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模拟气管插管模型,包括头骨组件,所述头骨组件下侧连接有颈部组件,所述颈部组件下侧连接有胸部壳体,所述头骨组件内设有口腔,所述胸部壳体上侧设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端插接有弹性气道,所述弹性气道上端延伸至插接于所述口腔,所述弹性气道下端设有限位条,所述对接管内侧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有缺口,所述限位条位于所述缺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需求更换不同病人的弹性气道,可以让受训人员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操作存在的问题。程中及时发现自身操作存在的问题。程中及时发现自身操作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的模拟气管插管模型
[0001]本技术属于医学教学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模拟气管插管模型。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技术是临床抢救技能之一,可为危重病人建立高级气道,从口腔置入不同型号的气管插管到主气道内,再通过外接通气设备来进行辅助通气,从而缓解危重病人呼吸衰竭的状态。掌握此技术需要通过模拟操作进行培训。
[0003]目前的培训方式是使用气管插管人体模型进行模拟训练,现有的人体模型包括头部、颈部和胸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手握喉镜柄,通过镜片与口部接触,使会厌充分暴露,但若操作不当,则会造成患者口腔内部组织损伤,而传统的人体模型气道只有一种,无法更换不同病人的气道,从而受训人员在练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操作存在的问题。同时,传统的人体模型口部呈半张开的固定状态,口部面积相对固定,与临床真实病人的状态相差较远,不能准确模拟临床的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模拟气管插管模型,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模拟气管插管模型,包括头骨组件,所述头骨组件下侧连接有颈部组件,所述颈部组件下侧连接有胸部壳体,所述头骨组件内设有口腔,所述胸部壳体上侧设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上端插接有弹性气道,所述弹性气道上端插接于所述口腔,所述弹性气道下端设有限位条,所述对接管内侧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有缺口,所述限位条位于所述缺口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头骨组件包括上部头骨与下颌骨,所述下颌骨的上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上端与所述上部头骨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颈部组件包括若干弹性杆与若干颈部骨骼,若干所述颈部骨骼从上至下固定在若干弹性杆上,所述弹性杆上端与所述上部头骨连接,所述弹性杆的下端与所述胸部壳体连接。
[0008]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弹性杆下端的颈部骨骼与所述胸部壳体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弹性杆上端的颈部骨骼与所述上部头骨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对接管向下延伸至所述胸部壳体内,所述胸部壳体下侧设有开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气道、弹性柱与弹性杆的材质均为透明软胶。
[0011]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2]1.可以根据需求更换不同病人的弹性气道,可以让受训人员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操作存在的问题。
[0013]2.上部头骨与下颌骨通过弹性柱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更加真实的模拟人体,
可以对模型的张口度进行调节。
[0014]3.若干颈部骨骼通过弹性杆连接,使得颈部骨骼可以活动弯曲,从而与临床真实病人的状态接近,可以更好地模拟临床病人的真实情况。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下颌骨常态时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下颌骨受力张开时的示意图。
[0018]图3是弹性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仰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头骨组件;101、上部头骨;102、下颌骨;103、弹性柱;2、颈部组件;201、弹性杆;202、颈部骨骼;3、胸部壳体;4、口腔;5、对接管;6、弹性气道;7、限位条;8、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对齐”、“重叠”、“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实施例1
[002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模拟气管插管模型,如图1
‑
图3所示,包括头骨组件1,头骨组件1下侧连接有颈部组件2,颈部组件2下侧连接有胸部壳体3,头骨组件1内设有口腔4,胸部壳体3上侧设有对接管5,对接管5端插接有弹性气道6,弹性气道6为透明软胶材质,弹性气道6上端插接于口腔4。弹性气道6与对接管5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便于对弹性气道6进行更换,而且弹性气道6具有弹性,在安装时可自身发生形变,便于弹性气道6与对接管5、口腔4进行对接。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求更换不同病人的弹性气道6,可以让受训人员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操作存在的问题。
[0028]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弹性气道6下端设有限位条7,对接管5内侧设有限位环8,限位环8设有缺口,限位条7位于缺口内。限位环8可以对弹性气道6插接深度进行限位,限位环8上的缺口与限位条7匹配,可以放置弹性气道6发生转动,以保障弹性气道6上端与口腔4接通,不会发生位置偏移。
[0029]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头骨组件1包括上部头骨101与下颌骨102,下颌骨102的上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柱103,具体的,弹性柱103为透明软胶材质,弹性柱103上端与上部头骨101固定连接,常态时,下颌骨102处于闭合状态,下颌骨102受力可以张开。上部头骨101与下颌骨102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更加真实的模拟人体,可以对模型的张口度进行调节。
[0030]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颈部组件2包括若干弹性杆201与若干颈部骨骼202,具体的,弹性杆201的材质为透明软胶材质,数量为二,若干颈部骨骼202从上至下固定在两个弹性杆201之间,弹性杆201上端与上部头骨101连接,优选为固定连接,弹性杆201的下端与胸部壳体3连接,优选为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颈部骨骼202可以活动弯曲,从而与临床真实病人的状态接近,可以更好地模拟临床病人的真实情况。
[0031]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防止颈部骨骼202与胸部壳体3、上部头骨101之间发生磨损,位于弹性杆201下端的颈部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模拟气管插管模型,包括头骨组件(1),所述头骨组件(1)下侧连接有颈部组件(2),所述颈部组件(2)下侧连接有胸部壳体(3),所述头骨组件(1)内设有口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壳体(3)上侧设有对接管(5),所述对接管(5)上端插接有弹性气道(6),所述弹性气道(6)上端插接于所述口腔(4),所述弹性气道(6)下端设有限位条(7),所述对接管(5)内侧设有限位环(8),所述限位环(8)设有缺口,所述限位条(7)位于所述缺口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3D打印的模拟气管插管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骨组件(1)包括上部头骨(101)与下颌骨(102),所述下颌骨(102)的上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柱(103),所述弹性柱(103)上端与所述上部头骨(101)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模拟气管插管模型,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典,李亚杰,李帅,张瑜,周曙光,马克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马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