,完成漂浮式风机基础的下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漂浮式风机基础的下水方法基于起重船和驳船来实施完成,无需用到半潜驳船配合下水,所用的船机设备对码头水深要求较低,同时码头也无需在布设吊机等大型设备,对码头承载力要求较低。对码头承载力要求较低。对码头承载力要求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起重船和驳船的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发电设备,特别涉及到一种基于起重船和驳船的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漂浮式风机基础可采用船坞下水或码头下水。船坞下水指漂浮式风机基础在船坞中建造,建造完成后船坞注水使基础漂浮的下水方式。码头下水指基础在船台建造,建造完成后转运至码头,通过采用各种手段将漂浮式风机基础下降至水中的方式完成下水操作。
[0003]随着漂浮式风机的装机容量逐渐大型化,漂浮式风机基础的尺寸也越发庞大,如果采用船坞下水的方式则必须选择在尺寸适合的大型船坞进行制造,而此类船坞过于稀有且使用费高昂,对于经济性非常敏感的漂浮式风电技术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0004]采用码头下水可以很好的解决大型船坞难以获得和成本高昂的缺陷,然而由于码头前沿的承载力和水深条件的限制,使得码头下水的施工方法必须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方法,采用起重船与驳船配合的方式完成下水操作,无需重量较大的陆上设备和对水深有较高要求的半潜驳船的参与,解决漂浮式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起重船和驳船的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的方法,所述漂浮式风机基础由立柱和撑杆组成,三个立柱呈三角形排布形成三立柱基础,所述立柱之间由撑杆连接,所述立柱包括有两根前立柱和一根后立柱,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准备下水用的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包括有三艘起重船、一艘驳船、模块车和支座;第二步,将漂浮式风机基础置于码头上,漂浮式风机基础的两根前立柱和一个后立柱底部均由所述支座支撑,在支座的周围预备多个模块车,两艘前起重船平行靠于码头前沿并朝向码头布置,一艘后起重船侧靠于码头前沿,且船艏朝向于前起重船,所述驳船侧靠于码头前沿,船艉朝向前起重船;第三步,将模块车分别驶入对应支座底部,多个模块车同时顶升使得漂浮式风机基础和支座离地,从而将漂浮式风机基础运送至码头前沿,调整漂浮式风机基础的位置,使得漂浮式风机基础的两个前立柱处于两个前起重船的前吊钩正下方,分别连接前吊钩和前立柱;第四步,将两艘起重船的前吊钩同时缓慢提升,直至前立柱底部的模块车不再受力,待前立柱完全脱离支座后,将前立柱下方的模块车和支座撤离;第五步,将两艘前起重船和后立柱底部的模块车同步朝向码头外部水面方向移动,待两根前立柱处在水面之上,后立柱处于码头的前沿位置时,将前起重船和后立柱底部的模块车停止移动;第六步,将驳船沿着码头前沿移动至漂浮式风机基础的下方,使得驳船甲板中心位于后立柱的前方,调整驳船的压载水使得驳船甲板与码头齐平;第七步,两艘前起重船和后立柱底部的模块车以相同的速度继续向前移动,使漂浮式风机基础缓慢水平的向前移动至驳船甲板上,并继续移动至合适位置,该位置便于后吊钩与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宇李飞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