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机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8214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7
本公开涉及一种新风机及控制方法,新风机包括:壳体,设有连通室外的新风进口和回风出口,以及连通室内的第一回风进口、第二回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第一回风进口和第二回风进口设于不同位置;以及换热芯体,设于壳体内;其中,新风机具有可相互切换的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回风进口、换热芯体和回风出口流体连通,同时新风进口、换热芯体和新风出口流体连通;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二回风进口、换热芯体和回风出口流体连通,同时新风进口、换热芯体和新风出口流体连通。第一回风进口和第二回风进口设于不同位置,换热芯体有流体通过的区域发生变化,能够使换热芯体内的更多区域被充分利用,提高换热芯体的利用率。芯体的利用率。芯体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机及控制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空气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风机设备多种多样,其中全热新风机换气机组自带热回收功能,净化过滤功能,无需冷热源市场接受度较高。在一些相关技术中,新风机流道形式包括叉流或平行流,气流流动形式固定,换热芯体的换热利用率低,热回收交过性差,新风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新风机及控制方法,用于缓解换热芯体的换热利用率低的问题。
[0004]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
[0005]壳体,其上设有连通室外的新风进口和回风出口,以及连通室内的第一回风进口、第二回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所述第一回风进口和所述第二回风进口设于不同位置;以及
[0006]换热芯体,设于所述壳体内;
[0007]其中,所述新风机具有可相互切换的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回风进口、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回风出口流体连通,同时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新风出口流体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二回风进口、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回风出口流体连通,同时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新风出口流体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风进口和所述第二回风进口被配置为择一使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回风进口和所述第二回风进口之间。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风进口与所述回风出口大体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回风进口与所述新风进口大体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回风进口打开或关闭的第一调节板,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回风进口打开或关闭的第二调节板。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回风进口、所述第二回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回风出口设于所述第二侧壁。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换热芯体设于所述第二腔。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包括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
[0015]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调节板打开所述第一回风进口,且将所述第一腔分隔为第一分隔腔和第二分隔腔,所述第一回风进口位于所述第一分隔腔,所述第二回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分隔腔,所述第二调节板关闭所述第二回风进口;
[0016]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调节板关闭所述第一回风进口,所述第二调节板打开所述第二回风进口,且将所述第一腔分隔为第三分隔腔和第四分隔腔,所述第一回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三分隔腔,所述第二回风进口位于所述第四分隔腔。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之间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
[0018]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分隔腔和所述第二腔的上部;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的下方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分隔腔和所述第二腔的下部;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上方;
[0019]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分隔腔和所述第二腔的下部;所述第三隔板的上方形成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分隔腔和所述第二腔的上部;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三通道位于所述第四通道的下方。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三腔之间的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三腔中的第六隔板;所述第六隔板将所述第三腔分隔为第五分隔腔和第六分隔腔,所述回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五分隔腔,所述新风进口位于所述第六分隔腔;所述第四隔板的下方形成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隔板的上方形成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的下部和所述第五分隔腔,所述第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的上部和所述第六分隔腔,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五通道位于所述第六通道的下方。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芯体将所述第二腔的上部分隔为第一上腔和第二上腔,将所述第二腔的下部分隔为第一下腔和第二下腔;所述第一上腔和所述第一下腔靠近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上腔和所述第二下腔靠近所述第三腔;
[0022]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回风进口、所述第一上腔、所述换热芯体、所述第二下腔和所述回风出口流体连通,同时所述新风进口、所述第二上腔、所述换热芯体、所述第一下腔和所述新风出口流体连通;
[0023]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二回风进口、所述第一上腔、所述换热芯体、所述第二下腔和所述回风出口流体连通,同时所述新风进口、所述第二上腔、所述换热芯体、所述第一下腔和所述新风出口流体连通。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芯体包括依次连接形成闭环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一上腔,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第二上腔,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第二下腔,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第一下腔。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还包括:
[0026]第一风机,设于所述新风出口所在位置,且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以及
[0027]第二风机,设于所述回风出口所在位置,且与所述回风出口连通。
[0028]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9]选择所述新风机的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室内的风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回风进口、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回风出口流向室外;同时室外的新风依次通过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新风出口流向室内;
[0030]选择所述新风机的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室内的风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回风进口、所
述换热芯体和所述回风出口流向室外;同时室外的新风依次通过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新风出口流向室内。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2]在新风机首次运行前,先进行如下检验:
[0033]新风机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隔第二预设时间计算一次换热效率,累计计算n次换热效率,取n次换热效率的平均值,作为新风机第一工作模式的换热效率η1;
[0034]新风机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隔第二预设时间计算一次换热效率,累计计算n次换热效率,取n次换热效率的平均值,作为新风机第二工作模式的换热效率η2;
[0035]当η2≥η1时,新风机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且在运行一个预设周期后,重新对新风机进行检验;
[0036]当η2<η1时,新风机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且在运行一个预设周期后,重新对新风机进行检验。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上设有连通室外的新风进口(21)和回风出口(33),以及连通室内的第一回风进口(31)、第二回风进口(32)和新风出口(22),所述第一回风进口(31)和所述第二回风进口(32)设于不同位置;以及换热芯体(4),设于所述壳体(1)内;其中,所述新风机具有可相互切换的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回风进口(31)、所述换热芯体(4)和所述回风出口(33)流体连通,同时所述新风进口(21)、所述换热芯体(4)和所述新风出口(22)流体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二回风进口(32)、所述换热芯体(4)和所述回风出口(33)流体连通,同时所述新风进口(21)、所述换热芯体(4)和所述新风出口(22)流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进口(31)和所述第二回风进口(32)被配置为择一使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口(22)位于所述第一回风进口(31)和所述第二回风进口(32)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进口(31)与所述回风出口(33)大体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回风进口(32)与所述新风进口(21)大体位于同一直线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回风进口(31)打开或关闭的第一调节板(51),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回风进口(32)打开或关闭的第二调节板(5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回风进口(31)、所述第二回风进口(32)和所述新风出口(22)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所述新风进口(21)和所述回风出口(33)设于所述第二侧壁(12)。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的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腔(61)、第二腔(62)和第三腔(63),所述换热芯体(4)设于所述第二腔(62)。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调节板(51)和第二调节板(52);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调节板(51)打开所述第一回风进口(31),且将所述第一腔(61)分隔为第一分隔腔(611)和第二分隔腔(612),所述第一回风进口(31)位于所述第一分隔腔(611),所述第二回风进口(32)和所述新风出口(22)位于所述第二分隔腔(612),所述第二调节板(52)关闭所述第二回风进口(32);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调节板(51)关闭所述第一回风进口(31),所述第二调节板(52)打开所述第二回风进口(32),且将所述第一腔(61)分隔为第三分隔腔(613)和第四分隔腔(614),所述第一回风进口(31)和所述新风出口(22)位于所述第三分隔腔(613),所述第二回风进口(32)位于所述第四分隔腔(614)。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61)与所述第二腔(62)之间的第一隔板(71)、第二隔板(72)和第三隔板(73);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隔板(71)的上方形成第一通道(81),所述第一通道
(81)连通所述第一分隔腔(611)和所述第二腔(62)的上部;所述第二隔板(72)和所述第三隔板(73)的下方形成第二通道(82),所述第二通道(82)连通所述第二分隔腔(612)和所述第二腔(62)的下部;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81)位于所述第二通道(82)的上方;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隔板(71)和所述第二隔板(72)的下方形成第三通道(83),所述第三通道(83)连通所述第三分隔腔(613)和所述第二腔(62)的下部;所述第三隔板(73)的上方形成第四通道(84),所述第四通道(84)连通所述第四分隔腔(614)和所述第二腔(62)的上部;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三通道(83)位于所述第四通道(84)的下方。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腔(62)与所述第三腔(63)之间的第四隔板(74)和第五隔板(75),以及设于所述第三腔(63)中的第六隔板(76);所述第六隔板(76)将所述第三腔(63)分隔为第五分隔腔(631)和第六分隔腔(632),所述回风出口(33)位于所述第五分隔腔(631),所述新风进口(21)位于所述第六分隔腔(632);所述第四隔板(74)的下方形成第五通道(85),所述第五隔板(75)的上方形成第六通道(86),所述第五通道(85)连通所述第二腔(62)的下部和所述第五分隔腔(631),所述第六通道(86)连通所述第二腔(62)的上部和所述第六分隔腔(632),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五通道(8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亚玲高朋王康兰刚阮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