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流化床用粉尘捕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567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立式流化床用粉尘捕集结构,固定支架为刚性圆盘且表面间隔设置若干通孔,捕集袋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固定支架上的通孔对应的袖袋,袖袋为底端敞口且顶端封闭的结构,捕集袋的袖袋自下而上的穿过通孔且顶端通过挂钩与抖袋架连接,捕集袋底部的连接布与各袖袋的底端连接且包裹在固定支架的下端,固定支架的底端与捕集室或扩展室内固定的过滤盘顶端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具有若干通孔的固定支架,使捕集袋的袖袋穿过通孔与顶端的抖袋架连接,通过增加捕集袋与固定支架的接触面积以减轻抖袋时的磨损及减少应力集中,从而可显著减少捕集袋破损和物料跑料损耗,具有结构简单、捕集袋破损少、物料耗损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流化床用粉尘捕集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制药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捕集袋破损少、物料耗损低、生产效率高的立式流化床用粉尘捕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流化床制粒机又称为一步制粒机、沸腾制粒机,是将热空气通过引风机的负压抽吸形成自下而上流动,使物料粉鼓动沸腾成流化态,随后喷入含有黏合剂的溶液,使粉末结聚成颗粒的设备。是集混合、制粒、干燥在一个全封闭容器中进行操作的设备,与其它湿法制粒方式相比,具有干燥速度快、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占地面积小、产量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等生产领域。
[0003]在流化床制粒机的粉末及颗粒在沸腾干燥过程中,一部分细粉随气流上升被带向过滤室被捕集袋捕集,当捕集到一定量时,为了保持必要的过滤效率和维持流化床内外的压差,此时需关闭管道风门,抖袋机构工作将捕集袋所捕集到的物料周期性的抖落至流化床中。现有流化床制粒机的捕集袋由多个相连着的袖袋组成,每个袖袋通过挂钩悬挂在捕集室顶端的抖袋架上,然后底部采用圆环加中部直杆的固定支架压贴在捕集室或扩展室内固定的过滤盘顶端。但由于现有的固定支架结构导致其仅与捕集袋的外缘及中部接触,在生产过程中因设备引风负压与捕集袋抖动的影响,使得捕集袋与固定支架的接触部位不断磨擦且应力过于集中,极易造成捕集袋局部破损,不仅会导致捕集袋损耗增加,而且还会影响物料的正常沸腾及导致物料跑料使损耗增加,最终会影响制粒的质量,且由于需频繁更换破损的捕集袋而导致成本增加和降低制粒效率。如申请人使用圆环加中部直杆固定支架的某型立式流化床,全年统计物料跑料约75万袋,物料损耗约13万元,停机造成的成本工时费用约2万元,捕集袋损耗17条,费用约17万元,合计形成每年约32万元的耗损。此外,现有流化床制粒机的捕集袋多采用直筒结构的布袋,由于材质较软且具有一定的粘附性,不仅捕集时物料容易附着在捕集袋上,而且抖袋时上部下落的物料也容易再次附着在中部和下部,致使捕集袋上容易积粉较多而影响流化效果,会造成捕集袋的过滤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制粒效率和质量。因此,针对现有捕集袋易破损且抖袋效果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粉尘捕集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捕集袋破损少、物料耗损低、生产效率高的立式流化床用粉尘捕集结构。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抖袋架、挂钩、捕集袋、固定支架、过滤盘,所述固定支架为刚性圆盘且表面间隔设置若干通孔,所述捕集袋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固定支架上的通孔对应的袖袋,所述袖袋为底端敞口且顶端封闭的结构,所述捕集袋的袖袋自下而上的穿过通孔且顶端通过挂钩与抖袋架连接,所述捕集袋底部的连接布与各袖袋的底端连接且包裹在固定支架的下端,所述固定支架的底端与捕集室或扩展室内固定的过滤盘顶端抵
接。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7]1、本技术通过改进现有的固定支架,在固定支架上设置若干与袖袋对应的通孔,使捕集袋的袖袋穿过通孔与顶端的抖袋架连接,从而可明显增大捕集袋与固定支架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连接处的应力,而且还可分隔负压捕集时的相邻袖袋以减少相互之间和与固定支架的磨损,可显著减少捕集袋破损和由此造成的物料跑料损耗以减低制粒成本,还能提高制粒生产效率和制粒质量。
[0008]2、本技术采用固定支架压贴固定捕集袋,不仅可减少捕集袋的破损,而且还便于捕集袋的更换;并且通过合理分布固定支架上各通孔的位置,以及各通孔在固定支架上的面积占比,即可提高捕集装置的过滤效率并确保物料正常沸腾效果,而且还可减小负压作用在捕集袋上的压力使之不易被撕破,从而可进一步预防物料跑料。
[0009]3、本技术捕集袋的各袖袋特别采用上小下大的锥形袋结构,不仅粉尘不易粘附在袖袋内而使作用在袖袋上的负压减小,从而可提高捕集袋的过滤通透性;而且上小下大的锥形袋结构使抖袋时上部下落的物料不易再次附着在中部和下部,可有效解决袖袋下部积粉较多而影响流化效果的问题,进一步可提高捕集袋的过滤效率。
[001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捕集袋破损少、物料耗损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之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之固定支架的通孔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抖袋架,2

挂钩,3

捕集袋,301

袖袋,302

连接布,4

固定支架,401

通孔,402

翻边,403

槽型板,404

圆弧孔,405

固定筋,5

过滤盘,6

捕集室,7

扩展室。
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6]如图1、2和3所示,本技术包括抖袋架1、挂钩2、捕集袋3、固定支架4、过滤盘5,所述固定支架4为刚性圆盘且表面间隔设置若干通孔401,所述捕集袋3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固定支架4上的通孔401对应的袖袋301,所述袖袋301为底端敞口且顶端封闭的结构,所述捕集袋3的袖袋301自下而上的穿过通孔401且顶端通过挂钩2与抖袋架1连接,所述捕集袋3底部的连接布302与各袖袋301的底端连接且包裹在固定支架4的下端,所述固定支架4的底端与捕集室(6)或扩展室(7)内固定的过滤盘5顶端抵接。
[0017]所述袖袋301为圆柱袋或上小下大的锥形袋,所述挂钩2与捕集袋3顶端的中部连接,所述抖袋架1上连接的各挂钩2与固定支架4上的各通孔401上下竖直对应。
[0018]所述通孔401直径与袖袋301底端的直径相当。
[0019]所述固定支架4上各通孔401的面积之和为固定支架4外圆面积的35~45%。
[0020]所述固定支架4表面的通孔401设置有自下而上的“L”形或“C”形翻边402。翻边402可减轻袖袋301与通孔401之间的摩擦,从而可提高捕集袋3的使用寿命。
[0021]所述固定支架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穿过圆心且左右对称、槽口向上的槽型板403,所述槽型板403的顶端与捕集室(6)内左右两腔室的隔板抵接,所述通孔401对称分布在槽型板403的两侧。
[0022]所述固定支架4表面的各通孔401分布在至少内外三层的同心圆上且相邻两层的通孔401之间还设置有同心的圆弧孔404。
[0023]所述固定支架4表面内外相邻两层的通孔401之间错位设置。
[0024]所述固定支架4的顶端在槽型板403两侧固定设置有放射状的固定筋4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流化床用粉尘捕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抖袋架(1)、挂钩(2)、捕集袋(3)、固定支架(4)、过滤盘(5),所述固定支架(4)为刚性圆盘且表面间隔设置若干通孔(401),所述捕集袋(3)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固定支架(4)上的通孔(401)对应的袖袋(301),所述袖袋(301)为底端敞口且顶端封闭的结构,所述捕集袋(3)的袖袋(301)自下而上的穿过通孔(401)且顶端通过挂钩(2)与抖袋架(1)连接,所述捕集袋(3)底部的连接布(302)与各袖袋(301)的底端连接且包裹在固定支架(4)的下端,所述固定支架(4)的底端与捕集室(6)或扩展室(7)内固定的过滤盘(5)顶端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式流化床用粉尘捕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袖袋(301)为圆柱袋或上小下大的锥形袋,所述挂钩(2)与捕集袋(3)顶端的中部连接,所述抖袋架(1)上连接的各挂钩(2)与固定支架(4)上的各通孔(401)上下竖直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立式流化床用粉尘捕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01)直径与袖袋(301)底端的直径相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立式流化床用粉尘捕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4)上各通孔(401)的面积之和为固定支架(4)外圆面积的35~45%。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峰施艳娟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