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及其配件的放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19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放置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及其配件的放置箱,包含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包括第一叠放层、第二叠放层和放置层,第一叠放层与滤纸叠放箱滑动连接,第一叠放层和第二叠放层在第一盖体内部和第一盖体侧边设有开口,内部开口分别设有翻盖便于滤纸的存放,滤纸叠放箱能够从侧边开口取出,便于滤纸的取用;放置层设有固定带便于固定滤纸更换装置。第二盖体内包含填充层,填充层上包括多个放置槽和第二固定带,在移动过程中保护设备不受损坏。移动过程中保护设备不受损坏。移动过程中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及其配件的放置箱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放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及其配件的放置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器械也越加精密,并且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器械的使用场景不仅仅局限于医院、门诊等室内场所,各种义诊、社区检查时需要将医疗设备器械搬运携带,精密医疗设备器械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坏,影响医疗设备器械的精密性;并且对于一些直接接触人体的配件长期接触空气易受到环境污染,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保护医疗设备器械并且存取方便的放置箱。
[0003]例如一种医疗器械收纳装置及医疗设备,通过隔板分隔出多个存放槽,在底部安装减震海绵柱实现对存放槽的减震作用,但是该方案中只是通过对底部加装海绵柱吸收箱体底部传导的震动,不能很好的解决其他方向传递的震动,并且在拿取器械时需要经常打开收纳装置盖子,不便于器械的存取,同时医疗器械易受到空气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及其配件的放置箱,便于放置箱内医疗器械的存取。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连接,所述第一盖体能够与第二盖体盖合;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叠放层、第二叠放层和放置层,所述第一叠放层、所述第二叠放层和所述放置层在第一盖体内侧均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叠放层与所述第二叠放层之间具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叠放层与所述放置层之间具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盖体侧面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叠放层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叠放层连通。
[0006]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在第一盖体上通过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分隔出第一叠放层、第二叠放层和放置层,第一叠放层和第二叠放层在第一盖体内侧设有开口,便于向叠放层内存放物品;同时在第一盖体侧面相邻开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叠放层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二叠放层连通,便于在放置箱盖合的时候,可以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拿取第一叠放层与第二叠放层内的物品,在拿取物品时不需要打开放置箱盖体,避免放置箱内的医疗器械设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受到污染。
[000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放置箱第二盖体包含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上具有多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在填充层上均匀分布;所述放置槽横截面形状与放置物品形状一致,所述放置槽具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与所述填充层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放置槽内放置的装置。
[0008]在放置箱第二盖体内设置填充层,在填充层上均匀分布多个放置槽,放置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放置物品的形状一致,使得填充层能够紧密贴合放置槽内的器械,防止放置槽
内物品在移动过程中产生位移,同时个放置槽在填充层内均匀分布,各放置槽之间存在间隔,避免放置槽内器械相互挤压碰撞。并且在各放置槽内具有第二固定带,能够使放置槽内的器械牢固的固定在放置槽内,避免在搬运途中器械掉落出放置槽,使器械受到损害,进一步提升器械的安全性。
[000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盖体还包括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所述第一内盖盖合在所述第一叠放层上,所述第二内盖盖合在所述第二叠放层上,所述第一内盖和所述第一隔板连接,所述第二内盖和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一内盖的盖体上具有第一锁扣装置,所述第一隔板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锁扣装置和所述第一凹槽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内盖的盖体上具有第二锁扣装置,所述二隔板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锁扣装置和所述第二凹槽卡合连接。
[0010]在第一叠放层与第二叠放层的内侧开口上分别设置内盖,各内盖与对应叠放层的隔板连接,并且通过锁扣装置与隔板上的凹槽卡合连接。通过内盖可以防止叠放层内的器械在搬运途中洒落出叠放层,同时在通过第一盖体侧面的开口进行拿取叠放层内器械时,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分别盖合在第一叠放层和第二叠放层上,使第一叠放层和第二叠放层形成封闭空间,避免叠放层内放置的器械散落出叠放箱外。内盖上的锁扣装置与隔板上的凹槽进行卡合连接,使内盖在盖合时更加稳固。
[00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叠放层内具有第一滤纸叠放箱,所述第一滤纸叠放箱与所述第一叠放层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叠放层内具有第二滤纸叠放箱,所述第二滤纸叠放箱与所述第二叠放层滑动连接。在叠放层内放置滤纸叠放箱,并且与叠放层滑动连接,通过叠放箱在叠放层内进行滑动,形成抽屉结构,在通过放置箱盖体侧面的开口进行拿取叠放箱内的器械时,可以通过抽拉叠放箱实现更加方便的拿取叠放箱内的器械,同时通过滑动连接,在拿取叠放箱内的器械时只需要抽取出部分叠放箱,避免多次打开放置箱使得箱内的器械收到污染。
[0012]本方案中在放置箱的第二盖体内设置填充层,并在填充层上均匀设置多个与放置物品横截面形状相同的放置槽,并且在各放置槽内设置多个固定带,使得放置槽内放置的器械在搬运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移和碰撞,同时填充层可以对多个角度产生的震动具有吸能作用,减少医疗器械设备在搬运过程中的碰撞挤压损坏。在第一盖体内通过隔板分隔出叠放层和放置层,放置层通过固定带使器械与第一盖体固定,避免器械掉落;叠放层在存放器械时通过打开第一盖体内的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可以实现器械的快速存放,在拿取叠放层内的器械时,通过第一盖体上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将叠放层内的叠放箱抽取,减少拿取器械时放置箱的开合次数,避免放置箱内的器械暴露在空气中受到污染,同时能够实现快速的拿取叠放箱内的器械,提高器械拿取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盖体1、第二盖体2、第一叠放层3、第一内盖
301、第二叠放层4、第二内盖401、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放置层7、第一固定带701、第一叠放箱8、第二叠放箱9、填充层10、放置槽11、第二固定带12。
[0016]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0017]放置箱的第一盖体1中包括第一叠放层3、第二叠放层4和放置层7,第一叠放箱8与第一叠放层3滑动连接,第二叠放箱9与第二叠放层4滑动连接,在放置箱闭合时从第一开口抽取出第一叠放箱8,从第二开口抽取出第二叠放箱9,实现能够在不打开放置箱的情况下拿取叠放箱中的器械。第二盖体2内包含填充层10,填充层10上具有多个放置槽11,将眼底照相机及其配件固定在对应的放置槽11内,避免眼底照相机及其配件在搬运途中碰撞挤压造成器械损坏。
[0018]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19]实施例一:放置箱包括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铰接,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2能够盖合并通过锁扣固定,第一盖体1包括第一叠放层3、第二叠放层4和放置层7,第一叠放层3与第二叠放层4之间设有与第一盖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隔板5,第二叠放层4与放置层7之间设有与第一盖体1固定连接的第二隔板6,第一内盖301与第一隔板5铰接,第二内盖401与第二隔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及其配件的放置箱,所述眼底照相机用于观察、拍摄和记录人眼眼底电子图像,以提供用于诊断的图像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连接,所述第一盖体能够与第二盖体盖合;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叠放层、第二叠放层和放置层,所述第一叠放层与所述第二叠放层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叠放层与所述放置层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盖体侧面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叠放层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叠放层连通;所述放置箱下盖包含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上具有多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在填充层上均匀分布;所述放置槽在填充层上根据眼底摄像头气囊保护橡胶套、手持眼底照相机、眼底照相机的橡胶眼罩的形状分别开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及其配件的放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横截面形状与放置物品形状一致,用于保护所述放置物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及其配件的放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具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与所述填充层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用于固定所述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雨曲陈万松蒋曲雨左娟燕简楚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