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778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当房间的热湿负荷偏大,导致内盘后温度达到控制目标,而室内温度或湿度高于设定目标值时,则自动修正降低内机蒸发器后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以此满足降温、除湿的需求,从而达到恒温恒湿的控制需求;如果当房间的热湿负荷偏小,按房间设定温湿度控内机蒸发器后的温度,导致过度降温、除湿,加热、加湿补偿偏大,造成过度的冷热抵消、除湿加湿抵消时,则自动修正提高内机蒸发器后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以此减少变频压缩机、加热器、加湿器的输出,从而减小冷热抵消、除湿加湿抵消的程度,使机组运行更节能。节能。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控制
,具体为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汽车、机械加工净化车间、精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对温度、湿度有要求的工艺性场所。温湿度的控制效果对是否满足恒温恒湿的工艺性要求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恒温恒湿机运行过程中存在冷热抵消、除湿加湿抵消的情况也将产生很大的能源浪费。
[0003]变频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制冷工况下恒温恒湿的控制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控制方法,第一种是露点送风温度控制方法,即在制冷工况下,以室内设定温湿度的露点温度作为控制目标控制内机蒸发器后的温度,然后通过加热、加湿来进行补偿控制;第二种是根据室内实际的温湿度与设定温湿度进行比较,温度低了压缩机减载、加热加载,温度高了压缩机加载、加热减载,相对湿度或含湿量高了,压缩机加载、加湿器减载,相对湿度或含湿量低了,压缩机减载、加湿器加载。
[0004]第一种控制方法的优点是压缩机仅考虑控制内盘后的露点温度,以此来进行湿度控制,然后通过加热、加湿进行补偿控制,控制简单,系统易稳定控制;缺点是此种控制方式没有考虑房间的实际热湿负荷,一方面如果房间的热湿负荷偏大,按房间设定温湿度控内机蒸发器后的温度,将导致实际的温湿度偏高,达不到控制目标,另一方面如果房间的热湿负荷偏小,按房间设定温湿度控内机蒸发器后的温度,将导致过度降温、除湿,加热、加湿补偿偏大,造成过度的冷热抵消、除湿加湿抵消,机组运行不节能。
[0005]第二种控制方法的优点是以室内实际温湿度作为控制目标,不会存在第一种控制方式存在的温湿度控制偏离的情况;缺点是,一方面温度控制由制冷压缩机和加热器同时承担、湿度控制由制冷压缩机和加湿器同时承担,存在冷热抵消、除湿加湿抵消的情况,运行不节能,另一方面,压缩机既控制温度、又控制湿度,控制复杂,系统不易稳定控制。
[0006]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加以改进,以便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对现有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加以改进,以便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通过设置面板设置需要的恒温恒湿的温度和湿度;
[0010]S2、检测模块检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参数,以及室内机出风侧的温度参数,并将检测参数传输至控制器;
[0011]S3、控制器根据检测的参数与设计参数计算执行模块的变化量,从而控制空调部
件运行,达到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实现恒温恒湿控制。
[0012]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和出风侧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室内温度Tsn、室内湿度RHsn和蒸发器出口温度Tnp_b,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器。
[0013]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执行模块包括加热器、加湿器和压缩机,所述加热器和加湿器均安装在室内机中,压缩机为空调自带压缩机,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热水或蒸汽加热盘管中的一种,所述加湿器为电极或电热、干蒸汽等焓加湿器中的一种,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
[0014]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加热器接受控制器控制,按pid算法控制输出OUTjr,所述加湿器接受控制器控制,按pid算法控制输出OUTjs,所述压缩机接受控制器控制输出OUTcomp,所述设置面板设置设定室内的温度Tset、相对湿度RHset的控制目标值,控制器根据设定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设定的含湿量Dset、计算设定的露点温度Tset_d,根据室内实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室内实际的含湿量Dsn,达到对执行模块的控制。
[0015]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步骤S3中,控制器按如下pid算法公式计算加热器的输出变化量:
[0016]ΔOUTjr=Kjr
p
*(ΔTjr
n

ΔTjr
n
‑1)+Kjr
i
*ΔTjr
n
+Kjr
d
(ΔTjr
n

2*ΔTjr
n
‑1+ΔTjr
n
‑2),
[0017]其中,Kjr
p
、Kjr
i
、Kjr
d
分别为pid调节系数,

Tjr
n
=Tsn
n

Tset,

Tjr
n
‑1=Tsn
n
‑1‑
Tset,

Tjr
n
‑2=Tsn
n
‑2‑
Tset,下标n代表当前值,n

1代表1个调节周期前值,n

2代表2个调节周期前值,控制器计算加热器输出,控制加热器工作时,加热器输出计算公式为OUTjr=OUTjr
n
‑1+

OUTjr,下标n

1代表1个调节周期前值,OUTjr的范围为0

100%。
[0018]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步骤S3中,控制器按如下pid算法公式计算加湿器的输出变化量:
[0019]ΔOUTjs=Kjs
p
*(ΔDjs
n

ΔDjs
n
‑1)+Kjs
i
*ΔDjs
n
+Kjs
d
(ΔDjs
n

2*ΔDjs
n
‑1+ΔDjs
n
‑2),
[0020]其中,Kjs
p
、Kjs
i
、Kjs
d
分别为pid调节系数,

Djs
n
=Dsn
n

Dset,

Djs
n
‑1=Dsn
n
‑1‑
Dset,

Djs
n
‑2=Dsn
n
‑2‑
Dset,下标n代表当前值,n

1代表1个调节周期前值,n

2代表2个调节周期前值,控制器计算加湿器输出,控制加湿器工作时,加湿器输出计算公式为,OUTjs=OUTjs
n
‑1+

OUTjs,下标n

1代表1个调节周期前值,OUTjs的范围为0

100%。
[0021]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步骤S3中,控制器按如下pid算法公式计算变频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设置面板设置需要的恒温恒湿的温度和湿度;S2、检测模块检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参数,以及室内机出风侧的温度参数,并将检测参数传输至控制器;S3、控制器根据检测的参数与设计参数计算执行模块的变化量,从而控制空调部件运行,达到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实现恒温恒湿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和出风侧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室内温度Tsn、室内湿度RHsn和蒸发器出口温度Tnp_b,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包括加热器、加湿器和压缩机,所述加热器和加湿器均安装在室内机中,压缩机为空调自带压缩机,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热水或蒸汽加热盘管中的一种,所述加湿器为电极或电热、干蒸汽等焓加湿器中的一种,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接受控制器控制,按pid算法控制输出OUTjr,所述加湿器接受控制器控制,按pid算法控制输出OUTjs,所述压缩机接受控制器控制输出OUTcomp,所述设置面板设置设定室内的温度Tset、相对湿度RHset的控制目标值,控制器根据设定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设定的含湿量Dset、计算设定的露点温度Tset_d,根据室内实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室内实际的含湿量Dsn,达到对执行模块的控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控制器按如下pid算法公式计算加热器的输出变化量:ΔOUTjr=Kjr
p
*(ΔTjr
n

ΔTjr
n
‑1)+Kjr
i
*ΔTjr
n
+Kjr
d
(ΔTjr
n

2*ΔTjr
n
‑1+ΔTjr
n
‑2),其中,Kjr
p
、Kjr
i
、Kjr
d
分别为pid调节系数,

Tjr
n
=Tsn
n

Tset,

Tjr
n
‑1=Tsn
n
‑1‑
Tset,

Tjr
n
‑2=Tsn
n
‑2‑
Tset,下标n代表当前值,n

1代表1个调节周期前值,n

2代表2个调节周期前值,控制器计算加热器输出,控制加热器工作时,加热器输出计算公式为OUTjr=OUTjr
n
‑1+

OUTjr,下标n

1代表1个调节周期前值,OUTjr的范围为0

10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控制器按如下pid算法公式计算加湿器的输出变化量:ΔOUTjs=Kjs
p
*(ΔDjs
n

ΔDjs
n
‑1)+Kjs
i
*ΔDjs
n
+Kjs
d
(ΔDjs
n

2*ΔDjs
n
‑1+ΔDjs
n
‑2),其中,Kjs
p
、Kjs
i
、Kjs
d
分别为pid调节系数,

Djs
n
=Dsn
n

Dset,

Djs
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泰恩特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