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滤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55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吸滤器结构,包括过滤腔,过滤腔为一端开口的筒型结构且水平设置,过滤腔的开口端端口为进液口,在过滤腔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在过滤腔的开口端端部封堵有消泡金属网,消泡金属网倾斜设置,在过滤腔的中部封堵有过滤层,过滤腔的出液端端部固设有隔板,在隔板的下部与过滤腔的底面之间留有过液间隙。通过消泡金属网、过滤层和隔板使得油液中的气泡不断析出,并在过滤腔的顶部不断聚集后反向流出,从而降低油泵气蚀、液压系统噪音等风险。统噪音等风险。统噪音等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吸滤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吸滤器消泡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吸滤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对汽车变速箱里的油液进行过滤,在变速器的油底壳上方设置吸滤器,在油泵的作用下,油液流经吸滤器时被吸滤器中的滤层过滤。但是,当油液中的气泡含量较高时,气泡进入吸滤器后无法排出且容易聚集,从而造成油泵气蚀,或出现液压系统噪音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吸滤器结构,目的在于避免气泡通过吸滤器。
[0004]一种新型吸滤器结构,包括过滤腔,所述过滤腔为一端开口的筒型结构且水平设置,所述过滤腔的开口端端口为进液口,在所述过滤腔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在所述过滤腔的开口端端部封堵有消泡金属网,所述消泡金属网倾斜设置,在所述过滤腔的中部封堵有过滤层,所述过滤腔的出液端端部固设有隔板,在所述隔板的下部与所述过滤腔的底面之间留有过液间隙。
[0005]为便于气泡的主动释放,进一步为:所述过滤层的下端靠近所述消泡金属网,所述过滤层的上端靠近所述隔板。
[0006]为便于气泡的主动释放,进一步为:所述隔板从上至下向所述过滤腔的中部倾斜设置。
[0007]为增加消泡金属网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为:所述消泡金属网为不锈钢材料。
[0008]进一步为:所述过滤腔的截面为矩形,所述隔板与所述过滤腔的壳体一体化设置。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消泡金属网、过滤层和隔板使得油液中的气泡不断析出,并在过滤腔的顶部不断聚集后反向流出,从而降低油泵气蚀、液压系统噪音等风险。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进液口;2、消泡金属网;3、过滤层;4、隔板;5、过滤腔;6、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
制性的。
[0013]一种新型吸滤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过滤腔5,所述过滤腔5为一端开口的筒型结构且水平设置,所述过滤腔5的开口端端口为进液口1,在所述过滤腔5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6,所述出液口6位于所述过滤腔5的顶部且朝上设置;在所述过滤腔5的开口端端部封堵有消泡金属网2,所述消泡金属网2为不锈钢材料,所述消泡金属网2从下至上向所述过滤腔5的中部倾斜设置,在所述过滤腔5的中部封堵有过滤层3,所述过滤层3由滤纸组成,所述过滤腔5的出液端端部固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位于所述出液口6和所述过滤腔5的中部腔室之间,在所述隔板4的下部与所述过滤腔5的底面之间留有过液间隙。过滤腔5为侧面吸油,无需在吸滤器和油底壳之间预留过油间隙,过滤腔5的壳体下侧可直接接触油底壳,或者与油底壳制造为一体,大大缩小整箱高度方向的空间,便于布置。所述过滤腔5的截面为矩形,所述隔板4与所述过滤腔5的壳体一体化设置。消泡金属网2和过滤层3也可以注塑在所述过滤腔5的壳体上,从而便于生产。
[0014]其中,油液经过消泡金属网2后,油液中仍有残留的气泡,为便于析出残留的气泡,所述过滤层3的下端靠近所述消泡金属网2,所述过滤层3的上端靠近所述隔板4。倾斜设置的过滤层3,可以扩大过滤面积,且便于气泡从油液中析出,另外还有助于析出的气泡沿过滤层3向过滤腔5的上部聚集,从而反向从进液口1上部流出过滤腔5。当油液中气泡量较大时,油液经过过滤层3后仍有气泡残留,为避免残留的气泡经过液间隙后越过隔板4而从出液口6进入油泵,所述隔板4从上至下向所述过滤腔5的中部倾斜设置。从而增加气泡在隔板4上部的聚集空间,并有效避免气泡向下移动至过液间隙中,聚集的气泡可在过滤腔5的上部反向流出。
[001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油液自进液口1流入过滤腔5,经消泡金属网2、过滤层3后,绕过隔板4后从出液口6流出。其中,油液中的气泡经过消泡金属网2后,一部分气泡会被过滤掉并从进液口1位置滤出,实现强制消泡;气泡在油液的流动过程中也在不停的上浮、聚集、释放,因此油液中上层的气泡要多于下层,所以吸取下层的油液对于消除过滤腔5中的气泡是有利的,上层的油液在流向出液口6时必须绕过隔板4,增加上层油液的运动路径,油液中的气泡在绕过隔板4时析出,并在隔板4上方聚集,从进液口1排出,下层含气量少的油液可以经过液间隙以最短的路径进入出液口6。
[001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吸滤器结构,包括过滤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为一端开口的筒型结构且水平设置,所述过滤腔的开口端端口为进液口,在所述过滤腔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在所述过滤腔的开口端端部封堵有消泡金属网,所述消泡金属网倾斜设置,在所述过滤腔的中部封堵有过滤层,所述过滤腔的出液端端部固设有隔板,在所述隔板的下部与所述过滤腔的底面之间留有过液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滤器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磊王彬张彦峰于树广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平和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